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考古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   》 尾声(1)      Yue Na

  2000年9月15日,由科技部组织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验收会”正式召开,验收专家组由15人组成,分别是:
  组长:陈佳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院士
  副组长:钱文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研究员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研究员
  成员:柯俊,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院士
  方守贤,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研究员、院士
  刘家和,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所教授
  张岂之,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詹子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石兴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郑振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卢央,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
  杜升云,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
  蒋崧生,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
  陈传宏,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副司长、
  副研究员
  谢焕忠,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
  根据国家科研项目验收会所规定的一系列议程,验收专家组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反复审议后一致通过。验收专家组认为: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预定的研究目标已经达到,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夏商周年表》,是我国古代历史自西周晚期共和元年以前,迄今最有科学依据的年表,是现阶段所能达到的最好的结果。工程在历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和14C测年技术领域都取得了前沿性的成绩。特别是在“工程”中改进的14C测年技术,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可喜成果。与此同时,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和复合型人才,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培养锻炼了一支新生力量……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在北京对外正式公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推定的三代年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夏商周断代工程为中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了三代年代学的框架。工程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同时排出西周10王具体在位年数和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辛(纣)的12王大致的在位之年。历史的迷雾终于得以廓清,遗留千古的学术悬案得以破译。至此,中国古代文明史的纪年向前延伸了1229年。
  除在国内引起的一系列反响和赞誉之外,夏商周断代工程同样引起了世界性的瞩目,寓居海外的华人华侨,给予了极大重视和关切。美国最大的中文报刊《世界周刊》,于1997年春节,刊载了《大陆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了》的长篇报道,该文除对“工程”的实施表现出相见恨晚的真情实感外,对“工程”研究的学术路线和方式、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许。此文刊出后,东西海岸的华人、华侨激情荡漾,奔走相告,以真切的欣喜之情,企盼“工程”通过科学研究,早日对三代纪年“廓清悬疑”,把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带人信史。
  毫无疑问,“工程”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解决了一批历史纪年中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廓清了遗留千古的学术迷雾,填补了中国古代纪年中最令人迷茫的一段空白。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古代文明史研究领域最为重大的研究成果之一。这项成果在弥补了中国古代文明史研究领域一个缺憾的同时,也将2000多年来历代鸿学硕儒对三代纪年探寻的理想和求索的火种得以延续,并了却了逝者难以释怀的遗愿。同世界上其他远古文明以不同的方式孕育了它的子孙一样,博大久远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坚毅的性格、不屈的灵魂和宽广的胸襟,炎黄子孙在这母体的滋润中,也在不断地为中国文化宝库增添强壮不衰的养分和永不枯竭的源泉。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扇当代学者开启古老文明的窗,是一声当今人类投给历史的呼唤,是一种新的关切和拥抱中国的开始。它将作为一盏文化的灯火,在未来的漫漫征程中,映照出一条科学的、远航的路,使更多的有识之士,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历史的长河中溯流而上,去作更加高深的研究,缔造更丰硕的成果,追索与探寻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史的源头,为中国文化传香火于天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序章 千年梦寻(1)序章 千年梦寻(2)第一章 直面历史的遗产(1)
第一章 直面历史的遗产(2)第一章 直面历史的遗产(3)第一章 直面历史的遗产(4)
第一章 直面历史的遗产(5)第一章 直面历史的遗产(6)第一章 直面历史的遗产(7)
第一章 直面历史的遗产(8)第一章 直面历史的遗产(9)第二章 在新世纪的光照里(1)
第二章 在新世纪的光照里(2)第二章 在新世纪的光照里(3)第二章 在新世纪的光照里(4)
第二章 在新世纪的光照里(5)第二章 在新世纪的光照里(6)第二章 在新世纪的光照里(7)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宫中穿行(1)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宫中穿行(2)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宫中穿行(3)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宫中穿行(4)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宫中穿行(5)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宫中穿行(6)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