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 第82节:附二 尼采简历(2)      周国平 Zhou Guoping

  后记
  尼采与形而上学
  后记
  中国人介绍和研究尼采,自王国维始,已经有八十余年的历史了。事实上,中国的进步思想界,对于尼采的思想,一开始就有着较为公允的评价。最显著的例子是鲁迅和茅盾。鲁迅在《文化偏至论》(1907)中赞扬尼采"深思遐瞩,见近世文明之伪与偏","尊个性而张精神",以反对十九世纪文明"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的通弊,可谓得尼采思想之精华。人们常说鲁迅后期与尼采思想彻底决裂,此见大可商榷,其实鲁迅对于尼采思想中的积极面始终是肯定的。茅盾在《尼采的学说》(1920)中着重分析了尼采的道德论和超人说,认为"多少含有几分真理","尼采的学说,诚然是驳杂不醇,有些地方很危险;然尼采仍不失为大哲人"。对尼采的评价较为冷静而客观,却不失其公正。在翻译方面,解放前已有梵澄、高寒等人译出尼采的多种著作。遗憾的是,介绍和研究尼采的工作后来中断了很久。而且,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全面检讨尼采思想的有分量的学术著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研究尼采思想,当是我们的责任。
  本书不敢自命是一部严格的学术著作,它充其量不过是阅读尼采著作的札记和感想的汇集。由于长期以来全盘否定尼采的意见在我国学术界占据着支配地位,所以本书更多地论述尼采思想中的积极面,意在纠偏。尼采思想包含着复杂的矛盾,一部严格的学术著作理应作正反两面的分析和正本清源的探讨,这一工作只能留待来日了。
  本书脱稿后曾请我的导师汝信同志过目,他认真阅读了全部稿子,并且在原稿上作了二十几条批语,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他的意见,包括三类:一是指出我对尼采的某些评价偏高、欠当;二是指出若干事实上的出入;三是提出某些学术上的异议。根据他的意见,我对原稿作了一些修改。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所作修改不能尽如人意。深入研究和重新估价尼采思想是一件艰巨的工作,非一年半载所能完成。我愿在我的导师指导之下,详细占有材料,潜心研究,争取在这项严肃的工作中真正取得发言权。
  最后我要提一句,本书是在我的朋友方鸣催促下写的,若没有他的一番热心,恐怕在很长时间内我还不会动笔。在这本书里也凝聚了他的心血。
  周国平
  1985年5月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1节:纪念版感言(1)第2节:纪念版感言(2)
第3节:汝信为初版写的序第4节:前言
第5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1)第6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2)
第7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3)第8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4)
第9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5)第10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6)
第11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7)第12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1)
第13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2)第14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3)
第15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4)第16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5)
第17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6)第18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7)
第19节: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1)第20节: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2)
第21节: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3)第22节: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4)
第23节: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5)第24节: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6)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