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民国春秋   》 第二卷·第三十九章 桂系崛起      刘凤舞 Liu Fengwu

  1917年秋,李宗仁所在的部队改为护法军,开赴湖南安仁县,同北洋军作战。部队进入阵地后不久,营长因突发高烧,转送后方治疗,李宗仁奉命代理营长。次日晨,敌军在一阵猛烈炮火后,蜂涌而来,友军阵地被突破,为遏制溃势,李宗仁令营部号兵吹冲锋号向敌逆袭,不料竟无一兵一官向前跃进。李宗仁见情势危急,乃奋不顾身,跃出战壕,拿起营旗冲向敌阵。全营士兵见营长带头冲锋,也蚁附而前。李冲入敌阵后横冲直撞,异常剽悍,全营士气因之复振,喊杀声震天动地,顷刻间当面之敌被击退。李宗仁赶紧指挥全营占领阵地,不料在观察敌势时,被敌一排机枪打中胯下,李虽倒地,仍不忘指挥战斗,大呼冲锋不止,全营乘胜追歼溃敌。战斗结束,李宗仁因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得一“李铁牛”的诨名,骁勇善战之名在军中渐渐传开,李也因作战勇敢,指挥得当,被升为营长。
  年底,陆荣廷与北洋直系军阀通款言和,李宗仁营奉命开往广东新会驻防。按惯例,每次部队开拔,长官莫不腰缠万贯而去。李宗仁为新进长官,虽厕身旧军之中,对军队扰政害民、军纪废弛很是反感,早存改革意愿,故在当上营长后,极为注意整肃军纪。李营驻防新会,李宗仁决心从自身做起,拒受贿金,不徇私情,严令所部恪守军纪,爱惜名誉,颇得当地士绅和百姓称赞,上司也很满意。
  1920年10月,在粤桂军为陈炯明击溃,桂军离粤向桂境撤退。桂军军纪向来废弛,素来不得人心,此番败退,广东军民纷起而堵截,粤民自动起而助战,沿途不是闭栅放炮,就是空室清野,桂军只好一路以抢掠为生,军纪愈发废弛。李宗仁所在部队担任撤退大军的后卫,一路所见尽是奸淫烧杀,落伍败兵为害百姓的惨状。名义上担任后卫的部队有制止士兵扰民之责,但李宗仁的上司就公开以抢劫提高士气。李目之不寒而栗,深感痛心,自思:“这种军队若不消灭,实无天理。”
  桂军1万多人一路上人马杂沓,狼奔豕突,部队撤至莲塘口,与粤军李福林、魏邦平部隘路相逢,又逢连宵大雨天赋观念指与生俱来的、先于经验的观念。柏拉图的,桂军陈兵路侧,一筹莫展。林虎、马济深知此刻全军面临危境,认为已到最后关头,只有实行中央突破,抢关夺隘,方可为大军夺得一条回桂的生路。恰于此时李宗仁率后卫一营赶到,自告奋勇前来请战。
  林、马在关键时候,得一虎将,大喜过望,立即下达抢关命令。李宗仁即令全营进发,为激励士气,自己带号兵、掌旗兵走在最前面。在进入敌射程后,即以雷霆万钧之势,猛扑敌阵,敌猝不及防,便以炮火猛击,李身边的掌旗兵和号兵纷纷中弹倒地,但李营在李宗仁指挥下已冲了上来,一阵殊死搏杀后,敌中央阵地被突破,全线动摇。这时接应部队蜂拥而上,莲塘口之敌遂被肃清。天险即下,峡口大开,全军万把人得平安通过,李宗仁之勇武过人也由此更加闻名。
  桂军退回广西后,林虎因与陆荣廷不和,愤而出走,林部交由李宗仁上司黄业兴指挥。黄率部开往玉林驻防。
  1921年6月,粤、桂重开战。粤军士气旺盛,桂军连连败北,陆荣廷见军心涣散,通电辞职。时李宗仁所在的黄业兴部正在攻打高州天演论英国赫胥黎著,中国近代严复译述。分为上下两,闻梧州失守,陆帅下野,便主动放弃了攻击,急向玉林原防撤退。恰逢雨后山洪暴发,河水高涨,溃军在粤军追击下,群集河岸,草搭浮桥过河,全军半渡,浮桥突断,而岸上的人并不知情,一窝蜂向前挤,桥上人纷纷挤落下水,被江涛卷走,李宗仁也被挤落水中,幸赖水性好,得抢游上岸。黄业兴收拾残兵,不分日夜退到玉林。几日后,闻粤军已攻陷南宁,黄又率部向钦、廉方向继续退却。
  黄业兴是广东人,几日来,黄率残部不停地向粤境退却,其意何在?这使广西籍军官陡生疑虑和不安。李宗仁怕部队随黄入粤必然被粤军收编或遣散,他出生入死,好不易拥有的这点“家当”,不是将被人夺去,就是将化为乌有。想到这里,他惕然心惊,赶紧去找人打探。
  黄业兴的参谋长梁史是李宗仁陆小时的学长,与李有师生之谊。李便乘途中晚间休息,前往梁处打听。梁以实相告,道:“陆已下野,赴邕无前途,黄司令原籍钦州,官兵又多钦、廉人,故有将队伍带回广东,以备收编之意。”
  李表示:“所部桂人为多,倘不愿随往,如何?”
