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破譯張愛玲的情感密碼:哪一種愛不千瘡百孔 》
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1)
閆紅 Yan Gong
多少年後,傅雷在評論張愛玲的文章裏,冷峻得不近情理地說道:中國從來不缺少奇跡,衹是大多沒有好下場。張愛玲是否被他說中很難說,但張佩綸,似乎正中這個咒語。
就在那黃金時代裏,若我們肯負責地替他看一下牌,會發現他看似穩健的晉升路綫,其實有着天大的漏洞。
針砭時弊,或者抨擊同僚,言他人所未言,一旦對上上面的心思,常常是一條晉升的終南捷徑,明清兩季有許多人是這麽上來的,但是,走這條路的,大多都是白手起傢的新人,真正成熟的官員,儘管“熱中”得緊,都會慎用這一着,原因很簡單,太險,太孤註一擲,不划算。
官場上枝蔓縱橫,天知道那些倒黴蛋身後都有哪些大佬,而且,死灰真的就不會復燃嗎?咱們前面提到的那位王文韶,便很快又捲土重來,兜兜轉轉多少年,竟成張佩綸的頂頭上司,據說王大人見文捲中有張佩綸手筆,羞愧難當,但這衹怕是個姿態,從張佩綸很快辭職看,在王大人手下的日子並不太爽。
即使那些與張佩綸沒有瓜葛的人,純粹的旁觀者,對於他的凌厲,也未必就有好感。王躍文的小說《梅次故事》裏,朱懷鏡掌握了足夠的證據,眼瞅着就要扳倒他的上司王莽之,他非但不興奮,反而嚇出一身又一身冷汗:
朱懷鏡在官場的口碑就完了。當然官場中人,看上去修養都很好的,不會隨意臧否人物。他們要麽避而不談,似乎不屑提起他的名宇;要麽提起他就搖搖頭,覺得此人是個麻煩;哪怕是那些自稱最直率的官員,多半也衹會說:這個人,多事!哪怕王莽之真的罪該萬死,有的人照樣會為之扼腕:王莽之是毀在朱懷鏡手裏。
官場潛規則,傾軋皆在暗處,霧裏看花,神竜見首不見尾,即使迫不得已,殺人見了血,也都是經過精確計算,確定所得大於付出的,誰像張佩綸這樣,掄着把大刀就上了場,一路砍瓜切菜似的殺將過來,縱然掙下些身傢,也像透支來的。
張佩綸的所得無非是兩項,一是升官,二是揚名,第一項並不可觀,第二項說起來就比較復雜,他的好身手,確實贏得一片喝彩,但是從他日後倒黴時的孤立無援看,這些喝彩值不了幾個錢,其中一部分,還有別有用心之嫌。
比如他說翁同的侄子評上先進,容易被別人引為口實,翁同不怒反贊,在日記裏寫道:“張侍講原折甚切實,真講官也。”以我對翁同有限的瞭解,無法相信他有這番心胸,衹有冒着小人之心的風險猜測,一定是那折子寫得他駁無可駁,強詞奪理於事無補,幹脆作大度狀,把損失降低到最小。這是一個目的主義者的選擇。
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過程主義者,一種是目的主義者,項羽是過程主義者,最後的關頭,大勢已去,他反要打足精神秀一下身手,對於觀衆,是炫技,對於自己,是過癮,能否改變結局,則不在他的考慮之內,他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劉邦則是一個目的主義者,可以把孩子推下車,老爸都要變成肉醬了他也面不改色,駡他流氓,他笑嘻嘻地渾不在意,衹要收益是正數,他可以殺掉自己欣賞的人,卻賞給討厭的人比如雍齒一頂大大的烏紗。
目的主義者活在未來,現時眼下的不爽、不適、不舒服,在它發生的那一刻,就被當成了過去式,“忍它、避它、由它、耐它、敬它、不要理它,再過幾年且看它”。所謂宰相肚裏能撐船,哪是宰相喜歡在肚子裏撐條船,而是,不掌握這項高難度技術,怎麽可能做到宰相?儘管過程主義者做人的身段更好看,但成功,卻總是朝着目的主義者走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
|
|
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1) | 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2) | 精彩書評:這麽可憐身是眼中人 | 精彩書評:破譯張愛玲的感情密碼 | 精彩書評:真實的張愛玲在這裏 | 精彩書評:原來張愛玲可以這樣讀 | 張佩綸的光輝歲月 | 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1) | 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2)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1)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2)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3)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4) | 就這樣老去(1) | 就這樣老去(2) | 就這樣老去(3) | 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1) | 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2) | 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1) | 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2)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1)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2)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3)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