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盐与文明   》 13.国之大宝(1)      Wang Renxiang

  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盐的生产是最早的产业之一,它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国家的垄断产业。盐税,在古代中国是政府最费心经营的税务。盐税收入是古代国家机器运转的血液。
  最早的盐贡
  在传说中的虞舜时代,交换应当已经产生,可能只有交换活动,并无专事交换的商人,交换的目的是以物易物,并不以赢利为目的。
  到夏禹定九州贡法,是为了获取维持夏王朝生存的各种物资,“贡”物可以看作是夏王朝实物形态的财政收入,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初级形式。盐“贡”在夏代已经出现,但它还不是盐税。在古代史籍中,“盐税”一词出现较晚,始见于《后汉书·百官志》:“凡郡县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
  商代亦行盐贡之制。商代财政收入有两大主要来源:一是田赋收入,一是贡物收入。在贡物收入中,盐贡是不可少的。到了西周,东部沿海的海盐业已具规模,海盐生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周初太公望吕尚封于齐,“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齐国因鱼盐之利,成了各方人民向往的国度。
  周代仍行贡制,周代的贡分为“诸侯之贡”和“万民之贡”两种。“诸侯之贡”是邦国诸侯对周天子的贡献,“万民之贡”是分任“九职”的“万民”对周天子的贡献。其中的盐贡,属于“邦国之贡”。依《周礼》所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曰器贡,四曰币贡,五曰材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贡,九曰物贡。”其中的“物贡”,包括鱼、盐、桔、柚等物。周王室仍然要依靠盐贡获得所需的食盐,盐贡仍不具有税的性质。同夏、商两代一样,盐贡也还只是国家取得实物收入的一种形式。
  东周盐税
  春秋战国时期,食盐产地主要分布在齐、燕、楚、晋、秦五国。齐国和燕国拥有丰富的海盐,“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楚国也拥有海盐,“(吴)东有海盐之饶”。晋国据有河东盐池。秦国拥有井盐,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在蜀地开凿有盐井。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岭南、沙北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由此可知这一时期食盐消费的地域分布情况大体上是以崤山或华山为界,山以东食海盐,山以西食岩盐和池盐,其他一些地区食土盐。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各国的食盐贸易是很自由的,贸易量也很大,利润颇丰。
  至春秋中期,盐政管理出现的一桩重大事件,齐国桓公即位后用管仲之策,率先实行了食盐专卖。其他各产盐国虽尚未实行盐专卖,但在关税和市税的征收中,已有对盐的征收。因为食盐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必定是关市贸易的重要商品,当在关税和市税征收之列。这是中国最早的盐税。关税和市税都是实物税,即征收实物。
  大利所在
  春秋齐国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不久,襄公被杀,另立新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决定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管仲担心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先期回国夺到君位,于是他先带领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 管仲的队伍行进到即墨,发现公子小白正赶往齐国,便说服他不要去。小白不听,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去护送公子纠回齐国。
  其实这一箭并未射死公子小白。开弓没有回头的箭,为什么一箭射出,没有射杀公子小白?很多说故事的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其实这个细节,在史书里是不曾被忽略的,包括司马迁在内,都曾重重地点上了一笔。原来在穆陵关口,管仲所发的那一箭,其实恰恰射中了公子小白的带钩,不过小白却毫发未伤。小白当时急中生智,应声倒下,佯装已被射死,左右即刻放声痛哭,居然骗过了精明的管仲。如此一来,小白反而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上一页
  [返回目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1.玄滋素液(1)1.玄滋素液(2)1.玄滋素液(3)1.玄滋素液(4)
1.玄滋素液(5)1.玄滋素液(6)1.玄滋素液(7)1.玄滋素液(8)
2.穿井取卤(1)2.穿井取卤(2)2.穿井取卤(3)2.穿井取卤(4)
2.穿井取卤(5)2.穿井取卤(6)2.穿井取卤(7)2.穿井取卤(8)
2.穿井取卤(9)3.煮海熬波(1)3.煮海熬波(2)3.煮海熬波(3)
4.阳光产品(1)4.阳光产品(2)4.阳光产品(3)5.造盐者:盐丁(1)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