  梁道:“那只好由你自己酌裁了。”
  李宗仁回到驻地后,即先召集本营4个广西籍连长商量。众人议定,乘大队人马向钦廉方向匆促退却之机,率所部4个连,并尽可能多联络些其他连广西籍军官,伺机脱离黄部,暂时避入六万大山,静观局势演变,再定日后大计。当晚分头行事,秘密与其他营的几个广西籍连长联络。因利害相同,平素关系也较好,自然一说即合。他们都表示愿意服从李宗仁节制,李宗仁原来的4个连,加上活动来的7个连,合起来已有11个连的兵力,李遂与11个连长一起商定相机行事的计划。
  次日,队伍开拔,李宗仁有意将所部调在后面移动,行进中又几次借口“休息”,让别的队伍先行。在部队走近六万大山边缘的城隍圩时,李宗仁见离大队人马已有一段距离,便令所部停止前进,召集各长官会议,向士兵宣布将部队开入附近山区的意向,谋一条出路,上下官兵一致同意。李马上下令各连掉转队伍,向山区开进。
  前面部队见李部久未跟上,派一参谋赶来,李宗仁以实情相告。黄业兴部下有主张派兵回来强迫李部一起前进的,但黄未予采纳,道:
  “现在大局已变,人各有志,不能勉强,陡然引起自家火并,不如各奔前程为是。”
  李把部队拉入山中,千余人在山上搭起棚帐或茅庐,觅地住宿,官兵心理上都有异样感觉。次日晨,便有两连人马不愿留在六万大山,乘夜幕逃去。
  李宗仁部在玉林驻防时,与当地士绅有过交往,相处甚洽。他便派员分访,请求接济。士绅即刻组织起来,为之筹划,千把人的粮饷暂有着落。
  其他部队的一些散兵游勇不断进得山来,特别是莫荣新部的一个营,在营长陆超率领下,因兵荒马乱,无处容身,愿同李部合伙,李欣然容之,在几日内李部人马已达近2000人。李宗仁靠这支人马,称雄一方已没有问题。于是,李宗仁决定以玉林地区和六万大山为创业基地,整军经武,养精蓄锐,以待日后大举。
  李宗仁默察形势,认为手上这支力量弱小,与入境粤军对抗,无异以卵击石,在山中单靠地方接济粮饷,也非长久之计,不如随机应变,暂且归附粤方。于是派人到玉林去与陈炯明接洽,表示愿意接受归编,但要求划玉林地区给李部驻防,负责维持五属治安。并提出部队直属于粤军总部,为一独立单位,兼有两省头衔,防止被乱行调动,无故缴械,陈炯明见桂局未平,李宗仁部人枪齐全,若不答应,恐怕对粤军不利,便接受了李的条件,委李为“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司令”,命部队开往玉林以东的北流驻防。
  李宗仁抱定中立宗旨,对粤方不即不离,虚与委蛇。其时,马君武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省长,在南宁组织政府。李宗仁遂以马君武是桂林同乡关系,到南宁活动。从马君武处谋了个“玉林警备司令”的正式名号。
  不料,陈炯明在广州叛乱,尽撤在桂粤军回粤。在玉林静观局势的李宗仁赶紧宣布与粤军脱离关系,宣布就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并趁机扩大了7个县的地盘。
  此时,广西全境一片混乱,进入所谓“自治军时代”。广西有民谣形容当时情景:“司令满街走,将军多如狗,杀人兼越货,无日不干戈。”百姓因此横遭劫掠,村落墟户洗劫一空,几近“鸡犬无声,非复人境之象”。
  各路自治军司令纷纷向北京政府表示效命,北京军阀分别加以册封。李宗仁得任桂林镇守使。
  受北京政府正式任命的“各路英雄”,联合向南宁进军,并在南宁相约召开一个颇具戏剧性的会议,李宗仁也被邀参加。李宗仁因年龄、资格、经历比不上那些旧式军人,故表示:“凡是诸位的决定,我一概无成见。”但他实际上却看不起那些行为粗俗、胸无点墨的“草头王”,决心收拾广西局面,统一八桂。
