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适量运动。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
4.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收缩压增加10-25mmhg。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5.自我管理。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以调整,防止血压反弹。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按时就医。
冠心病
疾病的概念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自觉症状
冠心病有五种类型,分别有如下临床症状:
病理因素
冠状动脉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受机体神经、体液和代谢等因素调节,适应着不同情况下心肌耗氧量的需求,如冠脉血管调节发生紊乱,则可使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产生心绞痛(主要表现为变异性心绞痛),严重者可引发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因此,避免增加身体氧耗是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主要措施。
心理因素
当人精神激动,发怒时,会使垂体-肾上腺系统紧张度上升,血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激素水平升高并产生如下效应:
1.儿茶酚胺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已有狭窄时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加剧,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作用于外周血管引起小动脉收缩,使外周阻力升高,血压上升。在反复长期的精神紧张因素的影响下,小动脉可持续收缩,造成动脉壁变性增厚,管腔狭窄,血压持久性升高。小血管的强烈收缩和儿茶酚胺本身都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液中的胆固醇便可乘虚而入,沉积于动脉壁内,促使动脉粥样硬化。
3.长期紧张可以造成高脂血症,同时改变血流动力学状态,使血黏稠度升高,血小板亦被激活,释放血小板原生长因子,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且容易形成血栓。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掌纹分析
患者某某某,女,68岁,已婚,病历编号:KM200208031149(见彩图16)。在医院检查出冠心病,所以要用中药进行治疗。
血脂丘,交感神经区扩大,心二区有“十”字状纹,2线平直,左手2线有“米”字状纹,巽位有紊乱纹理,胃一区有“十”字状纹,坤位有紊乱纹理。
根据掌纹特征诊断为:冠心病,头痛,心律不齐,胆囊炎,胃炎,血脂高,泌尿炎。患者说:“血脂一直偏高,因为1年前体检查出患有冠心病,想进行治疗。”
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吸烟、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称之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中容易忽视的是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早为人们所知。中医古籍中提到“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是七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如突然的、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情绪反应过度强烈或持久,则七情过度,就影响内脏功能,气血失调,功能紊乱而致病。
在现代社会更见到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多,不少学者提出医学模式应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谓之心身疾病,冠心病就是一种心身疾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