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尋找北大   》 第82節:承擔,獨立,自由,創造 文/錢理群(10)      錢理群 Qian Liqun

  "捨我其誰":對學術的承擔
  關於學術的承擔,前面在講曾昭掄先生時,已有論及;這裏再作一點發揮。
  又是劉文典先生在西南聯大的故事:一日,日本飛機空襲昆明,教授與學生都四處躲避。劉文典跑到中途,突然想起他"十二萬分"佩服的陳寅恪目力衰竭行走不便,就連忙率幾個學生折回來攙扶着陳先生往城外跑去,一邊高喊:"保存國粹要緊,保存國粹要緊!"(笑)這時衹見他平素最瞧不起的新文學作傢瀋從文也在人流中,便轉身怒斥:"你跑什麽跑?我劉某人是在替莊子跑,我要死了,就沒人講莊子了!你替誰跑?"(大笑)
  這大概有演義的成分,但劉文典的"狂"卻是真的;所謂"狂"無非是把自己這門學科看成"天下第一",自己在學科中的地位看得很重:我不在,這門學科就沒了!這種"捨我其誰"的狂傲,氣概,其實是顯示了學術的使命感,責任感,自覺的學術承擔意識。所謂"天生我纔必有用",天生下我來就是做學問的;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些學者就是為某個學科而生的,如曾昭掄為化學而生,劉文典為《莊子》而生,林庚為唐詩而生,等等。
  因此,在他們眼裏,學術就是自己的生命,學術之外無其他。哲學家金嶽霖如是說:"世界上似乎有很多的哲學動物,我自己也是一個。就是把他們放在監牢裏做苦工,他們腦子裏仍然是滿腦子的哲學問題。"
  這裏還有一個例子。具有世界聲譽的古希臘經典著作翻譯傢羅念生,人們說他的一生,衹有一個單純的主題:古希臘。他自己也說:"每天早上,我展開希臘文學書捲,別的事全都置諸腦後,我感到這是我平生的最大幸福。"他一生充盈着古希臘,用古希臘著作的精神來對待世界。兒子小時候接受的故事全是古希臘的;和友人聚會,他講的笑話全部不出古希臘;好友失戀要自殺,他勸好友:"去看看《俄底浦斯王》吧,你會明白人的意志多麽寶貴。"(笑)他兒子回憶說,當年自己勸說父親不妨去爭取一些頭銜和榮譽,父親湊近他,帶着一種混合着頑皮、滿足和欣喜的神態,輕聲說:"我不要那個,那個是虛的。"--他的生命中有了古希臘,就足夠了。18世紀,德國藝術史大師溫剋爾曼稱,古希臘藝術是"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羅念生的一生浸泡於其間,他的生命也獲得這樣的"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鼓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錢理群序:北大失精神第2節:編後記:拒絶"意淫"北大
第3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所北大第4節:目錄(1)
第5節:目錄(2)第6節:北大最美的十棵樹 文/王立剛(1)
第7節:北大最美的十棵樹 文/王立剛(2)第8節:北大最美的十棵樹 文/王立剛(3)
第9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1)第10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2)
第11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3)第12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4)
第13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5)第14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6)
第15節:北大需要荒涼感 文/馮永鋒(1)第16節:北大需要荒涼感 文/馮永鋒(2)
第17節:北大需要荒涼感 文/馮永鋒(3)第18節:草坪音樂記憶 文/鬍續鼕(1)
第19節:草坪音樂記憶 文/鬍續鼕(2)第20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1)
第21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2)第22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3)
第23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4)第24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