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正解金陵十二钗   》 第8节:用那棺木纯属偶然      周思源 Zhou Saiyuan

  其实曹雪芹在四十二回打了个埋伏,那次王太医给贾母看完病不是接着顺便给凤姐的女儿大姐儿看了看么?咱们只要想想,宝玉有病,请大夫看就是了,贾母为什么陪着?这回显然是贾母以自己有病为名把这位王太医请了来,然后"顺便"给贾宝玉看病。所以王太医来了之后王夫人、薛姨妈、宝钗等都回避了,而贾母端坐在宝玉身旁。这样王太医给贾宝玉看病就顺理成章了。
  除了上面六条直接证据外,《红楼梦》还有一些间接证据也可以证明,一般大夫也被称为"太医",太医和御医不是一回事。比如六十九回写到尤二姐怀孕,又因为受气,生了病。贾琏本来打算请王太医来,这位王太医看来就是给晴雯治病挺有本事的那位,属于"每常来"的,随请随到,平时不给钱,而是每年四节送礼的那位。"谁知王太医亦谋干了军前效力,回来好讨荫封的",已经走了。可见这位王太医确实不是太医院的御医。御医已经是无上光荣了,用不着参军,也不是自己想参军就能够离开太医院的。清代是满族以武力征服全国的,所以格外奖励军功,军人地位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机会也比文臣多。那位王太医自己挂牌当大夫医道高明只能成为名医,当军医当得出色则容易得到官位。封建社会是官本位,所以有钱人都愿意花大把大把的银子买官,哪怕是个虚衔也好。从雍正三年开始,武职八、九品的,其父母也可以受到封号。如果升到七品以上,那么妻室和祖父母都能够受封。那是何等荣耀!所以王太医参军了,于是贾琏只好另外找人。小厮们"请了个姓胡的太医,名叫君荣",结果这位胡太医说尤二姐不是胎气。尤二姐服了他的药之后,当夜就流产了,出血不止,昏迷过去。贾琏赶紧另外找大夫,"一面命人去打告胡君荣。胡君荣听了,早已卷包逃走"。这位被称为"胡太医"的胡君荣很可能就是给晴雯下虎狼药的那位胡庸医。这胡君荣要真是太医院的御医,一则水平不会这么低,连怀孕都诊断不出来;二则万一诊断失误,贾琏也轻易不敢告他;三则当御医的也不会为这点事就卷包逃走,那朝廷非发海捕文书(通缉令)抓回来斩首不可。
  所以贾琏打算请和先后请来的三位太医,没有一个是御医院的御医。因此也可以证明,"太医"只是人们对大夫的尊称。至于御医,当然被尊称为"太医",因为御医院就叫太医院。不过这还不是唯一的尊称,比如,贾母就称那位六品正宗王御医为"供奉",因为当时有各种专长在朝廷供职的都叫"供奉"。王太医不是一般大夫,是有品级的,所以贾母称他为"供奉",表示尊敬。给秦可卿看病的那些太医中显然没有给贾母看病的这位王太医。
  总而言之,没有任何一位御医给秦可卿看过病。从给秦可卿看病的所谓"太医"中,不能发现任何支持她有什么神秘出身的线索。
  顺便说一下,《红楼梦》中好几次写到医生来给这个那个看病,曹雪芹对不少医生十分不敬,不是医术太次,就是医术医德两差。给秦可卿看病的多数大夫是草包,只是其中的一处表现而已。五十一回干脆回目就用"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回目虽然称他为"胡庸医",叙述中却只称作"大夫",没有说他姓什么。这位胡大夫有可能就是后来耽误了尤二姐而卷包逃走的那位胡君荣。他开的方子连贾宝玉都看出不对头,生气地说:"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于是赶紧让人去请了那位后来参了军的王大夫来。这位王太医果然不错,"说的病症与前(胡太医)相仿,只是方(子)上果(然)没有枳实、麻黄等药,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之分量也较先减了些"。晴雯服了药果然好了些,虽然为了坠儿偷簪子生气,又挣扎着为宝玉补裘累了,有点反复,经王太医改方子后不久就痊愈了。给贾母和宝玉看病的御医也姓王。而两个特别差劲的大夫都姓胡,这似乎不是巧合。我猜想,曹家曾经与一位有本事的王大夫有过交往,所以《红楼梦》里两位王大夫都确实不错。而曹雪芹或者他的家人恐怕受过庸医的耽误,尤其是有一位胡大夫医德医术两差,所以《红楼梦》里好几处写到庸医误诊,特别是两次提到胡庸医的恶劣表现。曹雪芹在小说中也挖苦那些江湖郎中,这大概也是曹雪芹借机宣泄一下胸中的怨气吧。
  用那棺木纯属偶然
  在对秦可卿的大量误读中存在着一系列二者必居其一的悖论,这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悖"就是相反的意思,"悖论"就是相反的结论,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二者必居其一。决不可能两个都成立。
  也就是说,如果秦可卿有极其特殊的身份,那么就必定会发生某种情形,而决不可能发生另外一种相反的情形。如果发生了另外那种情况,那么就证明秦可卿没有任何特殊身份。总之,这两种相反的情况决不可能都出现。
  有的读者在对秦可卿出身的猜疑中,除了前面讲到的把太医误会为御医外,还有几个地方也有疑问,需要我们来做一些探讨,看看能不能成立。贾蓉补上了龙禁尉,能不能证明秦可卿有什么神秘出身呢?
