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龙卧紫禁城   》 第80节:第七章 有清盛世太子窝火(8)      李涛 Li Tao    姜晓东 Jiang Xiaodong

  顺治年间也曾多次试图废除逃人法,可这部法令的获益者往往是位高权重之人,他们联合起来,为逃人法的废除设立重重阻碍。在康熙年间,饱受批评的逃人法还在发挥作用。
  顺治二年(1645年),大清的皇权还掌握在顺治的叔叔多尔衮手中。多尔衮主张用"重剿轻抚"的办法对付汉人,在大力推广圈地令、逃人法的同时,他又拿出了剃头令,要求汉人剃发易服,以示对清朝的臣服。
  这在当时的汉人看来是莫大的侮辱,很多人不理会"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的威胁,也不管"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恐吓。清兵奉命出巡,四处检查汉人头发,他们背着的剃头挑子上赫然悬挂着一颗颗人头。在惨无人道的剃头令下,有的汉人甘愿跑到荒山野岭和野兽为伴,有的汉人愤而自杀,那些已经被剃了头的,则为剃下的头发修建坟冢,痛哭祭祀。
  康熙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知道大清王朝长治久安的关键便在一个"仁"字上。而康熙最大的优点之一便在于能够积极地面对错误,理智地处理问题,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帝王,这一点难能可贵。看着那些奋力支持吴三桂的汉人,康熙没有恼羞成怒,也没有用更惨烈的屠杀教训不肯臣服的刁民,他要夺的是汉人的心,不是汉人的命。
  康熙十六年(1677年),和吴三桂的战事还酣,康熙便有计划地拉拢起汉人来,他先从身边做起,邀请汉族官员张英、高士奇等入值内廷南书房。康熙的寝宫是乾清宫,南书房就在乾清宫的西南角。这些入值南书房的汉族官员看起来只是陪康熙做一些清赏雅玩之事,实际上却在和康熙商讨军政,拟撰谕旨。到了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的汉人官员轮流入值南书房已形成一种制度。但凡入值南书房的汉人官员,不管之前担任什么职务,都会被授予翰林职衔,备受敬重。
  第一批入值南书房的高士奇,最初只是个穷得丁当响的书生,连乡试都没考过,只能坐在报国寺前靠给人写字为生。大学士明珠喜欢高士奇的字,将他推荐进南书房,没多久高士奇就晋升为礼部侍郎。张英入值不到3年,也升为礼部侍郎,最后成为一品大学士。张英的儿子张廷玉后来成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高官。张英共有5个子孙因入值南书房平步青云。张英一家"父子宰相府,五里三状元",是由康熙亲手扶植起来的汉族新贵。
  "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康熙十七年(1678年)平藩之战正处最关键的时刻,康熙宣布设立博学鸿儒科。但凡文词卓越的人,不管有没有当官,都有机会进入博学鸿儒科,康熙将亲自主持入值博学鸿儒科的考试。
  当然,并非每个书生都有机会参加皇帝主持的考试,要具备考生资格,必须有地方官员的举荐,康熙试图用博学鸿儒科笼络隐逸民间的文士才子,改善和南方文人的关系。
  一些路远的考生抵达京城时已是冬天,考虑到冬天寒冷而日短,康熙下令将考期推迟到第二年三月,还命令户部好好照顾应试人员,每月发给考生三两银子,三斗米,让他们安心备考。不管这些人是否能成为大清的栋梁,康熙至少让他们看到了清廷的诚意。入值博学鸿儒科的汉人将承担修《明史》的任务。
  考期到了,143名考生一早聚集在太和殿前的体仁阁。康熙并不着急考验他们的才华,而是在考试前特地为考生准备了宴席,还命一品大学士,掌院学士的满汉官员陪宴,以示对考生的敬重。在当时,即便是状元郎也享受不到皇帝赐宴的礼遇。
  博学鸿儒科的考题不是死板的八股文,而是颇能显示文人才华的诗赋。考试完毕后,康熙又请诸位考生喝茶,自己则埋首于试卷中,小心阅读。
  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的,未必都出于自愿,一些文人故意将文章写得很糟以期落选。名士毛奇龄曾在南明任事,在考试中用语犯忌;彭孙有"素工词章,时号彭王"的美誉,应试的诗赋却词句不通;严绳孙读书过目不忘,却只写了一首小诗敷衍了事。考试结果下来了,彭孙考中一等,严绳孙取了二等,毛奇龄也成为博学鸿儒科的一员,他们的小把戏没有瞒过康熙。康熙对汉族名士颇有了解,不想放跑一个人才,没考中的或没参加考试的,只要才华够了,都可到内阁工作。名士傅山被强行抬进考场,一进紫禁城便大哭着滚倒在地,康熙没有动怒,反倒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抗清文士黄宗羲拒绝入仕清廷,康熙便让地方官员到黄宗羲家抄黄宗羲的文章,黄宗羲大为感动,让儿子代替自己到紫禁城去修订《明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前言第2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1)
第3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2)第4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3)
第5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4)第6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5)
第7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6)第8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7)
第9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8)第10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9)
第11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第12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2)
第13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3)第14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4)
第15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5)第16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6)
第17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7)第18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8)
第19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9)第20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0)
第21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1)第22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2)
第23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3)第24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4)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