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國的才子佳人:現代作傢的婚戀與創作   》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3)      王鳴劍 Wang Mingjian

  希望總是一相情願的。蘇雪林望眼欲穿的喜訊並沒有如期到來。20多天後,張寶齡的回信,使她如墜深淵。信封上的字跡潦草不堪,一看就是極不耐煩的勉強應付。信的內容更是冷若冰霜:
  我早告訴過你,我對於旅行,是不感一毫興趣,到歐洲去做什麽?至於結婚,我此刻亦不以為急,你想在法國繼續留學,我再等待你幾年,亦無不可。同上書。
  張寶齡的第二次拒絶,傷透了蘇雪林的心。她的高傲、她的自尊和她在同學面前的臉面都因此喪失殆盡,更使她無法接受的是,她視為神聖如生命般的愛情信念,也為此坍塌了。她傷心欲絶,又氣憤不已,發誓要和張寶齡解除婚約。於是,提筆給他寫信,寫了又撕,撕了又寫,幾經反復,最終寫道:“你的行動,有你的自由,你不願來歐,我也不便干涉,不過從此我們不要再通信吧,老實說,我同你通信實不感一毫趣味。”張寶齡復信解釋他不能來歐洲,是因為“中國朋友已替他在上海工廠覓得一個位置,機會不可失”《棘心》,《蘇雪林文集》第一捲,第156~157頁。,並告訴蘇雪林,他數日內即將束裝東歸了,信後還附有國內的通信地址。
  蘇雪林《九老圖》蘇雪林的父親知道張寶齡回國後,寫信催促她速回國完婚。蘇雪林此時剛入裏昂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藝術理論,接到父親的信很是不滿,就將張寶齡的兩次拒絶來歐等不近情理的事,寫信告訴父親,並表明她不願與這樣的人結為秦晉之好,她要解除婚約。未曾想到,父親來信嚴厲斥責,說什麽解除婚約有辱門庭,萬萬不可。如果她一意孤行,他將強製執行,即使她軋死在電車之下,也要將她的一付殘骨埋葬到張傢的墳場。一嚮孝順的蘇雪林看了父親的來信,大光其火,駡他是老頑固,禮教的奴隸,矢志抗爭到底。可隨之而來的母親的信,卻使她頗為犯難,母親在信中沒有責備之意,字裏行間還彌漫着哀求:“女兒,我愁病交纏,看來是不久於人世的了。你若顧念我,請聽從我一句話,與叔健言歸於好吧。你以為他不願到法國來,就算是侮辱你麽?那麽,你從前的拒嫁呢……”同上書,第158頁。看了母親的信,蘇雪林不知如何是好,左右為難,既不想委屈自己與張寶齡結婚,也不能以一己之幸福去傷害母親。兩難之中唯有逃避。於是,她决定接受海蒙女士的勸解,皈依天主教,出傢修行,把自己的愛奉獻給衆生。
  1924年6月,蘇雪林在裏昂的福衛爾大教堂接受了卡亥老神甫的洗禮,正式加入了天主教,奢求靈魂從此得到安慰。可天主教的繁文縟節,諸如大齋、小齋、望彌撒、守瞻禮等儀式和清規戒律,使我行我素的蘇雪林苦不堪言,她有些後悔了。蘇雪林對自己入教前後的心路歷程,形象地比喻道:“這正如一個人置身洪爐之側,熱不可耐,忽然看見前有一個積水潭,便不顧水的深淺,踴身嚮潭裏一跳。初入水的時候,萬熱皆消,渾身清涼,原像換了一個世界。但過了一些時候,便覺得潭裏的水太冷,冷得沁肌透骨,非爬出來,便有生命的危險似的。這時候他又覺得寧可受洪爐的熏灼,不願再在水裏存身了。”《棘心》,《蘇雪林文集》第一捲,第167頁。基於這樣的無奈之舉,蘇雪林自然常常疏於“教課”,使熱心勸她入教的海蒙女士痛心疾首。
  蘇雪林未曾想到,因逃避感情而衝動地皈依天主教,卻使自己陷入到萬劫不復的睏境。中法學院的同學認為她是“五四思潮的叛徒”、“帝國主義的幫兇”、“為金錢而出賣人格的無恥者”,丟盡了他們的臉。衆怒難犯,昔日要好的同學也不得不疏遠她,相識的同學更是唯恐避之不及,連先前和藹的老師對她也面露不屑之色。蘇雪林此時倍感孤立,甚至還受到匿名信的威脅:“為顧全你的狗命,快滾回中國去吧,否則我們要采取實際行動來對付你!”同上書,第173頁。聯想到那位性情暴烈、五大三粗的“社會主義的狂熱信徒”牛同學對她敵視的神情,蘇雪林不寒而慄。更使她害怕的是,同學們的攻擊之辭傳回國內,將使她的父母蒙羞,師友受詬。此時,她又接到父親和大姐的來信,得知母親已病入膏肓,希望在有生之年見她一面。大姐甚至為瞭解除傢裏逼她與張寶齡結婚的顧慮,在信中還表示“至於婚姻問題,聽妹回國自主,傢人决不勉強,請勿以為疑雲雲。”同上書,第186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蘇雪林:“精神貞操之重要,更在肉體之上”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1)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2)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3)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2)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3)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5)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6)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7)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8)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9)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0)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1)
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3)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1)二、“愛在右,同情在左”(2)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3)三、“愛了一個人,即永久不改變”(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