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 風雲人物的傳奇經歷:馬雲正傳   》 第8節:草根化創新:廣告無界      劉世英 Liu Shiying

  6. 草根化創新:廣告無界
  2007年12月5日,一個互聯網界的傳聞不脛而走,"阿裏媽媽有可能註入阿裏巴巴上市公司"。受此消息影響,當天阿裏巴巴在港交所的股價逆市大漲9%,一度逼近35元的歷史高位。
  直到此時,人們似乎纔開始關註:阿裏媽媽從何而來,她是幹什麽的?
  2007年8月12日,阿裏媽媽開始上綫運營。從此,中國原本平靜的網路廣告市場,多了一個"攪局者"。對於競爭者而言,或許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是恰當的。但是,對於另外一個群體--廣大個人網站和博客主們來說,他們更願意用另一個詞語--救世主。
  "聽說過捕竜蝦致富的,沒聽說過捕鯨致富的。"從早年進入B2B開始,馬雲就信奉這個真理。後來,他又把"竜蝦理論"發揚光大,如法炮製到淘寶和阿裏媽媽身上。顯然馬雲又開始撒網,準備"捕蝦"了。
  讀懂了馬雲的這種邏輯,也就容易理解阿裏媽媽的"八二原則"了。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互聯網廣告投放一直遵循的是"二八原則"。
  馬雲這麽解讀他的阿裏媽媽,"這就是個廣告位的超市。每個廣告主都會有自己的預算,然後都會有選擇媒體的需求,對很多小公司來說如今選擇網絡廣告進行推廣是最划算的,但是他們沒有實力去尋求專業廣告公司的支持。同樣,海量的個人網站、小流量網站也在尋求自身活下去的資金來源,他們想把自己的廣告位換成錢---阿裏媽媽就幹這個。廣告位多少錢一個阿裏媽媽不管,廣告效果和廣告價格如何買賣雙方自己去協商,哪怕衹賣一塊錢也可以,每筆廣告交易阿裏媽媽收8%的佣金就可以。"
  上綫的當天,阿裏媽媽就公開了網站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廣告。在宣傳片裏,阿裏媽媽更是直接喊出了"再少的錢也能結算"、"再小的網站也能賣廣告"的口號。阿裏媽媽首次引入"廣告是商品"的概念,讓廣告無界,讓廣告第一次作為商品呈現在交易市場裏,讓買傢和賣傢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雙方,實現了真正的自由交易。
  阿裏媽媽的誕生,挖掘的正是二八原則中的"八",解决的是多數市場問題,也就是小類群體之間廣告互通的問題。它打通了産業鏈的上下遊,使通道更為順暢。從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去建立整合平臺,通過平臺提供的機會,把潛在的需求轉換成現實的交易。
  自訂價格、自由買賣、平等協商、支付寶中介等等的服務使得個人站長在初期蜂擁而至,短短兩個月就聚集了幾萬個人網站,給後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這些表面深層次的原因,是馬雲對團隊精神的註釋,以及對個人站長群的重視。
  2007年11月底,淘寶宣佈:2008年將在阿裏媽媽的廣告聯盟中投入5000萬元預算,這些廣告費所購買的網絡廣告位都將從阿裏媽媽的"廣告超市"中選擇。隨後,攜程、當當、中信銀行、51Job等公司相繼宣佈,已經開始與阿裏媽媽洽談此類合作。
  通過阿裏媽媽,馬雲在阿裏集團內部打通了一條既節省成本,又具備無限可拓展空間的通道。如此一來,事實上中國雅虎、淘寶、支付寶、阿裏巴巴B2B、阿裏軟件等等集團資産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尋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時,原本在阿裏旗下,需求單一的客戶群體無形中得到了多次的價值挖掘。
  某網絡公司高層甚至這樣評論,"馬雲是通吃中小企業的一切需求,從生産、銷售、推廣甚至企業管理,阿裏巴巴都想做,並且都已經開始做了。阿裏巴巴就像是一隻章魚,通過不同的觸角抓到不同層次的客戶需求,同時通過一個有效的平臺把這些原本具備不同需求的用戶整合到一起,同時嚮他們推廣自己其他的服務。"
  最新一份來自阿裏媽媽的數據是,自2007年8月10日試上綫以來,已匯集超過20萬傢中小網站和超過15萬的個人博客站點,註册會員過100萬,覆蓋的中小網站日點擊量超過10億次,成為中國最大的網絡廣告平臺。另外,中國雅虎的"站長天下"測試一個月中,已經吸引超過10萬用戶開通個人網站---這些個人網站同時全部順利轉化成為阿裏媽媽和支付寶的資源。
  三、 爭議馬雲:"蠱惑者"
  連雲港翠苑食品公司總經理劉青春當時覺得自己被馬雲騙了。
  2000年11月底,劉青春終於被阿裏巴巴銷售經理程欽連續三個月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打動,買下了阿裏巴巴歷史上第一個"中國供應商"産品,但是簽合同之後僅幾秒鐘,劉青春就後悔了:"這東西能頂用麽,自己是不是被這幫能說的傢夥給騙了?"