  会上推出林俊廷为全省自治军总司令。开会结果报北京政府核准,北京政府也照准不误。林俊廷被任为广西绥靖督办,蒙仁潜为省长,陆云高为财政厅长。但是林未就职,蒙徒有“省长”空衔,号令不出郭门,陆的财政厅长也只有在南宁一带自己原防地收收税罢了,一切仍是旧时模样。
  李宗仁来南宁,主要是察看风向,见局势依然混乱,乃回玉林。
  北京政府又挟持陆荣廷为广西边防军务督办,陆在武鸣召集旧部各自治军首领开会,要求取消自治军名目,改编各部队番号,李宗仁的玉林部队被改编为广西陆军第5独立旅。李对陆的任命既不当面拒绝,也不正式就职。在他看来,只要军权在手,什么师长也好,旅长也好,镇守使也罢,都可以接受,这叫做“以不变应万变”。他抱定的宗旨是:顺应时势,和缓各方,守境自保,待机而动。这一韬晦策略实乃明智之举。
  李宗仁在玉林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实力。他的陆小同学黄绍竑带着一营兵力并入李部。
  黄绍竑,字季宽,广西容县山嘴村人。黄家是容县有名的望族,黄在陆小加入学生军敢死队,随部队开赴湖北。1912年,入武昌陆军军官预备学校继续学习,1914年结业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16年毕业后回广西百色,在马晓军的陆军模范营当连副。以后升为连长,模范营扩编为团时,黄任营长。后马晓军被粤军改编,马被任命为田南警备司令,不久,粤军回粤,桂局崩溃,马晓军部调往南宁驻防,马晓军知南宁难以久守,便率部撤往广东。然而沿途遭到自治军的拦截,马晓军对前途感到彷徨,将部队交给黄绍竑,自己借故离队。
  黄绍竑便将部队拉到自己的家乡容县,图后区处。李宗仁对模范营一帮青年军人久有联络之意,便亲自去容县找到了黄绍竑的胞兄黄天泽,表示:“都是同学,一切问题好商量。”不久,李宗仁又派夏威带着委任黄绍竑为“第三支队司令”的任命状和军饷,找到疲惫不堪的黄绍竑。黄遂同意与李合作,率部来到玉林。
  李宗仁部的人马由原来的2000多人,扩大为3000多人,2个支队增为3个支队,李宗仁玉林集团如虎添翼。
  李宗仁又罗致人才,设法把黄旭初从蒙仁潜部保释出来。
  黄旭初是广西容县人,1913年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堂,因学业优异,同年冬又考进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后回桂,也曾在马晓军模范营任连长、营长等职,后调任广西督军署中校参谋、省长公署军政处总务科长。黄为人沉毅敬谨,文质彬彬,恬淡自守,为幕僚的最佳人选。李宗仁素慕其名。
  粤军从南宁撤退后,黄旭初被自治军蒙仁潜部扣留,指为“通敌有据”,险遭杀害。时李宗仁正好在南宁与各自治军首领接洽善后。知黄在押,即向蒙力争,将黄保释出来,并和他一同回玉林,派为总司令部参谋长。从此,黄旭初为李宗仁主持戎幕,运筹帷幄,全军赖其辅导,上、下归心。
  由于李宗仁推诚结纳军校同学,散处广西各处的军校生闻之,相率来归,一时人才云集,声势大振。在李部的3个支队中,营以上干部军校出身的占大半数。
  李宗仁不仅积极罗致军校生担任部队的中上级长官,对行伍出身的下级军官也十分注意培训。他特意创办了“玉林干部教练所”,专调本军行伍出身的下级军官受训。另设教导大队,对军内班长及准备充任班长的上等兵施以严格训练,为部队培训了大批基层骨干,部队素质和作战能力大为提高。
