|
通史 》 考古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 》
尾聲(1)
嶽南 Yue Na
2000年9月15日,由科技部組織的“國傢九五科技攻關計劃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驗收會”正式召開,驗收專傢組由15人組成,分別是:
組長:陳佳洱,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院士
副組長:錢文藻,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研究員
劉慶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所長、研究員
成員:柯俊,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院士
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研究員、院士
劉傢和,北京師範大學史學史所教授
張豈之,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詹子慶,東北師範大學歷史係教授
石興邦,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鄭振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盧央,南京大學天文係教授
杜升雲,北京師範大學天文係教授
蔣崧生,中國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員
陳傳宏,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副司長、
副研究員
謝煥忠,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
根據國傢科研項目驗收會所規定的一係列議程,驗收專傢組對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反復審議後一致通過。驗收專傢組認為: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預定的研究目標已經達到,在此基礎上得出的《夏商周年表》,是我國古代歷史自西周晚期共和元年以前,迄今最有科學依據的年表,是現階段所能達到的最好的結果。工程在歷史學、文獻學、古文字學、考古學和14C測年技術領域都取得了前沿性的成績。特別是在“工程”中改進的14C測年技術,取得了國際先進水平的可喜成果。與此同時,通過這一“工程”的實施,有效地培養了一批研究生和復合型人才,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培養鍛煉了一支新生力量……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階段成果在北京對外正式公佈,夏商周斷代工程所推定的三代年表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夏商周斷代工程為中國公元前841年以前的歷史,建立起了三代年代學的框架。工程定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約為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殷約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為公元前1046年。同時排出西周10王具體在位年數和商代後期從盤庚到帝辛(紂)的12王大致的在位之年。歷史的迷霧終於得以廓清,遺留千古的學術懸案得以破譯。至此,中國古代文明史的紀年嚮前延伸了1229年。
除在國內引起的一係列反響和贊譽之外,夏商周斷代工程同樣引起了世界性的矚目,寓居海外的華人華僑,給予了極大重視和關切。美國最大的中文報刊《世界周刊》,於1997年春節,刊載了《大陸夏商周斷代工程啓動了》的長篇報道,該文除對“工程”的實施表現出相見恨晚的真情實感外,對“工程”研究的學術路綫和方式、方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許。此文刊出後,東西海岸的華人、華僑激情蕩漾,奔走相告,以真切的欣喜之情,企盼“工程”通過科學研究,早日對三代紀年“廓清懸疑”,把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國歷史帶人信史。
毫無疑問,“工程”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解决了一批歷史紀年中長期懸而未决的疑難問題,廓清了遺留千古的學術迷霧,填補了中國古代紀年中最令人迷茫的一段空白。這是建國以來中國古代文明史研究領域最為重大的研究成果之一。這項成果在彌補了中國古代文明史研究領域一個缺憾的同時,也將2000多年來歷代鴻學碩儒對三代紀年探尋的理想和求索的火種得以延續,並了卻了逝者難以釋懷的遺願。同世界上其他遠古文明以不同的方式孕育了它的子孫一樣,博大久遠的中國和中國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堅毅的性格、不屈的靈魂和寬廣的胸襟,炎黃子孫在這母體的滋潤中,也在不斷地為中國文化寶庫增添強壯不衰的養分和永不枯竭的源泉。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扇當代學者開啓古老文明的窗,是一聲當今人類投給歷史的呼喚,是一種新的關切和擁抱中國的開始。它將作為一盞文化的燈火,在未來的漫漫徵程中,映照出一條科學的、遠航的路,使更多的有識之士,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歷史的長河中溯流而上,去作更加高深的研究,締造更豐碩的成果,追索與探尋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歷史的源頭,為中國文化傳香火於天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章 千年夢尋(1) | 序章 千年夢尋(2)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1)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2)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3)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4)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5)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6)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7)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8)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9)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1)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2)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3)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4)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5)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6)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7)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1)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2)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3)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4)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5)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