  不過,現在的事實證明,其每年嚮歐洲出口數百噸花菜,90%以上的客戶來自阿裏巴巴。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覺得阿裏巴巴就是個特別能"白話"的企業,而其CEO馬雲更是一個手段高超的人心"蠱惑者"。很多人幹脆認為馬雲是個"口出狂言"的"瘋子",甚至有些人認為馬雲衹不過是個"滿嘴大話"的"騙子"。
  "騙子"、"瘋子"、"狂人"、"蠱惑者",馬雲的"美譽"可謂異彩紛呈。馬雲也笑說自己和阿裏巴巴是"一路被人駡過來的"。
  那又怎麽樣呢?
  這個世界原本就是偏執狂生存的世界。
  "滿嘴跑火車"的馬雲就是有那麽一種能力,可以讓他最需要的人接受自己,然後就把自己的"狂言"變成了現實。
  1. 講究"技術含量"的"超級騙子"
  "挨踢"(IT)江湖上,有人駡馬雲是超級騙子!
  "騙子"之稱號,最早要追溯到馬雲的"中國黃頁"時代。在1995年馬雲剛從美國觸網回來那會,中國人對"因特耐特"這個"鬼東西"幾乎是一無所知。就如同1960年代時美國人評論電視機一樣,"誰會一直盯着一個正方形的盒子看呢"?直到電視已經成為"美國夢"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時,他們纔感覺到那種落後的想法有多麽可笑甚至愚蠢。
  自己對互聯網都衹是一知半解的馬雲,在1995年那個時代就承擔着嚮國人推銷"互聯網將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於是,兔子先吃窩邊草,馬雲就從身邊的朋友開始"騙"起,一直"騙"到西子湖畔赫赫有名的望湖賓館;從杭州城的大街小巷,一直"騙"到北京城的權威媒體。期間,馬雲還經歷了"李鬼遇上李逵"的心酸,一分錢沒賺,被幾個深圳老闆,幾個真正的大騙子狠狠宰了一刀。其中之心酸,個中滋味,唯有馬雲自己纔體會得到。
  實際上,到1995年8月的時候,馬雲"騙子"之罪名已經隨着那張從大洋彼岸的美國歷經3個半小時纔從網上下載下來的資料而正式得以"平反"。但是,後來的馬雲一發而不可收拾,的確成了"騙子":他"騙"來了蔡崇信,"騙"來了哈佛的35名MBA,"騙"來了一大群和他同舟共濟的夥伴們。
  幾乎任何與馬雲有過深度接觸的人,都會莫名其妙地被他"電"幾回,甚至要被他"騙"一回。正如當年在北京幫馬雲做了那個《書生馬雲》節目的那位同鄉好友說的那樣,"他(馬雲)就像一劑毒藥,把所有的不可能都變成可能了。"
  找馬雲拉廣告的孫彤宇,客戶沒做成,結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拉"進去了,成了"誓死"跟隨馬雲的得力幹將;談投資的蔡崇信,談判幾乎還沒入軌,一不小心也把自己"談"進去了,搖身一變成了馬雲的CFO;就連哈佛那35位聽馬雲演講的MBA,一不小心都能把自己"聽"進去,爭着要"回中國跟着Jack Ma(馬雲的英文名)一起工作" ……
  說馬雲是"騙子"也好,是"傳教士"也罷,無論如何都不可否認這樣一個事實:這個小個子的浙江企業傢,身上有一種特異的、讓人無法抗拒的魔力、威力、魅力。如果我們非要用"騙子"這個詞來形容的話,也許應該加幾個修飾詞--一個有着相當高的"騙術"的、講究"技術含量"的"超級騙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南文藝出版社
第1節:序第2節:不把自己當英雄的英雄第3節: 撮合百萬意中人的"網絡媒人"
第4節: 不把自己當英雄的英雄第5節:締造阿裏巴巴神話的至尊掌門第6節:霸主的超越:敢保敢賠(1)
第7節:霸主的超越:敢保敢賠(2)第8節:草根化創新:廣告無界第9節: 瘋狂但不愚蠢的"瘋子"
第10節:從懵懂少年到大學教師(1)第11節:從懵懂少年到大學教師(2)第12節:屢戰屢敗的"高考老兵"(1)
第13節:屢戰屢敗的"高考老兵"(2)第14節:風雨馬老師第15節: 那段教書的日子
第16節:海博翻譯社的艱苦歲月(1)第17節:海博翻譯社的艱苦歲月(2)第18節:"觸網"大洋彼岸(1)
第19節:"觸網"大洋彼岸(2)第20節:西雅圖的意外"觸網"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