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说,西方人不愿接纳中国,是中国的光荣,这说明了中华民族仍旧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民族,它虽然目前还不很强大,但变得极为强大的可能性是为西方国家乃至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所深切感受到的。归根结底,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是最经久不衰的强国,现在也仍旧是个大国。大国有大国的难处,体现在这个问题上,就是我们不可能像那些弱而小的国家和地区去依附西方国家,去沾它们的光。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毕竟是个大国,大国有大国的力量,完全把中国排斥在国际体系之外,对于西方国家也有相当大的危险。因此,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必然是又打又拉。它们一时还不敢像对付伊拉克或南斯拉夫那样对付中国。它们不愿接纳中国进入它们的俱乐部,但又想把中国羁縻在它们的体系之下。在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打了中国一下之后,江泽民主席访英,英国却在礼仪上做得超常隆重。有分析家指出,就英国自身而言,在中国本没有那么大的利益(远比不上美国,甚至比不上法、德),它是在代表西方世界向中国表示尊重。今后这种又打又拉的现象还会继续下去,至少,西方国家不能让中国国内亲西方的力量完全失语。
三、中国要想融入国际体系,不能光靠改善形象,更要靠实力和意志,靠
在这个体系之外独立生存的实力和意志,靠既可以对这个体系有所助益、又能够对其有所损害的实力和意志
在明白了上述利益关系之后,我们就应该明白,所谓“摆脱不利于自己的形象”的努力很可能会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在这里起作用的并不完全是“形象”问题,甚至可以说主要不是这个问题(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这个问题)。那么,中国应该做何种努力争取融入国际体系呢?
让我来打个比方。设想天在下大雨,路边有一个可以遮雨的棚子,这个棚子的主人要向每一个进来避雨的人收钱。这时,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雨伞,他恐怕对你的开价就会低一些,因为雨伞虽然不能完全遮住雨,毕竟你已经不是非进棚子避雨不可了。但如果你没有这把伞,你非进棚子避雨不可,那么,他的开价可能就很高。中国在国际体系之外独立生存的实力就是这把雨伞。更进一步说,如果棚子的主人不让你进去避雨,你有朝他的棚子丢几块石头,砸坏他的棚子的力量;反过来,如果他让你进去,你就可以用你的力量来保护这个棚子,制止别人丢石头;如果你有这种力量,棚子的主人多半会让你免费进去避雨。这就是以自强的姿态融入国际体系的意思。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想融入国际体系,只凭诚恳的请求、自我改善“形象”是不行的(我们究竟还打算付出多少代价去“摆脱不利于自己的形象”呢?),必须依靠实力和意志。
在国际关系中,实力是首要的,但使用力量的意志也不可或缺。一般认为,中国目前是缺乏实力,但实际上,我们这个民族使用力量的意志不足恐怕也是一个问题。而且,实力和意志并不能截然分开:没有实力,固然难以有什么使用力量的意志;但没有使用力量的意志,也会影响到实力的增强。
当然,中国的实力确实很不够,要增强自己的实力,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要增强实力,主要是两条。
第一条是发展。邓小平讲“发展是硬道理”,这实在是近代中国几代人的切身感受。但问题是发展什么?光搞低技术水平上的经济扩张,把自己定位于国际分工的低端,是不行的。中国的当务之急是提升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向中、高端挤,为此宁可做出一定的牺牲。当然,脱离现实情况,不自量力也是不行的。
第二条是增加凝聚力。主要途径就是促进政治民主化,清除腐败。坦率地说,中国目前的民族凝聚力绝不是令人满意的,有些人在中国的国家利益与西方发生冲突时,总是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上。他们这样做固然有其自身的问题,但中国的腐败现象严重等问题也确实严重削弱了中国的民族凝聚力。腐败不除,中国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