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天變(中國歷代宮廷政變全景) 》
輔臣難當顧命反成奪命(2)
張惠誠 Zhang Huicheng
七月三十一日,齊武帝進入彌留狀態,曾幾度昏厥過去。當時,皇太孫蕭昭業不在齊武帝身邊。王融平時深受竟陵王蕭子良器重,他想假傳聖旨立蕭子良為帝,登基詔書都已經寫好了。
蕭衍與範雲私交甚深,無所不談。他見王融想違背齊武帝遺願,立蕭子良為帝,就私下對範雲說:“自古以來,凡立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王元長徒有其表,非濟世之才,今日所為,必定失敗1
範雲道:“國有長君,乃社稷之福,竟陵王可勘大任。王元長行此非常之事,完全是為了國傢。據我看,滿朝文武,能為國分憂者,唯有王元長一人1
蕭衍道:“你說他為國分憂,不知他是想做周公、召公呢?還是想做易牙、竪刁1
周公、召公,都是西周初年政治傢。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二人治理國傢,平定反叛,分封諸侯,創立典章制度,開創了“成康之治”的局面。易牙、竪刁,都是春秋時齊桓公的近臣。管仲死後,二人與開方共同專權。齊桓公死,諸子爭立,二人殺害群吏,太子昭奔宋,齊國因此大亂。蕭衍把王融比作易牙、竪刁,明確地表明了自己對王融擅行廢立的反對態度。
範雲見話不投機,也就不再言語。
皇太孫蕭昭業聽說齊武帝病危,匆匆趕來。衹見王融滿身披挂,率甲士兇神惡煞般地守在宮門外邊,聲言皇上有旨:無論何人,不得擅入宮門一步。蕭昭業自持皇太孫身份,上前搭話。但任他百般辯解,王融就是不放行。無奈,蕭昭業衹好暫且退下,兀自在那裏發呆。
不久,齊武帝又從昏厥中蘇醒過來。他見皇太孫不在身邊,知道情況有變,急命近侍速召皇太孫率甲士入宮,並把朝廷大事委托給尚書左僕射西昌侯蕭鸞。囑咐完這一切,武帝瞑目而逝,時年五十四歲。
這時,宮門外的對峙仍在繼續着。蕭鸞聽到這個消息,急忙駕車馳至宮門。王融前來阻擋,蕭鸞喝道:“皇上有令,召我入宮,誰敢阻擋1說罷,推開衆人,擁皇太孫闖入宮內。
接着,蕭鸞命人打開了奉天殿的三對朱漆大門,召集群臣上朝,又命人將蕭子良扶出皇宮。群臣上朝後,在蕭鸞的指揮下,各整衣冠,登殿排班,依次跪伏,三呼萬歲。皇太孫蕭昭業就這樣登上了皇帝寶座。
蕭昭業即位十餘天,就下令誅殺了王融。
西昌侯蕭鸞是齊高帝蕭道成的侄子。他幼年喪父,由蕭道成撫養長大。由於他生活樸素,辦事幹練,所以深為齊高帝喜愛,齊武帝也很看重他。齊武帝臨死時,命竟陵王蕭子良輔政。蕭子良性情仁厚,篤信佛教,喜愛文學,不願為國事過分操勞,就嚮齊武帝推薦蕭鸞。所以,齊武帝又命蕭鸞和蕭子良共同輔政:“事無大小,子良要和蕭鸞一起商議。”由此可見,蕭子良並無心奪取帝位,王融乃是自作多情。可憐一代名士,年僅二十七歲便上了斷頭臺。更有趣的是,王融的同黨魏準被捕後,未經審訊,便驚懼而死。他死時遍體皆青,時人都以為是膽破所至。
竟陵王蕭子良雖無意奪取帝位,但由於受王融牽連,也不免遭蕭昭業疑忌。齊武帝出殯時,蕭子良在中書省指揮調度,蕭昭業特派虎賁中郎將潘敞率二百名甲士駐守在太極殿西階防備他。葬禮完畢,諸王皆出,蕭子良請求留下處理善後事務,也未得允許。蕭子良身為宰輔之臣,卻倍受猜忌,根本不敢有所作為。齊武帝死後不久,他也很快憂懼而死。死時年僅三十五歲。
蕭昭業時常憂慮蕭子良會取代自己的地位。聽說蕭子良已死,非常高興。他為蕭子良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又追封他很高的爵位。生前無端猜忌,橫加迫害,死後追封官爵,給以殊榮,此類事在中國古代政治史上可謂層出不窮,是封建皇帝慣用的伎倆。蕭昭業年紀輕輕,就熟練地玩弄着這類把戲,真可謂“早慧”。
蕭昭業自幼便性情聰慧,容貌俊美,舉止得體,所以深為齊武帝喜愛。然而,他的種種良好表現都是假象,都是為了騙取齊武帝的信任而假裝出來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言(1) | 序言(2) | 目錄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1)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3) | 毒美人禍亂邦國(1) | 毒美人禍亂邦國(2) | 毒美人禍亂邦國(3) | 毒美人禍亂邦國(4)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1)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2)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3)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4)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1)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3)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4)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5)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6)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1)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2)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3) | 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