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用心去遊   》 第8節:奧地利(1)      劉心武 Liu Xinwu

  奧地利
  到維也納去看白水屋
  維也納森林還沒綉出濃緑,多瑙河尚未漾足藍波,不忙去美泉宮看華宮噴泉,且慢去施特勞斯金色雕像前流連,急不可耐要去近觀細賞的,是那奇詭曼妙的白水屋!
  白水屋, 是奧國著名建築設計師Hunderwasser(音譯為洪德特瓦瑟,意譯即白水)的作品。坐落在維也納市區東部一條離著名古跡頗遠的小街上。白水先生設計這座房屋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建成於八十年代初。這座樓房與傳統的住宅樓相連屬,有兩個立面顯露於外,它高處約有10 層,低處衹有三層,但每層高度並不一致,窗戶陽臺不僅高低雜錯,形狀也各異,或高拱越層,或收縮如眯起的醉眼,陽臺有的與墻面平齊仿佛靦腆處女,有的卻陡然突出如接雨巨盤,墻面顔色似隨意塗抹,多用極鮮豔的色塊,凹凸相銜處的柱式怪模怪樣,有的竟如歪置支撐的保齡球,整座建築絶少直綫,望去竟是滿眼各不相同的麯綫。此屋有50 個大小不一的公寓單元,13 座公共陽臺,底部則有一傢咖啡館一傢餐館。據說單元內部幾乎沒有一個空間是規則的,而且也不在一個平面上。最奇特的是各層陽臺與窗戶內,幾乎都有植物伸出蔓延,屋頂上更顯露出叢叢樹木。其面嚮小街一側有拱形門廊,可以隔着柵欄觀看內庭景象,房屋的內立面更具諧謔風格,令人拍案驚奇。樓側的噴泉造型雖不那麽古怪,但色彩配置也夠讓人瞠目的。
  白水屋産生的時期,旅美法國理論傢德裏達等提出的“後現代”理論風頭正勁,“後現代”理論當時常常提出的實際例證,主要是歐、美的一些新建築,認為其特質可以概括為“同一空間裏不同時間的並置”。我去看白水屋之前,也以為會看到這樣的一座建築。但我看了白水屋以後,就得出了此屋與“後現代”宗旨兩不相幹的結論。“後現代”建築是把歷史上不同時期的設計元素,拼貼到一起,比如把科林多柱、潘迪翁圓頂、哥特式穹窿、巴洛剋弧面、印度神廟象鼻門、日本神社大鳥居、中國亭子、巴黎鐵塔、包豪斯綫條、玻璃幕墻鈦鋼桁架等等雜湊為一個龐大的建築群——美國就多有這樣的購物中心,白水先生設計他的這座維也納樓房時,卻是幾乎排斥掉了一切歷史上我們習見的建築元素,他完全從自己的童心出
  發,酣暢淋漓地揮灑出濃釅的童趣,這恰恰是“後現代”建築所最缺乏的。白水屋看似拼貼,似乎在追求裝飾趣味的極限,其實是胸有成竹後的一氣呵成,裝飾趣味衹是外在的東西,內裏所包藴的,是白水先生所宣示的兩個精神,一是“人應與自然共存”,一是“對不規範的容忍”。白水屋不僅讓高樹長在陽臺,讓藤蔓從墻面探入室內,體現出“房屋”與“植被”的親合關係,而且那隨心所欲的麯綫、兒童畫般色彩與奇想馳騁的空間切割,正體現着“內心的自然”。當各種理論紛至沓來,社會與人生被各種往往是多餘甚至有害的規範束縛,公平、自主成為空談時,白水屋通過以不規範的方式張揚美麗與快樂,祈盼理解與寬容,這一設計與建造的實踐,其意義已經超出了審美與實用功能,正不斷引發出我們深遠的思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澳大利亞(1)第2節:澳大利亞(2)第3節:澳大利亞(3)第4節:澳大利亞(4)
第5節:澳大利亞(5)第6節:澳大利亞(6)第7節:澳大利亞(7)第8節:奧地利(1)
第9節:奧地利(2)第10節:德國(1)第11節:德國(2)第12節:德國(3)
第13節:德國(4)第14節:丹麥(1)第15節:丹麥(2)第16節:丹麥(3)
第17節:法國(1)第18節:法國(2)第19節:法國(3)第20節:法國(4)
第21節:法國(5)第22節:法國(6)第23節:法國(7)第24節:法國(8)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