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情到深處即為詩   》 第81節:辛棄疾:脈脈此情誰訴?(2)      納蘭秋 Na Lanqiu

  辛棄疾22歲那年,他終於等到機會加入了革命隊伍,如願走上了抗金的正面戰場。他還和南宋取得了聯繫,隊伍即將歸入南宋正規軍,自己也將光明正大地成為宋的子民。這,可是他和已去世的爺爺多年的願望。
  而耿京卻要壞他的大事,他怎能不"大怒"?
  夜闖金營之後,辛棄疾因此名重一時,他也因此獲得了南宋朝廷的認可,開始在南宋的官場上摸爬滾打。他認為自己終於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
  辛棄疾大叫一聲從睡夢中驚起,清秀而略顯消瘦的臉上布滿了汗水,依稀間仍在夢魘中掙紮。用力喘息了幾下,他打開床邊的窗戶,窗外月亮如水,大地一片蒼茫。"眼前萬裏江山……"語不能繼。
  他錯了。在他躍躍欲試地想以正規軍而不是遊擊隊或義軍的身份正面抗擊來犯金兵、恢復中原時,他卻失去了鋼刀利劍,手中衹剩下一支羊毫軟筆。
  幸好還有一隻筆,讓辛棄疾能夠抒懷,甚至於後人一記起他來衹會寫上"詞人"的註解,就像這句: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就像這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就像這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再次踏上旅程,朋友同僚把酒相送,依依惜別,一直沒有詠詞的辛棄疾不免低吟起來,成了那首著名的《摸魚兒》,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說到相如賦,"西漢文章兩司馬"之一的司馬相如深得漢武帝的青睞,其《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堪稱辭藻華麗的典範。
  而其中悲凄者如《長門賦》,不僅僅是因為言詞真切,更在於《長門賦》並沒有輓回漢武帝的感情,從"金屋藏嬌"到"長門鎖阿嬌",女人的命運終究逃不過情劫。
  漢武帝劉徹與陳阿嬌青梅竹馬,還是幼年的時候其祖母竇太後問他長大要娶一個什麽樣的媳婦,他言要娶表姐阿嬌為妻並為阿嬌蓋一座金屋子,自此有了金屋藏嬌的戲言。
  漢武帝坐上皇位之後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他真的為阿嬌造下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並册封她為皇后。
  他的一生有三個都留下傳奇的女人:陳阿嬌的金屋藏嬌,最後卻被貶長門宮憂鬱而終。衛子夫一步登天,從平陽公主府一名傢奴成為國母取代了陳阿嬌的地位,最後也在宮中以三尺白綾自縊身亡。李央央的傾國傾城因為其兄李延年的一首樂府《北方有佳人》,卻不料也是紅顔薄命,她是漢武帝最懷念的一個女人,在她有病的時候漢武幾次探望都被她拒絶,至到死後也沒讓漢武見她的病容,在帝王心裏總是她的傾國之色,劉徹在汾水船樓吟出的《秋風辭》寫盡了君王的樂極生悲: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金屋藏嬌讓後人知道了陳阿嬌,司馬相如的《長門賦》也讓後人知道了她的悲慘收場。
  青梅竹馬的情是情何以堪,金屋藏嬌的藏又是為何人所藏;愛了一生痛了一生,藏盡了自己一生的青春風華藏盡了自己一生的快樂與痛苦。金屋裏曾經的郎情妾意嬌怯紅顔,最後卻在長門宮裏燈慘月暗無復盼下憂鬱而終,她死的時候衹有二十六歲,二十六歲正是花開最濃的時節,她卻早早的枯萎。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
  有丈夫卻不知道丈夫在何處,一個人來回在長門宮裏來回緩步踱步以排泄自己心中的愁悵與寂寞,自被貶長門宮後漢武帝再也不曾召見過她,有一次偶爾想起她來,與她約好城南宮相會,本是君無戲言,她一直在等待中,至死都不曾等來相會之人。
  言我朝來暮來兮,飲食樂而忘人。
  初為帝王妻時,漢武帝曾對她許諾早上出去處理國事,晚上一定回來陪她,可是現在呢,衹聽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啊,怕是早已經忘記了她的存在了。
  "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橫;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夜漫漫其若歲兮,懷鬱鬱其不可再更;妾人竊自悲兮,究年歲而不敢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詩人的眼淚為誰而流第2節:卓文君,牙刷和男人不能共享(1)
第3節:卓文君,牙刷和男人不能共享(2)第4節:卓文君,牙刷和男人不能共享(3)
第5節:卓文君,牙刷和男人不能共享(4)第6節:駱賓王,前途未卜,英雄上路(1)
第7節:駱賓王,前途未卜,英雄上路(2)第8節:駱賓王,前途未卜,英雄上路(3)
第9節:駱賓王,前途未卜,英雄上路(4)第10節:王勃:生如夏花(1)
第11節:王勃:生如夏花(2)第12節:王勃:生如夏花(3)
第13節:陳子昂:千古文人俠客夢(1)第14節:陳子昂:千古文人俠客夢(2)
第15節:孟浩然:人生不堪說(1)第16節:孟浩然:人生不堪說(2)
第17節:孟浩然:人生不堪說(3)第18節:孟浩然:人生不堪說(4)
第19節:李季蘭,春心怦動(1)第20節:李季蘭,春心怦動(2)
第21節:李季蘭,春心怦動(3)第22節:李白,為夢碎為夢醉(1)
第23節:李白,為夢碎為夢醉(2)第24節:李白,為夢碎為夢醉(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