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草根紅學雜俎 》
曹雪芹續妻考(4)
鄧遂夫 Deng Suifu
曹雪芹本人的態度又怎麽樣呢?我們通過對《紅樓夢》以及目前所知其他種種材料的研究,已經可以證明,無論從思想、學識、品格、胸襟等任何一方面去衡量,曹雪芹都堪稱是那個時代中空前出類拔萃的優秀人物。應該說,像他這樣學識淵博而又曠達不羈的人,對於自己所極力贊美的愛妻,絶不可能因為妻子的思想觀念與自己不盡相同,或因她有其他的什麽隱痛或缺憾,便對其抱成見、避嫌疑。但恰恰在這個問題上,曹雪芹也像是隨波逐流似地與其他親友一樣表現出某種奇怪的謹慎態度。蘭芳在箱子上題寫的自比蘭花、稱頌頑石的五 言絶句,敢於明確標出是《題芹溪處士句》;而雪芹贊美蘭芳的題詞,卻僅僅冠以“拙筆寫蘭”,連“兼贈內子蘭芳”之類的款識也不願留下。 總之,從種種跡象看來,曹雪芹及其親友(顯然也包括蘭芳本人),都在盡可能地為蘭芳隱姓埋名,似乎是想讓她在人世間盡可能的銷聲匿跡。這種奇異的現象,對於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哪怕是一個敗落的貴族小姐來說,未免太過反常。惟一合理的解釋:此人或許有着某種不可告人的隱情。 六、“舊時真本”之謎 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原書,由於八十回之後的文字沒有流傳下來,我們對於書中人物後來的結局,衹能如前面所述的那樣,根據八十回之前的暗示和脂、畸批語的綫索,作一些大略的瞭解。但有的情況畢竟很不具體。例如史湘雲的結局,便無從確證。目前所能見到可資對照參考的材料,大概衹有《續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述的一段話: 戴君誠甫,曾見一舊時真本,八十回之後皆不與今同。榮寧籍沒後,均極蕭條;寶釵早卒,寶玉無以作傢,至淪為擊柝之流;史湘雲則為乞丐,後乃與寶玉仍成為夫婦,故書中回目有“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之言也。 據周汝昌先生考索,過去見過這類佚本的,還不乏其人。說明這種被戴誠甫視為“舊時真本”的《紅樓夢》佚本,是確實存在過的,甚至有可能目前尚存於世(例如日本兒玉達童教授在四十年代見過的三六橋百十回本,便有重新發現的可能)。 我並不認為,這類佚本八十回後的文字果真就是曹雪芹原著的“真本”;當然也不認為,上面所引“舊時真本”中有關寶玉、寶釵、湘雲的結局安排,就與雪芹的原作有多少共同之處。但是,我可以鬥膽地說,這種佚本的結局安排,絶非與雪芹無關的一般續書者所能想象得出來的,因而它很可能是雪芹的續妻蘭芳所續成的一種本子——衹不過沒有得到《紅樓夢》稿本的抄錄者、也即最後的“版權所有者”畸笏叟的承認而已。 這樣分析的依據是什麽呢? 首先,見過這種佚本的人都稱其總回數為“百十回”,與目前所推考的《紅樓夢》原書總回數(百十回或百零八回)相一致。這就决非與雪芹無關的一般續書者所能想見,或者說即使能想見,也不會死按原來的回數去續寫。反之,如果是雪芹的妻子所續,則基於實現作者生前遺願等考慮,或許會照顧到這一點。 其次,我們將現在所推考的八十回後原作的情節,與這種佚本裏關於寶玉、寶釵、湘雲的最後結局作比較,便會清楚地看到:後者與前者的差異,並不是續書者的無知或妄篡,而是在原有情節的基礎上,作了時間上的推移和情節上的發展。根據脂批的提示,原作對於寶玉等三人的結局,大致是這樣安排的: 寶玉——“懸崖撒手”,“棄(‘寶釵之妻,麝月之婢’)而為僧”; 寶釵——與寶玉婚後,“琴邊衾裏總無緣”,最後被“棄”,虛度青春(註意!她絶沒有死); 湘雲——與丈夫遭變離異,成為永難重聚的“白首雙星”(註意!她也絶沒有成為寡婦)。 曹雪芹在書中一再申明,他所寫的內容,都是“半世親見親聞”的“身歷”之事,對其中人物的“離合悲歡,興衰際遇,俱是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脂硯齋等人在批語中也處處感慨:“有是事”,“作者與餘實實經過”,“三十年前事,見書於三十年後”等等。由此可見,作者給幾個主要人物安排上述那樣的結局,顯然也是以他自己“半世”的親身經歷為藍本,再經過藝術的概括加工而形成的。所謂“半世”,以什麽時期為限纔比較恰當呢?我以為至少應以《紅樓夢》第一次定本(即乾隆十九年甲戌“再評”本之前的脂硯齋初評本)問世為限——姑定為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吧。因為,據我最近研究,《紅樓夢》八十回後的原作,是在該書首次以定本問世時,便和全書一道抄成了定本,然後纔“被藉閱者迷失”的。也就是說,包括人物結局在內的整個情節,作者衹可能取材於在此之前的那一段自身經歷。 上述三人的結局處理,正與我們目前所能想象到的作者在著書之前的親身經歷極為相似。因為在乾隆十八九年以前,雪芹的前妻(即敦誠詩中那個“孤兒”的生母)顯然還在人世。這樣,雪芹雖不一定真的會“棄(前妻)而為僧”,卻很可能因與前妻和嶽傢發生矛盾,棄傢遠居北京西山(大荒山?),從而“著書黃葉村”。既然前妻尚在人世,他當時顯然不會續娶。後來在某種特定情況下與雪芹“遇合”並成為其“閱評”書稿的助手的脂硯齋(即蘭芳),也就很可能還處於類似“白首雙星”那樣的境地。總之,雪芹曾有前妻,又曾遠離塵世避居西山,以及在續娶之前必有一段獨身生活等事實,已經足可成為他寫出上述那些人物結局的基本綫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
|
|
自序:不妨樹一面旗幟(1) | 自序:不妨樹一面旗幟(2) | 曹雪芹賦 並序 | 如椽巨筆耀千秋 | 曹雪芹續妻考(1) | 曹雪芹續妻考(2) | 曹雪芹續妻考(3) | 曹雪芹續妻考(4) | 曹雪芹續妻考(5) | 曹雪芹續妻考(6) | 曹雪芹續妻考(7) | 曹雪芹續妻考(8) | 曹雪芹續妻考(9) | 曹雪芹續妻考(10) | 曹雪芹續妻考(11) |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1) |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2) |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3) |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4) |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5) |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6) | 曹雪芹箱篋鎸刻字畫新探(1) | 曹雪芹箱篋鎸刻字畫新探(2) | 曹雪芹箱篋鎸刻字畫新探(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