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下一站,中国   》 第81节:第七章."中国威胁论"--当代的两种"中国想象"(下)(16)      陈季冰 Chen Jibing

  2007年3月初,日本警方公布了发生在日本各地的一系列奇怪的盗窃案。小偷们偷走的物品无奇不有,从公园里供孩子们玩耍的不锈钢滑梯到墓地上的香炉,甚至还有一间公厕的屋顶!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金属制成的,而且大多含有近年来价格飞涨的铜。英国《卫报》和日本《东京新闻》的报道说,业内一些知情人士均把矛头指向中国,称这些盗窃案与中国旺盛的需求有关。甚至还有人言之凿凿地称,被偷的金属都被当成废料卖到中国,是为2008年举办奥运会掀起的建筑热潮提供原料。(见《外报竟把日金属盗窃案归咎中国》,载2007年3月8日《参考消息》第8版。)据说,除了金属物品之外,东京居民还发现,附近许多公园里的秋千和跷跷板也被人拆走了,同样,"估计这些木板经由横滨港运到了北京。"(见《英国人把木材供应短缺归咎中国》,载2007年5月7日《参考消息》第8版。)
  这是近年来流传于世界各地的所谓"中国资源环境威胁论"的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极端例子,也有人称之为"中国饿虎论"。按照这一观点持有者的分析,它包含了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威胁":在经济层面,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导致了对各类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激增,带动这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飞涨,增加了其他国家进口这些商品的成本,从而对它们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威胁。在生态环境层面上,一方面,中国"贪得无厌"的旺盛需求迅速"吞噬"并加快耗尽了地球上的许多不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中国快速增长的污染物排放量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引发了全球生态环境的灾难性破坏。
  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买走全世界将近一半的铁矿石、40%的大豆和棉花、超过20%的铜矿石、纤维素、纸张和橡胶……最让人敏感的还是石油,21世纪的头几年,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占到全球增量的大约40%。中国自1993年起已从原油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目前的原油进口在世界原油进口中所占的比例已迅速上升到6%。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日均石油消费量将比现在翻一番多,达到1280万桶。所有这些来自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的"买盘"都导致了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成倍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早在2005年4月就曾预测,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将使石油价格在今后几十年居高不下,甚至不排除油价升至每桶100美元的可能性,高油价成了对全世界的"长久冲击"。(见《IMF认为高油价将是"长久冲击"》,载2005年4月9日《参考消息》第4版。另:在本书杀青的2007年11月底,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桶98美元。)
  必须承认,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的日益稳固,中国近年来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增长确实十分惊人,所谓"中国因素"也的确是近来世界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因素。然而,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必须要澄清。第一,中国需求的增长率虽高,但资源类商品的进口总量却仍然相当有限。以石油为例,中国目前的进口总量仅为美国1/5而已,中国每年所消费的石油也仅为全球开采量的7%,而且其中的2/3是中国自己开采的。另外,由于中国是产煤大国,考虑到每年出口焦炭近1000万吨,中国年净进口能源折算成石油实际上不到全球石油产量的2%。因此,把中国描绘成全球资源的"吞噬者"显然言过其实。国际原油价格暴涨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与中东和其他各产油地区的局势有很大关系。即便中国进口的激增是其中重要因素,但很少有人指出下述事实:其实美国最近几年原油进口的增量并不比中国少。(见《渲染中国能源危机没有根据》,载2006年5月30日《参考消息》第16版。)第二,国际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一些国家生产成本提高,这的确是事实,但它也使得绝大多数资源出口国获得了巨大收益,这里的利弊功过取决于看待问题的立场和角度。更重要的是,中国本身也是这种价格上涨的受害者,由于进口增加很快,中国的受害程度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是西方长期以来一直在鼓吹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规则,以前发达国家是唯一大买家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以类似的利他主义姿态出现?我们也从没有看到过有哪个西方发达国家出于减轻发展中国家进口负担的考虑,自己主动地节衣缩食,减少资源进口的。因此,将这种所谓的"成本压力"归咎于中国不仅毫无道理,而且充分暴露了西方一些人士的自私和虚伪。说到底,是因为中国这个有竞争力的新买家的出现"损害"了发达国家的既得利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1)第2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2)
第3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3)第4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4)
第5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5)第6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6)
第7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7)第8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8)
第9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9)第10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10)
第11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第12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2)
第13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3)第14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4)
第15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5)第16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6)
第17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7)第18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8)
第19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9)第20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0)
第21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1)第22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2)
第23节: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发(1)第24节: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发(2)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