  黄绍竑是个受过较高军事教育的人,所部又是模范营底子,官佐士兵思想活跃新颖。黄绍竑接受李宗仁委任,是迫于形势,出于无奈,本意仍然想与粤方联络,将来方可求得发展。黄来玉林后,虽受到李宗仁厚遇,不仅人枪原封未动,还专门划定两县地盘给黄管辖。但所部侷处玉林一隅,顶着自治军的牌子,总感耳目闭塞,形同草寇,终非善策。闻得孙中山已击败陈炯明,在广州再次组府,并又派兵西上,准备入桂收拾沈鸿英,黄顿感机会来临,准备向梧州发展,若能拿下梧州作为自己日后进取的根据地,不仅可以扩大地盘,增加税收,增厚财力,而且就此走出玉林,争取新的发展。
  于是,黄绍竑私下派出所部参谋陈雄到广州去打探消息,与其时在广州养伤的白崇禧取得联系,令陈、白相机同广州革命政府联络,表明意图。
  白崇禧,字健行,广西临桂县南乡会仙圩山尾村人。1907年考入陆小第一期,因病中途退学,后转入桂林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就读。1911年参加学生军北上,1912年入武昌陆军军官第三预备学校,1914年入保定军校,1916年同黄绍竑一起毕业回桂,又同在马晓军模范营任连副,后升为连长、营长。1922年,马部在百色被自治军刘日福部袭击,白崇禧率兵一部逃至贵州,后又率部返回百色,途中巡哨时跌伤左脚,赴广州就医。
  陈雄同白崇禧会面后,即积极活动,不久便在朱培德、廖仲恺引见下,晋谒了孙中山。向孙汇报了黄部情况,表达了参加革命的愿望,得到孙中山的赞许,孙命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第1军军长。并命令在江西的粤军魏邦平、李济深部策应黄部起义。
  黄绍竑取得孙中山的支持后,便以“假受编”的方式,利用族兄黄绍竑在沈鸿英部下邓瑞征部当秘书的关系,表示愿率部投奔,骗得沈军委任“桂军第八旅”旅长头衔,获准率部进驻戎圩一带。他在行动之前,将计划向李宗仁和盘托出。
  李宗仁深知黄勇敢、精敏,是个不受羁縻的人才,事已至此,挽留也难,不如成全他向外发展的志向,异日或能收到表里为用之功。黄向李表示:“日后倘能成功,还将拥戴李为首领,绝不独树一帜。”
  李宗仁答应了黄绍竑的请求,在黄未取得梧州前,一切费用仍然照拨。万一黄部失败,便设法收容。但黄部在开拔时,不仅带走了自己的部队,还带走了前去接防的李部两营。此事不仅令李宗仁大为不快,也激起了玉林集团其他将官的愤慨。李宗仁虽然十分恼火,却竭力平息众怒,与黄部保持了互相呼应,暗中支持的关系。对此,黄绍竑十分感动,说李宗仁气量宽大,能忍人所不能忍。从此甘居李下。
  黄绍竑率部驻戎圩,白崇禧、陈雄也从广州返回。他们把举事日期定为7月中旬后,火速派陈雄去广州呈报,又与江西的魏邦平、李济深取得了联系。白崇禧亲往玉林同李宗仁通气。
  白崇禧同李宗仁彻夜开诚倾谈,论列两粤全盘局势。白对李说:“此举若成,功劳岂仅在于广西。”
  李然其言,慨然答应拨兵相助。李提出,梧州事成后,李、黄两部还应佯作分道扬镳,黄在梧州联络粤中革命力量,李则仍在玉林与自治各军势力虚与委蛇,此乃“内刚外柔”策略。经此养精蓄锐,等待他日彼此分进合击,打成一片。
  李的意图得到白的赞同。李、白此次会面,双方推心置腹,彼此倾慕,相约患难与共,由此奠定李、白此后20余年合作的基础。
  7月中旬,黄绍竑部突然向退到戎圩的沈军一部八九百人围攻,将该部缴械,亮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的旗帜。尔后黄绍竑、白崇禧率部向梧州进发,与粤军夹击梧州。驻梧州的沈部旅长冯葆初,见前后受敌,无路可退,也就改换旗帜,欢迎粤军。黄绍竑部与粤军李济深部胜利会师梧州。李济深部中的大部分干部同黄部中的主要干部,同为保定军校同学,感情融洽,意气相投,梧州会师成了两广学生集团的大会合。
