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心靈體操 》
第81節:人眼可畏
劉心武 Liu Xinwu
臺灣一些傳媒為何如此殘忍?他們真的是刻意要害死白曉燕麽?當然,他們本意不會是這樣的,然而他們卻如此這般地做了!那麽,推動他們這樣做的因素,究竟是什麽?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為了以廣招睞,為了擴大發行量。許多報刊倒不是多賣一份便多賺一點錢,而且恰恰相反,寧願每多賣一份便多賠一點,即售價是低於甚至大大低於其印製成本的--那為什麽還要追求發行量?因為報刊(包括其他傳媒),用以撈錢的是廣告,特別是大財團大企業的廣告,而商傢之所以要花錢在你那上面做廣告,他是很看重你的發行量(覆蓋面)的,倘若廣告多了,那麽形同"贈閱"的報款上的虧損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傳媒為了拉廣告而拼命追求發行量(覆蓋面)本是不足為奇的,問題是,倘若這種追求發展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比如說遇到白冰冰一案,為了奪得獨傢"追蹤報導"的轟動而富於"懸念"的效應,竟把當事人的安危置諸於腦後,惟求所"及時"刊出的"隱情秘況"能贏得大大的"賣點",使自己的發行量、收視率提升,這確實便是"見利忘義"、為虎作倀了!30年代的上海,一代名伶阮玲玉迫於"人言可畏"而悲憤自盡,是我們記憶猶新的事。究竟當時有幾傢報館的幾位記者非要"以言殺人"呢?恐怕阮的自盡也令他們"始料未及"吧!他們的初衷,多半還是以"名人糾紛"、"幕後秘聞"來廣招睞罷了。
和臺灣幾位文化人議論到最後,引出了一個更加沉重的話題:傳媒在"炒""爆炸性"新聞時固然是為了"臭銅"而喪失了理性,然而如果一般的市民對這種炒作都不怎麽買賬,那麽傳媒的"瘋狂性"也許還不至於發展到"形同與綁匪合謀撕票"的程度。可是非常非常地遺憾,也不獨在一個臺灣島,在全世界,並且無庸諱言--內地也不例外,若幹讀者看客的眼睛,偏是追求強刺激性的報道的,他那一雙"有熱鬧不看白不看"的眼睛,就特別地喜歡對白冰冰與綁匪的交涉細節等類信息"先睹為快"。如果他或她走到報攤前,有的報上沒有"現在進行時"的關於綁票案的報道,有的雖有卻"語焉不詳",有的不僅詳盡而且"圖文並茂",那他或她多半還是要買那第三種報的!因此,所謂"傳媒形同與綁匪合謀",其實也是有對第三種傳媒特別熱衷的衆多"看熱鬧"的看客參與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僅"人言可畏",也"人眼可畏"!
一樁關於臺島白冰冰母女所遭的綁票案,不僅引出了臺島民衆對當局治安無能的抗議,引出了關於拜金主義、物欲橫流所帶來的惡人恣肆殘暴而普通百姓失卻安全生存可能的憂慮,引出了對商業機製下大衆傳媒在追求最大利益時甚至不惜"形同與罪犯合謀殺人"的憤懣,也引出了這樣的思考:面對引誘消費者"上鈎"的傳媒,我們一般讀者觀衆如何能意識到自己的人性弱點,切切不要無形中也成了冷血看客,甚至也在間接地"以眼害善"!
