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代 》 大宋帝國的滄海桑田:宋朝那些事兒 》
畢昇這個名字(1)
周膺 Zhou Ying
西方學者一般把印刷術的發明歸之於德國人古登堡,時間是1450年左右。事實是古登堡於這時應用(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印刷術之一種,此前已有雕版印刷術。中國雕版印刷的發明,據學者考證,有漢代說、隋代說、唐代說、五代說等等,有較確鑿證據的是公元9世紀唐五代之際。而活字印刷則是11世紀中葉宋仁宗慶歷年間,由畢昇發明的,比古登堡約早300年。
中國約在中唐時期就有刻書流行,五代時雕版印刷已相當發達。1924年杭州雷峰塔倒塌時發現《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捨利寶篋印陀羅尼經》,長達7尺6寸,皮紙質,為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吳越王錢俶所刻櫻當時1版能印84萬部之多。兩宋的政治、文化發展營造了巨大的出版業市場,特別是科舉制度的興盛,為出版印刷業的發展推波助瀾。當時的刊印物拓展到各個知識領域,像儒傢經典、歷史、地理、醫藥、農業、工業、天文算法、文學作品、宗教經典等。宋代印會子所采用的銅版雕鏤技術,在全世界發明最早。宋代的書籍裝幀技術已全面完善,後世的書籍裝訂樣式此時均已露端倪。宋代印刷采用顔體字變化而來的長宋體,但元代人多用趙孟頫體,稱“元體字”。明初沿襲元製,但到嘉靖年間(1522—1566年)開始復古,仿宋人但有所改動,直至明末清初定型為發源於宋代的橫輕直重、四角整齊的“宋體字”,並一直沿用至今。宋代臨安的印刷技術提高到全世界頂尖水平。王國維《兩浙古刊本考》稱:“浙本字體方正,刀法圓潤,在宋本中實居首位。宋國子監刻本,若《七經正義》,若史、漢三史,若南北朝七史,若《資治通鑒》,若諸醫書,皆下杭州鏤版。北宋監本刊於杭者,殆居大半。”“監本”是全國通行的標準出版物。南宋時,由於文化中心轉移,又有一時良工會聚,臨安居三大出版業基地之首。所以說,“自古刊版之盛,未有如吾浙者”。又葉夢得《石林燕語》曰:“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師比歲印板,殆不減杭州,但紙不佳。蜀與福建,多以柔木為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宋版書是今天公認的珍本,因為它最接近於原本,又印刷精良。
由於雕版印刷耗費人力巨大,較大的一部書要花幾年時間才能刻成,存放印版要占用大量房捨,還不能串版,不能更字,有相當的局限性。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杭州布衣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使印刷技術發生重大變革。史書上對畢昇生平的介紹不詳,衹有瀋括在《夢溪筆談》捲一八《技藝》中作了一點兒記載:“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一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鬆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佈字櫻滿鐵範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這段文字介紹了活字印刷鑄字、排字、印刷的基本工藝過程,但對畢昇也未作具體介紹。目前尚無證據證明活字印刷在宋代得到推廣,但畢昇的發明卻可以見證宋代印刷技術水平的發展高度。畢昇的發明在後代發揮了作用。雨果曾把發明活字印刷視為“一切革命的胚胎”,馬剋思則將其視做文藝復興時代最偉大的發明。畢昇這個名字代表了這一偉大發明。