  李济深打算把梧州的防务交给黄绍竑,于是指示团长兼梧州军警处处长的邓演达助黄,在抚河花艇上设下鸿门宴,用计擒杀了冯葆初。
  李济深、邓演达均向孙中山推荐黄绍竑主持梧州军政事务,得到孙中山的支持,于是黄绍就便在梧州正式成立了“讨贼军总指挥部”。黄部又在粤军帮助下,攻下藤县,收编了该地自治军和散兵民团,在短短的两个月中,部队由1000人扩至4000人,军威震动全省。
  李宗仁从黄绍竑出师大捷,深深感到:自己如继续据守玉林一隅,面对革命潮流无鲜明立场,势难得到部下和民众之同情。他的部下认为,无论如何李宗仁在名义上不能摆在黄绍竑之下,一致要求把部队改称“定桂军”。恰巧此时黄绍竑派副官吕竟存、团长伍廷飏到玉林来与李进一步相商此后合作问题。于是两军商定下步作战计划:先协力肃清贵县、桂平、江口、平南的自治军,解除心腹之患,占领梧州到贵县的水路交通线,然后伺机再向柳州发展。
  两军分头行事。黄部讨贼军首先溯江而上,进攻平南、江口,李宗仁的定桂军则袭取贵县,并疾趋桂平。平南、桂平、江口一带是陆廷荣所部陆云高,张希栻、刘权中等部的防地。陆云高部受到李、黄军夹击,仓皇向蒙山、武宣方向败走,其他部队残兵败将纷纷投诚。这样,广西最富庶的梧州、浔州、玉林3个地区统落李、黄之手。
  在粤桂军刘震寰命桂军陈天泰师调集都城一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谋取梧州。黄绍竑当即与李宗仁商量,决心以武力先发制人,解决陈天泰部,此议得到粤军李济深支持,并通力合作,将陈天泰师击溃,集体缴械。
  李宗仁自出玉林后,初试锋芒,便连连告捷,大有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之概。定桂军的司令部遂由玉林迁到桂平,在这里娶了一位年方17的貌美新妇郭德洁。
  李、黄“定桂”、“讨贼”军的崛起,使广西成为三雄鼎立的局面,即:沈鸿英部在抚河、昭平以上至桂林一带;陆荣廷部在横县、武定以上,柳州、南宁、左右江一带;李、黄部在梧州、玉林、浔江一带。陆、沈两部各有2万多人枪,李、黄两部合起来则不到1万人。
  李、黄共同计划向上游发展,以驾驭广西全局。他们密议利用陆、沈同床异梦的矛盾,挑起两个强敌间的战事,尔后各个击破。然而在先讨陆还是先讨沈的问题,李与黄、白间意见分歧。李认为,沈特凶悍,为人反复无常,毫无信义可言,久为两粤人民所共弃,先行讨沈,定可一快人心。而对陆兴师问罪,李则有恻隐之心,心头难免不安。黄、白认为李的“联陆讨沈”之策,出于对陆“不忍”,对于平定广西之大略实为不智,故不赞成。他们提出“先联沈讨陆”。认为此是“联弱攻强,避实击虚”,这样对陆方胜券可操,沈部也易翦灭。
  李宗仁斟酌再三,接受了他们的方案。当时陆、沈两部在北京政府调解下,已有讲和息兵、合而谋取梧州的动向。李、黄遂决定先发制人,乘陆、沈未合作,先派人与沈鸿英联系,诱之以利,答应在倒陆后,将来地盘分配,桂林、平乐、柳州尽归沈有。沈为一枭雄人物,对李、黄的话当然也未尽信,但在盱衡全局后,认为陆荣廷势大,是自己称王广西的主要对手;李、黄部乃初出茅庐,不足以惧,于是承诺与李、黄合作,倒陆后再作后图。
  李、黄乘陆、沈在桂林对峙,迅速集中两部兵力于贵县,而后分左、右两路:左路由李宗仁亲率,指挥讨贼军伍廷飏、夏威、蔡振云3部和定桂军李石愚支队,沿邕江而上,直取南宁;右路由白崇禧率领,下辖定桂军何武、钟祖培部和讨贼军俞作柏团,攻打宾阳、迁江、上林,再转武鸣,对南宁作迂回包围。黄绍竑则指挥剩余部队留驻梧州,策划各方补充、策应。
  李宗仁的左路军在击退陆部韩彩凤军后,很快进至南宁,在南宁附近与陆部蒙仁潜、林俊廷的部队展开血战。右路白崇禧的部队,连下柳州、庆远,也奔南宁而来。在这种夹击攻势下,南宁守将林俊廷不敢抵抗,率部窜逃,省长张其也从南宁仓皇出逃。李、黄军遂于1924年6月25日占领南宁,两部会师,首战告捷。
