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解讀蘇東坡:女性情感捲 》
擅烹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1)
東方竜吟 Dong Fanglongyin
蘇軾酒量不大,在杭州當通判時,常因陪人喝酒而身心交瘁,因此他曾將杭州官場戲稱為“酒食地獄 ”。為了衝減酒力,便要多喝濃茶,因此飲茶、煮茶便成了他的另一樂趣。他在《和錢安道寄惠建茶》詩中寫道:“我官於南今幾時,嘗盡溪茶與山茗”。為了煮茶、煎茗,他曾專門尋找虎跑泉水、汲取江中清泠的活水,並寫下著名的《汲江煎茶》詩。南宋詩人楊萬裏在欣賞這首茶詩時說:
東坡《煎茶》詩云:“活水還將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清。”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處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釣石,非尋常之石,四也;東坡自汲,非遺卒奴,五也。“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其狀水之清美極矣。
——《誠齋詩話》
飲茶、煮茶到了如此講究的地步,可見他儼然是位茶藝高手。在蘇軾看來,能吃到上好的茶,就和遇到上好的佳麗一樣賞心悅目,為此他又有“從來佳茗似佳人 ”的詩句。
妙就妙在“佳茗似佳人”。蘇軾到杭
州通判任後不久,曾受命主持當年兩浙
的鄉試,在那裏,他寫下《試院煎茶》詩,
詩中遺憾地說:
我今貧病常苦饑,分無玉碗捧蛾眉。
“分無玉碗捧蛾眉”是個倒裝句,意思是:直到眼下,他還未能擁有蛾眉侍捧玉盞的緣分。由此可知,若他尋覓嬌蛾作侍妾,捧碗煎茶乃是一件要務。後來蘇軾在做翰林學士時,曾得到太皇太後賞賜的名茶“密雲竜”,他將這種名茶珍藏起來,惟有最得意的門生來到傢中,纔捨得拿出來共享。他的《行香子》詞,便專詠此事:
綺席纔終,歡意猶濃。
酒闌時,高興無窮。
共誇君賜,初拆臣封。
看分香餅、黃金縷、密雲竜。
鬥贏一水,功敵千鐘。
覺涼生,兩腋清風。
暫留紅袖,少卻紗籠。
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據史料記載,這種“密雲竜”茶為福建特産,僅供皇帝和皇太後專用,宰相、翰林學士受此賞賜,無不倍感榮幸,所以蘇軾在詞中要讓門生親眼看他拆封,一同慢慢受用;喝了之後頓覺渾身涼爽,兩腋生風,仿佛進入仙境。詞中被“暫留”下來、沒有“紗籠”之類遮擋的“紅袖”,便是朝雲。
關於這一點,晁補之的侄子晁公武曾有詳細記載:
廖正一,字明略。元祐中,召試館職。蘇子瞻在翰林,見其所對策,大奇之。俄除正字。時黃、秦、晁、張皆子瞻門下士,號“四學士”,子瞻待之厚,每來必命侍妾朝雲取“密雲竜”,傢人以此知之。一日,又命取“密雲竜”,傢人謂是“四學士”,窺之,乃明略來謝也。
——《郡齋讀書志》捲十九
廖明略初次登門,便享有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這“蘇門四學士”的待遇,連蘇軾的傢人都感到吃驚。依照“佳茗似佳人”的理論,茶為極品,人亦極品,茶藝更是極品,這樣方能窮盡其中妙趣。由此可見,朝雲茶藝之精。
除了“四學士”和廖明略,另一位書畫名傢米芾,也是蘇軾的座上常客。元祐四年(1089),蘇軾出任杭州太守,途經揚州時,曾召米芾前來相見。蘇軾再次拿出“密雲竜”,與他共享。
米芾為此曾寫下《滿庭芳》,詞題就叫《詠茶》:
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
密雲雙鳳,初破縷金團。
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
輕濤起,香生玉乳,雪濺紫甌圓。
嬌鬟,宜美盼,雙擎翠袖,穩步紅蓮。
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闌。
點上紗籠畫燭,花驄弄、月影當軒。
頻相顧,餘歡未盡,欲去且留連。
不言而喻,詞中的“美盼”“嬌鬟”就是朝雲,這一年她二十六七歲,正是女人一生中最為光豔動人的時刻。衹見她在簾外燃起小爐,輕輕倒進瓶中專用的泉水,不一會兒,紫色的沙甌裏色如玉乳,輕濤微翻。朝雲輕輓翠袖,“穩步紅蓮”,恭恭敬敬地將茶獻到客人面前,素有“米癲”之稱的青年米芾早已既醉又癲,愁妒齊翻。直到朝雲歌聲響起,他纔再度清醒,止不住對她頻頻顧盼,心生豔羨,直到麯終人散,他依然“欲去且留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毋庸回避:少年蘇軾曾逃婚(1) | 毋庸回避:少年蘇軾曾逃婚(2) | 流連山寺:古廟蛇洞存遣蹤 | 逼娶對象:鄰郡太守之好女(1) | 逼娶對象:鄰郡太守之好女(2) | 蘇洵明智:妙語婉轉除婚約(1) | 蘇洵明智:妙語婉轉除婚約(2) | 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1) | 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2) | 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3) | 愛妻王弗:自主相戀結姻緣(1) | 愛妻王弗:自主相戀結姻緣(2) | 定情之時:竊竊私語明月夜 | 定情之地:永生難忘短鬆岡(1) | 定情之地:永生難忘短鬆岡(2) | 正月二十:終生夢尋難遺忘(1) | 正月二十:終生夢尋難遺忘(2) | 緑眉未開:好風閑處任人猜 | 關係平等:自主戀愛作根基 | 亡妻之痛:為君哀毀因君衰(1) | 亡妻之痛:為君哀毀因君衰(2) | 賢淑繼室:妻卻差賢勝敬通(1) | 賢淑繼室:妻卻差賢勝敬通(2) | 賢淑繼室:妻卻差賢勝敬通(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