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到古代中國去旅行   》 官場口訣(3)      伊永文 Yi Yongwen

  還有“三便”:“極貧民便賑米,次貧民便賑錢,稍貧民便賑貸。”“六急”:“垂死貧民急饋粥,疾病貧民急醫藥,病起貧民急湯水,已死貧民急埋葬,遺棄小兒急收養,輕重係囚急寬恤。”明刊本《琵琶記》插圖:開倉賑濟如果能將這些歸納出來的“災賑”口訣隨時酌行,“災賑”會收到顯著成效的。又如李日景的《居官三十六善》提出的:無偏執,耐煩,不暴怒。事上謹飭,不竭民力為逢迎。不為不近人情事。不以遊玩荒職業。不妄興工役,勞民傷財。念絲粒皆百姓脂膏,不忍奢侈暴殄。有暇即讀書。善處同寅,不生猜疑。關防傢人,不得通關作弊。
  人有過,懲治後,即當釋然。勿聽信邪術,損民間資斧。培植學校。宴會不流連沉湎,不褻狎優俳。詞訟隨到即審,勿令窮民擔延多費。虛心訪利弊。審理公平,不得任性作聰明。用刑詳慎,不致皂隸受賂,有所重輕。
  不受富豪賄囑,刻薄貧民。不因人走熱。不交無益之人,壞乃公事。聞人稱頌,慚愧無矜喜色。……為了使官員有所遵循,嘉慶帝竟動手撰寫了官箴26章,對六部、宗人府、理藩院、都察院、布政司、通政司等26處官員,作出了嚴格的要求。官箴是韻文寫成,言簡意賅,條理分明,雖皇權色彩較重,但仍不失為官場上應熟悉的口訣。如《吏部箴》:職司邦治,夙夜心殫。
  首冠六部,統理百官。
  銓衡黜陟,其慎其難。
  藻鏡朗燭,表正形端。
  科條恪守,典籍勤觀。
  考課賢否,真偽詳看。
  選舉平允,計要不刊。
  佐朕用捨,社稷為安。
  筆者認為,以上的口訣,或可稱為清代官場上的實學口訣、善學口訣,是有益的,值得牢牢記取的。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清代官場上形成的另一類所謂的“十樣口訣”,這種口訣也是不能缺少的。如筆記小說《途說》中的《把勢十全訣》,要求官場中人要:一筆好字,兩首歪詩,三等圍棋,四季衣服,五斤酒量,六張葉子,七筆呆畫,八套清麯,九歸算法,便是十全秘訣。
  梁章鉅在《歸田瑣記》中又將其加以變化:一筆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圍棋,六出昆麯,七字歪詩,八張馬釣,九品頭銜,十分和氣。
  梁章鉅還進一步總結道:一筆好字不錯,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當,五子圍棋不悔,六出昆麯不推,七字歪詩不遲,八張馬釣不查,九品頭銜不選,十分和氣不俗。
  如果除去酒量,單從其他九項標準去看,清代官員還要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
  這樣的口訣是圍繞着清代官場特定的需要而製定的,所以,許多人結合時尚,不斷加以揣摩,作出新的增添,以求更加完善,以適應官場的風雲變幻。秀芝軒主人《酒闌燈灺談》將此“十樣要訣”進一步總結道:一團和氣要不變,二等才情要不露,三斛酒量要不醉,四季衣服要不當,五聲音律要不錯,六品官銜要不做,七言詩句要不荒,八面張羅要不斷,九流通透要不短,十分應酬要不俗。
  秀芝軒主人認為這一有所變異的口訣與以前“大同”,詩麯可以刪去,衣服也不必求全責備,“小異”之處在加以“八面張羅”、“九流通透”、“十分應酬”,則神妙不測,用此不僅可以當京官,就是做了州縣,成為能員大吏,也是斷斷不能將其束之高閣的。
  這也是擷取了當時清代官場上的“精華”而作出的經驗總結,是行之有效,非常寶貴的,因此,有必要將其廣泛傳播。清代戲劇中都出現了這種口訣,如《桂枝香》第三出《浪酒》,有一扮醜角的人物上場,又將此口訣加以變化:一表人物不粗陋,二分才情休淺露,三斤酒量莫嘔吐,四季衣服怕破舊,五聲音律要諳度,六品頂戴誰查究,七言詩句聞屁臭,八股文章難句讀,九流雜技盡通透,十成張羅戒疏漏。
  儘管其中夾雜着嘲諷,但這是對官員的十個方面“才能”加以了精飾,對官員的“標準”的分寸掌握得還是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絶技(1)絶技(2)絶技(3)伎巧(1)
伎巧(2)宋元玩具(1)宋元玩具(2)宋元玩具(3)
李開先與笑話(1)李開先與笑話(2)李開先與笑話(3)明清象聲(1)
明清象聲(2)明清象聲(3)高爾夫球源何在(1)高爾夫球源何在(2)
高爾夫球源何在(3)高爾夫球源何在(4)“葉子戲”的演變(1)“葉子戲”的演變(2)
“葉子戲”的演變((3)“漢文化圈”的交流(1)“漢文化圈”的交流(2)“漢文化圈”的交流(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