  南宁的克复,使李、黄军两部士气大振。然值此大战初胜,尚待一鼓作气,继续进取之时,李、黄两个系统的部队都混集在一起,双方部属为分夺权利,几起争执,互不相让,嫌隙已见。两部将领中有彼此不服、欲争高低之人,几临火并边缘
  李宗仁、白崇禧见情形严重,大局未定,众敌环伺,若内部为权为利,先起争执,必定复蹈昔日太平军诸王内讧、瓦解失败的覆辙。于是李、白商量后,立即联名打电报给在梧州的黄绍竑,要其克日来邕,并有“你如迟日不来,危险就会发生”等语。
  黄绍竑接电后,知情形紧急,乃昼夜不停,赶至南宁。李、黄、白3首领见面后,白即对黄晓以利害,白道:
  “洪杨之失败,非曾左之功也,洪杨内讧自毁其事业也,若以占领南宁即起内讧,我不欲见失败之日,愿先卸职他去。”
  留着大胡子的黄也深明大义,回道:“决不能这样做,一切以团体为重,恪守前约,推李为首。”
  3人达成默契。李、黄将两支部队中营长以上干部召来会宴,席间黄起立致词,提议:“立即组织定桂、讨贼联军指挥部,拥护李宗仁当联军总指挥,本人副之。”
  言毕,黄举杯率在席诸将领向李宗仁敬酒,大家共干一杯。饮干后,黄擎杯在手,向诸将宣誓说:
  “今后我们将领,誓为一心一德,服从李总指挥领导,如有口是心非,三心两意的,当如此杯!”
  说完将酒杯猛掷于地,跌得粉碎,全场空气肃穆,众将为之动容,纷纷表示:“既然胡须老都这样做,还有什么可说。”
  于是,两军将领尽弃前嫌,握手言欢。
  联军总指挥部随即成立。李、黄为正、副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黄旭初为副参谋长,吕竟存为副官长,黄钟岳为秘书长,联军属下各纵队将领也作了统一调派。新桂系此后长期实行李、黄、白三巨头领导体制,李、黄两部由分而合,一致合作,共举定桂大业。李以仁厚、坦白、公正、诚恳待人,不念以往之瑕疵,力求事后之改进,尤其严禁任用私人,对自己原部之陈旧落伍分子尽力淘汰,毫不徇私,从而使这一新的团体进一步摒除了派别歧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一卷·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第一卷·第二章 流血广州
第一卷·第三章 孙、黄同盟第一卷·第四章 镇南关星火
第一卷·第五章 屡败屡战第一卷·第六章 血祭黄花冈
第一卷·第七章 风满黄鹤楼第一卷·第八章 辛亥枪声
第一卷·第九章 “俘虏”都督第一卷·第十章 武汉血战
第一卷·第十一章 “龙头大哥”第一卷·第十二章 “兴汉灭旗”
第一卷·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第一卷·第十四章 血盟人头愿
第一卷·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第一卷·第十六章 乞降与反复
第一卷·第十七章 新瓶装旧酒第一卷·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第一卷·第十九章 钟山风雨第一卷·第二十章 北洋军阀之路
第一卷·第二十一章 国中之“国”第一卷·第二十二章 东山再起
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恃强玩议和第一卷·第二十四章 临时大总统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