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竜臥紫禁城   》 第82節:第七章 有清盛世太子窩火(10)      李濤 Li Tao    薑曉東 Jiang Xiaodong

  土石長城破落了,萬衆一心的民族長城建了起來。清廷靠着這些邊疆的少數民族,抵禦了對大清國土虎視眈眈的沙俄。
  當時統領俄國的是彼得大帝,他和康熙一樣是幼年即位,一樣依靠一群少年奪回實權,一樣是雄纔偉略,一樣將國傢推嚮盛世。二人曾在黑竜江一帶正面交鋒,簽下了《尼布楚條約》。衹是彼得大帝看到了西歐工業的強大,為沙俄帶來了有如朝陽的曙光,而康熙一生兢兢業業,卻衹為大清帶來了落日前的輝煌。
  在安撫漢人民心,平定三藩時,還有一件事讓康熙介懷,那就是臺灣。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明天啓元年(1624年),荷蘭人侵占臺灣。康熙元年(1662年),鄭成功又將臺灣從荷蘭人手裏奪了回來。鄭成功去世時,臺灣的荷蘭人早就被趕跑,中原地區的抗清鬥爭日趨緩和,人們正逐步接納大清這個新的統治者,而臺灣依舊在海上傲然自立。吳三桂發動叛亂時,管理臺灣的是鄭成功的後人鄭經,他拒絶嚮清政府臣服,還和吳三桂聯合起來,在海上予清軍打擊,並一度攻占了潮州、漳州、泉州、惠豐等沿海城市。鄭經的部隊,在所攻占的地方劫掠殺戮,讓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那時的康熙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平定三藩上,軍備不足,況且從草原而來的清兵對海戰非常陌生,打起來沒有多少勝算,暫時放緩了收復臺灣的問題。康熙要求負責臺灣問題的大臣對待鄭經以招撫為重,不要輕易地出兵剿殺。鄭經一看清廷對自己不那麽強硬,便更加囂張,先是提出要讓臺灣像琉球、朝鮮那樣成為大清的屬國,又放言絶不剃發易服,不久,還要求清政府用漳州、泉州、潮州、惠豐等地來交換臺灣,甚至要求清政府為鄭傢軍提供糧餉。
  康熙二十年(1681年),鄭經去世,臺灣的鄭氏傢族亂成了一團,而清朝則平定了三藩,國力大振。康熙適時地發出了進軍臺灣的命令,讓鄭氏傢族措手不及,在鄭氏眼中,康熙一嚮對臺灣懶理懶問,不那麽上心。鄭氏傢族怎麽也想不到,康熙竟然會用如此強硬的手段收復臺灣。清朝的一些大臣也對收復臺灣沒什麽信心,忙不迭地上奏"臺灣必不可取"。海上風大浪急,波濤莫測,一個浪打來就有可能吞噬人的性命,清軍太缺乏海上作戰的經驗了,拉這麽長的戰綫到臺灣,很可能有去無回。在很多清臣看來,清朝已經是泱泱大國了,何必勞心費力地攻打臺灣?臺灣不過是海上的一個小島罷了,大清多臺灣不多,少臺灣不少,實在無須為這樣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地方耗費兵力。
  在此之前,貝勒賴塔曾奉康熙之命招降臺灣,在招降書裏,賴塔將鄭氏傢人與歷史上不肯投降漢朝,跑到海上居住的田橫壯士相提並論。還對鄭氏傢人信誓旦旦,衹要鄭傢人能夠息兵,保證邊境安定,"不必登岸,不必剃發,不必易衣冠",至於是否稱臣入貢,也完全憑鄭氏傢人的心情。反正大清不惜臺灣這個"海外一彈丸地"。
  賴塔按照康熙的意思,對鄭氏傢族進行讓步,但他卻完全不理解康熙的心意。康熙在臺灣的歸屬問題上從沒有做出絲毫讓步,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就明確地指出,鄭經是中國人,如果因為住在臺灣就不剃發,那麽又有什麽證據能證實鄭氏傢族是真心實意地歸順了大清?臺灣人都是閩人,臺灣的情況和朝鮮、琉球完全沒有可比之處。
  鑒於藩鎮之亂,康熙確實對鄭氏傢族做出了讓步,同時康熙更清楚大清江山寸土不讓的道理,臺灣始終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海上的禍患不消除,大清的百姓便沒有好日子過,臺灣的問題不解决,沿海的官兵民衆就沒有休息的時日。康熙不管大臣如何反對,一聲令下,揮兵臺灣。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軍浩浩蕩蕩地奔赴變幻莫測的大海。統領這支清軍的是臺灣降清將領鄭芝竜和內大臣施琅,鄭芝竜是鄭成功的父親,熟悉臺灣地區的水情,清楚鄭氏傢族的用兵特點,施琅是福建人,從小在海邊長大,智勇雙全。更重要的是,鄭芝竜和施琅都非常支持康熙的出兵舉措。施琅赴任前,康熙在內廷召見了他,囑咐施琅到了臺灣後,一定要盡心盡力,和當地的官員一到努力,平定海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第2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1)
第3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2)第4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3)
第5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4)第6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5)
第7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6)第8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7)
第9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8)第10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9)
第11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第12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2)
第13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3)第14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4)
第15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5)第16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6)
第17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7)第18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8)
第19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9)第20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0)
第21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1)第22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2)
第23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3)第24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4)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