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中國人的精神(貳) 》
第8節:總督衙門論文集(3)
辜鴻銘 Gu Hongming
外國媒體報道說皇太後陛下推行所謂的“反動政策”,並斷言這些政策對中國所要追求實現的“良治”事業已産生了惡劣影響,以我之愚見,這些報道是無知、魯莽又毫無道理可言的。如果想要證明事實與此大相徑庭,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即皇太後陛下的政策不僅不“反動”,而且,實際上,大清國能在今日國際社會博得當前的地位,正應歸功於她一貫堅持的穩健溫和的政策與足智多謀的機會主義的從政風格——這是一個久經政治風浪考驗、有着四十年治國經驗的國傢元首經深思熟慮後所製定的政策——此時此刻,皇太後陛下的存在及其所能發揮的影響,乃是大清帝國保持穩定與團结的惟一保證。
為了證明我的上述觀點,我想我不用精心準備什麽論據,下面這幾個衆所周知、簡單明了的事實便足以為我證明。
事實之一:翟理士(Hebert Allen Giles,1845-1935)博士在他的《中國人名辭典》一書中(第799頁),關於皇太後陛下的生平細節是這樣記述的:“(慈禧太後)生於1835年。西太後;同治皇帝之母;鹹豐皇帝的妃子(在她的兒子同治皇帝登基後,她被提升到與皇后同等的地位,同尊為皇太後);此外,她還是光緒皇帝的姨母(一說為養母)。1861年,鹹豐皇帝駕崩於熱河行宮,八個極端仇洋排外的王公大臣被指定為小皇帝的輔政大臣。當時,恭親王正在北京與英國和法國議和。這個時候,慈禧太後站出來支持恭親王。在醇親王的幫助下,那八個排外的輔政大臣被抓了起來,有的處死,有的則恩準其自裁。”
翟理士博士這段不帶偏見的歷史記述中的最後兩句所提供的證據,可以徹底推翻關於皇太後“一貫排外”或“反動”的指控——人們甚至可以反問一句,如果當時皇太後陛下真的排外並站在輔政八大臣一邊,那麽現在的中國將會呈現出一種什麽樣的景象?
事實之二:無論人們用什麽樣的藉口都難以否認,北京的總理衙門諸大臣從某種程度上說對於中外雙方彼此間存在的不信任和猜疑,並進而引發的這場災難負有責任,因為他們除了公事公辦地與駐京各國公使進行官方交往外,同其他一切外國事物都持與之隔絶的態度。另一方面,在北京的當權者中,皇太後陛下是惟一一個儘管身居高位,卻願與外國公使的夫人們交往並成為知心朋友的人,胸懷廣阔的她甚至還會請那些外國女人去宮裏做客。還有什麽比這更令人感動、令人産生同情感的證據,更能表明皇太後陛下渴望自己以及治下的臣民與外國人和平友好地相處呢?然而,對於那些聽風就是雨的新聞界的政客們來說,他們衹會從這一切當中嗅到深藏其中的虛偽氣息,這一點不假。但是,我相信任何人都會同意——如果事情果真如此,那麽帝國國母以這種禮貌好客的態度對待外國人,這樣的“榜樣”豈不會事與願違地對臣民們産生極壞的影響?除此之外,人們還應記住的是,可能是生怕臣子們指望不上,出於這種絶望心理,皇太後陛下甚至還一度讓她的兒子,即年輕的同治皇帝學習起英語來!
事實之三:應該承認,我們現在在長江流域諸省享有和平,應歸功於坐鎮南京的兩江總督劉(坤一)大人的智慧、人道和政治傢風範——由於一些顯而易見的原因(辜鴻銘為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幕僚),我不便為張(之洞)大人邀功。在眼下這個攸關社稷存亡的關頭,幸虧有老成持重的劉坤一大人坐鎮南京,南方諸省纔得以免遭生靈塗炭之苦。本來劉大人曾屢次乞骸骨,要求退隱,他之所以至今仍擔任兩江總督之職,應該完全歸功於仁厚的帝國女主人的熱情輓留與個人懇求。因此,如果說這一事實與皇太後陛下之間還存在某種邏輯聯繫的話,那麽我們中國人,以及所有外國人——甚至包括那些正憑着一股愚蠢的狂熱與衝動在上海的報章上歇斯底裏地對皇太後陛下大加詆毀和持有偏見的人——都應該承認,在中國南部我們現在還能幸運地享有和平與安全,歸根到底應當歸功於皇太後陛下的聖明和遠見卓識。可是,迄今為止,有些人竟然還在一味指責她“排外”和“反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總督衙門論文集 | 第2節:序言(1) | 第3節:序言(2) | 第4節:序言(3) | 第5節:序言(4) | 第6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 | 第7節:總督衙門論文集(2) | 第8節:總督衙門論文集(3) | 第9節:總督衙門論文集(4) | 第10節:總督衙門論文集(5) | 第11節:總督衙門論文集(6) | 第12節:總督衙門論文集(7) | 第13節:總督衙門論文集(8) | 第14節:總督衙門論文集(9) | 第15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0) | 第16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1) | 第17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2) | 第18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3) | 第19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4) | 第20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5) | 第21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6) | 第22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7) | 第23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8) | 第24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9)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