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國學智慧與當下生活:百傢講壇   》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的人生之路(16)      張曉傑 Zhang Xiaojie

  李斯瞻前顧後,心神不安,最後决定還是以保全自身利益為上,違心順從秦二世吧。《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這是說,李斯非常害怕,他又把爵位利祿看得很重,不知如何是好,就屈意迎奉秦二世的心意,以求得寬容。
  為求二世的歡心,李斯上了一封《行督責書》。督責就是加大對臣民的監管力度,實行嚴刑峻法,讓他們每日處於恐怖之中,不敢違法作亂,這樣君主才能長享安樂。《行督責書》文章很長,通篇講的是對百姓如何嚴加懲罰的歪理。
  上《行督責書》使李斯在悲劇人生上越陷越深。他這時已完全喪失了政治傢的基本原則,徹底墮落了,他所想所做衹有一件事,迎合皇帝,保住地位,保住富貴。這在窮兇極惡的趙高面前能做到嗎?
  李斯的生死安危都操在趙高之手。
  趙高是個極其陰險狡詐的野心傢。沙丘政變後,他為控製朝政,要做的事一是控製鬍亥,玩弄鬍亥於股掌之中,在朝廷上說一不二;二是除掉李斯,掃清他專朝政的障礙。
  對於除掉李斯,趙高想了一個毒招。趙高知道,李斯在別人面前趾高氣揚,但在皇帝面前低三下四,卑躬屈膝。要殺李斯,就要先設計把李斯和秦二世的關係搞壞,李斯沒有皇帝的支持就沒有了底氣,好對付多了。於是他無中生有,編造謊言,說李斯和兒子李由和農民軍有聯繫,讓秦二世改變對李斯的印象。昏聵的秦二世竟然相信了趙高的話,派人調查李由和農民起義軍勾結的具體情況,並讓趙高全權處理李斯。
  趙高為了緻李斯於死地,馬上將李斯抓起來,套上刑具,關進監獄中。接着,他親自出馬審訊李斯。趙高提前給李斯定了謀反的罪名,並將其賓客和傢族全部逮捕。這無中生有的罪名使李斯無法接受,趙高就重刑拷打,“榜[搒]掠千餘,不勝痛,自誣服。” 趙高懲治李斯,拷打他一千多下,李斯不能忍受痛苦的折磨,冤屈地招供了。
  李斯為什麽屈打成招?一是他無法忍受皮肉之苦,二是他自信能言善辯,又對秦國立有大功,自己確實沒有反叛之心,希望能夠上書為自己辯護,希望二世能覺悟過來並赦免他。於是李斯在獄中嚮秦二世寫了一封信。
  李斯在信中歷數了自己在擔任丞相後犯下的種種“罪行”,一看這些罪行,就會發現這些罪行沒有一條能夠成立。根本不是罪行,而是功績!
  李斯懷着這樣的僥幸心理,寫下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篇文字。但是,信交給獄吏,並沒有送到秦二世手中,而是被趙高看到了,趙高見李斯還不老實,大怒,讓獄吏將信丟在一邊而不上報,氣憤地說:“囚犯怎能上書!”
  這樣,李斯喪失了最後一次可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完全陷入了滅頂之災。趙高把李斯的供詞和判决書呈給秦二世,二世看後很高興地說:“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沒有趙君,我差點兒就被丞相出賣了。
  至此,李斯的人生之路即將走到盡頭,他既然承認謀反,等待他的衹有死路一條了。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七月,沙丘政變兩年之後,72歲的李斯被判死刑。但處决李斯並非簡單地殺頭,而是“具斯五刑,論腰斬鹹陽市”。這是說李斯被判處五刑,判在鹹陽街市上腰斬。
  所謂具五刑,有不同的解釋,一般認為就是將黥(即在臉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種侮辱刑)、劓(即割鼻子)、斬趾(即砍掉左右腳)、斷舌、殺這五種刑罰同施於一個犯人,特別殘酷。腰斬是用鍘刀將人犯從腰部斬殺,使之一分為二,俗稱一刀兩斷。
  行刑的這一天來到了,牢門打開,面色憔悴、神情絶望的李斯和他的次子同時被押赴刑場。被關押了很長時間的李斯終於看到蔚藍色的天空,看到安靜的街道,看到無邊的原野,也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氣。他真正感到了自由的可貴,樸素生活的可貴。他不禁想起,自己不過是上蔡的一介平民,如果不從政,不做高官,不追求榮華富貴,以過平民生活為滿足,何至於遭受如此的凌辱、拷打和折磨。他不禁懷念起過去的日子,他回頭看着次子,無限深情地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意思是:我想和你再牽着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又怎能辦得到呢?說罷,父子二人相對痛哭。
  然而,李斯的後悔實在來得太晚了,雖然他為秦的統一,為秦各項制度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在他的身上一直存在明顯的人格缺陷,既極端自私,又貪生怕死,在他貴為丞相的背後,實則一個勢利小人。他不擇手段地追求權勢,貪戀權勢,不擇手段地追求榮華富貴。為了個人利益,他陷害老同學韓非;為迎合秦始皇,他建議秦始皇焚書;為保住自身,他參與沙丘政變,陷害忠良;為保住性命,他上督責書,推行暴政。最後被趙高誣陷,屈打成招,慘遭殺害。
  李斯的人生悲劇在於他貪戀功名富貴,其實在他功成名就之時,完全可以衣錦歸鄉,而且他也意識到“物極則衰”,但是,“老鼠哲學”支配了他的行動,他相信“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不願意急流勇退,見好就收,結果成了趙高的幫兇,最後自食惡果。正如唐人鬍獸在《題李斯墓》詩中寫道:“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鹹陽血染衣。”
  古往今來,貪戀富貴、唯利是圖之人總沒有好下場。由於他們的私心埋藏很深,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凸現,但到權大名高時,到生死考驗時,其陰暗的人生觀、價值觀就顯露出來,最後將自己拖入泥潭。呂不韋、李斯的人生悲劇不就是深刻的教訓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选集】百傢講壇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1)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2)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3)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4)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5)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6)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7)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8)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9)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2)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3)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4)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5)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6)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7)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8)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9)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0)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1)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1)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2)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3)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