宋代出版業極大地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發展。北宋時即出版了《太平御覽》、《册府元龜》、《文苑英華》3部各1000捲之多的大參考書。另外還有《太平廣記》、《資治通鑒》、《通志》以及二程、朱熹、歐陽修、王安石、陸九淵、呂大臨、趙明誠、陳振孫、晁公武等人的歷史、文學、金石、目錄學著作。據王國維、傅增湘等人考證,北宋時的所有正史均在杭州刊櫻治平二年(1065年),太宗下令在杭州刊傭宋書》等七史。元祐元年(1086年),神宗令《資治通鑒》下杭州刊櫻哲宗時(1086—1100年),泉州商人徐戩受朝鮮國委托,在杭州刻傭華嚴經》,得到3000兩銀子的厚賞。南宋時則出版了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李心傳《建炎以來係年要錄》、《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袁樞《通鑒紀事本末》,王稱《東都事略》,熊剋《中興小記》等史學名著,以及酈道元《水經註》、杜佑《通典》、白居易《白氏文集》、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蘇軾《東坡集》、董煟《救荒活民書》、林逋《林和靖先生詩集》、朱熹《晦庵先生文集》、陸遊《渭南集》等重要著作。另外還有《乾道臨安志》、《淳祐臨安志》、《鹹淳臨安志》以及耐得翁《都城紀勝》、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勝錄》、吳自牧《夢粱錄》、周密《武林舊事》等重要的地方文獻。
宋代印刷業分官刻、傢刻、坊刻三大係統,後兩種屬私刻。北宋官刻由秘書省國子監主持,南宋時國子監官刻功能減弱,地方官刻功能增強。地方官刻機構有種種不同的名稱,一般用官署名稱,如茶????司、轉運司、安撫司、提刑司等。用地方政府公庫錢刻印的書總稱“公使庫本”。此外,州軍學、郡學、縣學以及書院等也刻書。南宋時設於臨安的官刻主要有紀傢橋國子監書庫、望仙橋德壽宮、鳳山門修內司、左廊司局以及兩浙轉運司、臨安府等。最著名的有浙西茶????司、浙西提刑司等。北宋國子監曾刊刻《史記》、《漢書》、《後漢書》、《唐書》等。南宋國子監曾刊刻《周易正文》等12經、《史記》等17史。德壽宮刊刻《隸韻》等,左廊司局刊刻《春秋經傳集解》等,修內司刊刻《混成集》、《紹興校定本草》等。臨安府本著名的有紹興九年(1139年)刻的《群經音辨》、《漢官儀》、《文粹》,紹興十年刻的《西漢文類》等。另外,通江橋北太醫局刻印醫書,印歷所刻印歷書,交引庫刻印茶、????鈔引,行在會子庫刻印會子。官刻本的特點是精於校勘,一般須經初校、復校、再復校三道程序,方可付櫻書末印校勘者姓名以示負責。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刻書之禁鬆弛後,私刻不斷增多,至南宋時蔚然成風,臨安的私刻更為全國之首。私刻本署某某傢塾、堂、齋、宅、府等為記,通稱“墨圍”或“牌記”。杭州兼有商業功能的書坊在中國發展得最早最廣,南宋時有相當規模。其刻本一般標明某堂或某書鋪,分為經鋪、經籍鋪、文字鋪等多種。刻書範圍遍及各行各業,無所不包。據王國維《兩浙古刊本考》所記,臨安著名的坊刻有棚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棚北大街陳解元書籍鋪、洪橋子南河西岸陳宅書籍鋪、鞔鼓橋南河西岸陳宅書籍鋪、太廟前尹傢書籍鋪、衆安橋南街賈官人宅經書鋪、修文坊相對王八郎傢經鋪、錢塘門裏車橋南大街郭宅經鋪、行在棚南大街前西經坊王念三郎傢、瀋二郎經坊、貓兒橋東岸開箋紙馬鋪鐘傢、太廟前陸傢、錢塘俞宅書塾、中瓦南街東開印經史書籍榮六郎傢、錢塘王叔邊傢16傢。《夢粱錄》、《武林舊事》、《都城紀勝》等書所記有近20傢。太廟前尹傢書籍鋪所刻書也不少,如《麯洧舊聞》、《釣礬立談》、《澠水燕談錄》、《茅亭客話》、《卻掃篇》、《續幽怪錄》、《篋中集》、《述異記》等重要文獻。錢塘王叔邊傢刻有《漢書》、《後漢書》等。錢塘門裏車橋南大街郭宅經鋪刻有《寒山拾得詩》等。行在棚南大街前西經坊王念三郎傢、貓兒橋東岸開箋紙馬鋪鐘傢,以刻佣金剛經》等佛經為主。中瓦南街東開印經史書籍榮六郎傢以刻印經史書籍聞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錄 | 序言蝴蝶夢裏傢國(1) | 序言蝴蝶夢裏傢國(2) | 900年前的現代化問題 | 《救荒活民書》 | 紙幣與信用 | 奇璞與良儈(1) | 奇璞與良儈(2) | 開肆三萬傢(1) | 開肆三萬傢(2) | 粘在地上的商業 | 皇傢外貿 | 官辦“公司” | 專業戶 | 《耕織圖》 | 畫金刺綉滿羅衣 | 南宋官窯 | 竜井問茶(1) | 竜井問茶(2) | 宋學精神 | 理學為誰用 | 官學私學(1) | 官學私學(2) | 選人考什麽纔(1)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