非量化因素
電子技術使我們進入了數字化時代。數字化也就是量化。似乎一切事物都可以最終地解構為數字。故去不久的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在他的一係列著作裏反復強調數字化管理的重要性,認為中國近代史上之所以有百多年落後於西方,就是因為長期缺乏量化思維與管理手段。現在我們中國進步極大,數字化已經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我們用光盤聽音樂看電影,那些曼妙的聲音綺麗的畫面其實全是一連串數字記錄的回放,量化的程度越高越細,則效果就越好。我們的住房條件更可以用一係列數字來形容:建築面積多少,使用面積多少,每平方米值多少錢,裝修花費多少,物業管理費多少……甚至連四季陽光射入窗內的總時數也可以估算出來。無論是整個社會的發展還是我們自身生活品質的提升,進入到自覺、嚴格、細緻、準確的量化程序,得以用數字化體現出來,當然都是可喜的事。
但是,我們生命中仍有着值得珍惜的非量化因素。一位微電子專傢說過,不要以為精微的數字化手段能夠模擬表達一切。比如說,一對夫婦站在搖籃邊,當他們都默默註視了搖籃裏的愛子後,又擡頭相視的那一瞬間,他們的表情,尤其是洋溢在內心的情感,那是無法量化而又堅實存在的因素,這一因素比其他所有把他們結合在一起的可量化因素,包括他們的年齡、學歷、收入、住房條件等等,更為緊要,是無價的--所謂無價,也就是無法以數字衡量價值,因而尤其珍貴。
再舉一例,我到過許多人的書房,哪一位的書房給我印象最深,最令我羨慕呢?那是在挪威奧斯陸郊區,一位漢學家何莫邪的書房。若問我他那書房怎麽個好法,是面積大、藏書多、裝潢雅緻?還是光照足、設備全、舒適恬靜?以上這些因素都是可以量化的。像裝潢,可以從投資額上量化;恬靜,可以從外來聲音的分貝值上量化。而他那書房以可量化因素而言,其實並不能占到上風,不僅面積並不怎麽闊大,窗戶朝嚮欠佳,全年進光的燭光值總量不高,如果用儀器測量其空氣流動的日平均值,其數值恐怕也未必令人欣喜;但他那書房裏的非量化因素,比如說那樣一種不身臨其境絶對感受不到的氛圍情調,卻是令人留連陶醉的。近年我在北京東郊農村找了一間書房,因為離溫榆河較近,將其命名為溫榆齋,我就特別註意將其非量化因素營造好,在那裏面寫作,我有一種身心融入了溫榆河周邊大自然的徹底舒張的感覺,這感覺無法用數字表達,甚至也很難用文字描述形容,是一種情感的漣漪在推衍,一種詩意的雲霓在閃現,構成我生命中最可寶貴的要素。
我們常有焦慮,仔細檢驗便會發現,所焦慮的幾乎全是可以量化的東西,而且焦慮的具體思維模式,也是十分數字化的。也不能說以數字化手段焦慮可量化事物就不好,就做事的社會效益與自身合法權益而言,重視可量化因素不僅必要而且務需認真。但必須消弭焦慮中的不良成分,關鍵在於要把那些多餘的數字剔除。一位熟人跟我說,他一度曾為自己住宅裏衹有一個衛生間,而昔日有的同窗傢裏卻享有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衛生間而陷入自覺形穢的焦慮。但一次他卻在仍住在鬍同雜院、入厠還需出院的一位同窗傢裏,目睹身受了其傢人間無法用數字量化的那種溫馨親情,竟如醍醐灌頂般清醒過來,再不讓幾個衛生間之類的量化焦慮敗壞自己的心情。
在一個數字化的時代,一個人在精神上能自覺地保持些不必也不可量化的、與數字無關的情愫,那真是一種福氣,而且,這樣的人多起來,人際間也就不必將一切都加以量化了。那麽,在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時代步伐中,氤氳出以情感和詩意交織的非量化因素,也便構成了整個社會愈加祥和的吉兆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我的心理保健操 | 第2節:皺皮蘋果 | 第3節:譬如朝露 | 第4節:春水浴心 | 第5節:心靈百葉窗 | 第6節:一把米有多少粒 | 第7節:這朵花兒叫喜歡 | 第8節:雲錦滿心湖 | 第9節:鏇出自己的小木梨 | 第10節:長吻蜂 | 第11節:別臨時擺動舌尖 | 第12節:香檳玫瑰 | 第13節:淡黃的銀杏 | 第14節:親近牛筋草 | 第15節:康熙開心果 | 第16節:碰頭食 | 第17節:勇對平淡 | 第18節:從今不怵這衹杯 | 第19節:顧影自賞 | 第20節:栽棵自己的樹 | 第21節:裝滿自己的碗 | 第22節:半拉西瓜 | 第23節:邁過本命年的“坎兒” | 第24節:我的緑寶石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