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讲述历史老城:北京城的明朝往事   》 海淀一勺米万钟(2)      Mo Ming    Zhang Zhaoyu

  春城何用踏郊原,双炬悬来景物繁。
  金剪裁成西麓锦,玉绡叠出上元村。
  天工暂许人工借,山色遥从夜色翻。
  恍惚重游邱壑里,米家灯是米家园。
  米万钟喜欢奇石,勺园中自然不能少。《帝京景物略》称其中“乱石数垛”,现今颐和园中的蕴含“峰虚五老”之意的五块太湖石既是从勺园中移去。只是米万钟没想到,他一生寄托不平的奇石却成了他丧家的元凶。
  一次,他在房山地区发现一块通体透漏的大青石,非常喜欢,准备运回,“置之海淀勺园中”。可是这块石头实在太重,米万钟雇用了100多人,用了40匹马,拉了7天才把它运出山。后来有人建议仿效秦始皇修长城,在冬天沿路挖井,把井水泼到路上冻成冰,把石头置于冰上滑行。米万钟采纳了这个建议,倾其家财修了一条大路,并在路旁每隔三里凿一眼小井,五里凿一眼大井,等到冬天起运。只是这项工程实在是过于庞大,米万钟耗尽了家财也没有完成这项计划。巨石最终只运到良乡,米万钟即已倾家荡产,不久抑郁而亡。后人因此称此石为“败家石”。
  米万钟虽然死掉了,可败家石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而且在民间传说中与那位足智多谋的刘墉刘罗锅联系到一起。乾隆年间,皇帝谒拜西陵,路过良乡,见到这块奇石,非常喜爱。于是问随行的刘墉此石的来历,刘罗锅很会揣摩皇帝的心思,见他看上了这块石头,就说:"这是明朝米万钟在房山发现的一块灵石,他想运回海淀,但是这块灵石嫌到米家去是大材小用,就蹲在良乡不走了。"乾隆一听大喜,立即下旨将其运往圆明园内的清漪园乐寿堂。当时乐寿堂正门已经修好,只有1米多宽。奇石太大,要运进去只能先拆墙破门。可皇太后对此很不满,认为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其石不祥"。母亲发话,乾隆不敢违拗,可又不甘心,于是又向刘墉问计。刘墉请他对太后说:此石形似灵芝,会给皇家增添瑞气,昭示着人寿年丰,皇基永固!如果弃置荒野,那是很不吉利的。太后听后大喜,马上命令把奇石运进乐寿堂。为了讨母亲高兴,乾隆皇帝又给这块历经磨难的奇石取了个典雅吉祥的名字:青芝岫,并题写了"神瑛""毓秀"四个大字。青芝岫从此名满天下。
  奇石和刘墉是否有关无从得知,但其在乾隆年间运进乐寿堂确是千真万确。只是此时的清帝国已经是行将日落,运一块败家石回来,实在是不太吉利。因此后人开玩笑说这块败家石是既败私家,又败皇家。
  不管怎么说,这块青芝岫的发现人还是要归到米万钟名下。米万钟留下的遗迹还不止一块石头,北京大学中的未名湖、湖中的石舫、勺园都与米万钟有关。只是当时勺园的水面宽阔,现在则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小池塘。 (张金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山东画报出版社
挥师北平忆徐达(1)挥师北平忆徐达(2)挥师北平忆徐达(3)迁都定鼎说朱棣(1)迁都定鼎说朱棣(2)入世异僧姚广孝(1)
入世异僧姚广孝(2)朱能地下犹护主(1)朱能地下犹护主(2)朱能地下犹护主(3)朱能地下犹护主(4)风华当年寻郑和(1)
风华当年寻郑和(2)黑山迷雾辨刚铁(1)黑山迷雾辨刚铁(2)黑山迷雾辨刚铁(3)法海壁画探李童(1)法海壁画探李童(2)
法海壁画探李童(3)名祠沧桑祭于谦(1)名祠沧桑祭于谦(2)名祠沧桑祭于谦(3)梦里登城话阮安(1)梦里登城话阮安(2)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