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的魅力,朝云的茶艺,在米芾的这首《咏茶》词里,得到最真切、最生动的显现。
其实,早在苏轼当密州太守时,就曾写过一首《雨中花慢》送给朝云,第一句便说: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漾茶烟。
“茶烟”袅袅,荡漾在春风之间,伴随着这“茶烟”的,是牡丹吐蕊,名花盛开,此中妙意,自不待言。
有趣的是,在朝云来到苏家前后,苏轼曾写过一首《月兔茶》:
环非环,玦非玦。
中有迷离玉兔儿,
一似佳人裙上月。
月圆还缺缺还圆,
此月一缺圆何年?
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
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查遍古今茶谱,从未见到有关“月兔名茶”记载。注解苏诗的人,只好把黄庭坚晚年被贬蜀川时写的月兔茶诗拿来作证,殊不知苏轼此诗写于熙宁六年(1073),那时他与黄庭坚尚未谋面;而黄庭坚晚年之所以拥有这种特殊的茶,应该是恩师或朝云的馈赠。
苏轼这首诗,是写给献茶女妓的。宋代文人在宴集结束后,例行歌妓送茶、文人题诗赠词的程式,据说这个规矩,由“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祁始创,后来一直沿用 。像汴京、杭州这样的大都市,除了酒肆、青楼外,还有大量的茶肆,歌女献茶,乃是茶肆行规:
大凡茶楼,多有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习学乐器、上教曲赚之类,谓之“挂牌儿”。“人情茶肆”,本非以点茶汤为业,但将此为由,多觅茶金耳。又有茶肆专是五奴打聚处,亦有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谓之“市头”。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花茶坊”。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茶肆》
从苏轼诗中可以看出,所谓“月兔茶”,是一种外圆中空、如环如玦的茶饼,煮茶时被掰掉一半,霎时就成了一弯残月,于是诗人触景生情,发出“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的心声。这两句诗是他后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先声,后来在给朝云的诗词中也有回应。茶的包装“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隐约显露出茶肆的青楼色彩。“斗茶公子”是苏轼自指,当年三十八岁的他,之所以要以“公子”自况,意在显示心态年轻,这从侧面说明煮茶之妓年纪幼小,未曾被人梳理,只宜在茶肆或青楼里煮茶、献歌、呈舞,招揽各方来客。
这里之所以要将《月兔茶》与朝云关联起来,也有一个原因:朝云生于仁宗嘉家祐八年癸卯,恰恰是个“小兔儿”,与苏轼最钟爱、最怀念的前妻王弗同一属性。
既擅琵琶,又精茶艺,擅长歌舞,年纪虽小却聪慧过人,这就是久居青楼茶肆、显得有些早熟的朝云,能够打动苏轼的原因。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