  不能。
  贾珍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的五品龙禁尉,丝毫也不能说明秦可卿出身就有什么了不起的来头。虽然大明宫掌宫太监戴权说,如今三百员龙禁尉还缺两员,昨天襄阳侯的兄弟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他家,买走一个。另外一个永兴节度使冯胖子要给他儿子买,戴权说把这个留给贾蓉。因为戴权和贾珍是"老相与",就是老朋友,铁哥们,所以他说贾蓉是"咱们的孩子"。其实这个头衔是虚的,蒙人的,贾珍也不是不明白。我们只要看看《红楼梦》后面的内容就知道了,贾蓉真要是补了龙禁尉实缺,那是要天天到宫里上班的,而且轻易不能回家,书里还能不写到一点去值班之类的事情么?哪有一点影子?贾蓉还不是照样在家里瞎混!他要是真的补了龙禁尉,不时在皇帝身边警卫,二十九回贾珍还敢让小厮啐贾蓉么?打狗还得看主人面呢。所以这个五品龙禁尉完全是个空头衔,不是实职,不能到皇帝身边值勤警卫。只有一个"候补"的名义,五十三回写到快过年了,贾蓉到光禄寺去领皇帝赐的年例,就是赏银,签字就是"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他这"候补侍卫"连真正的候补都不可能,除非你不断地大把大把地往里搭钱,那么若干年后兴许就能补上了。所以贾蓉这个"龙禁尉",那是戴权和户部(相当于今财政部)尚书(部长)"老赵"联合主演的吃空额的把戏。吃空额是旧社会官场和军队流行的做法。襄阳侯的兄弟花一千五百两银子买,贾珍花一千二百两银子买,都是把钱送到戴权家的。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那是内部优惠价,是户部尚书赵部长厂家直销的,所以便宜。贾珍花这么多银子买下的目的就是丧事办得风光一些。所以戴权让贾珍把银子送到他家去,不要送到户部。如果送到户部衙门,虽然仍然是空额,就没有优惠了,那就成了户部创收,戴权和户部赵部长贪污起来就不大方便了。戴权不是特别关照了么:"若(送)到部里,你又吃亏了。不如平准一千二百两银子,送到我家就完了。"从襄阳侯的兄弟花一千五百两银子来看,如果把钱送到户部去,恐怕两千两也未必拿得下来。戴权只要了贾珍一千二百两,确实是看在"老相与"老朋友的份上,内部优惠价还打了个八折。所以关键就是把银子送到他家去,要不然贾珍花的钱要多得多,而这个太监和户部赵部长就落不下多少好处了。户部尚书老赵那里,他派小厮说一声,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把履历填上,就行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通过贿赂,办了一个真的假执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百家讲坛
第1节:前言第2节:误读造成许多谜
第3节:秦可卿艺术形象第4节:乳名兼美字可卿
第5节:不正常的男女关系第6节:给秦可卿看病的不是御医
第7节:混饭吃久惯行医第8节:用那棺木纯属偶然
第9节:真的假货第10节:存在着一个悖论
第11节:秦可卿出身的秘密第12节:某亲王之女的旁证
第13节:不以异姓相视第14节:怎样认定弃婴的出身
第15节:可以肯定秦业是个清官第16节:出身神秘的秦可卿
第17节:秦可卿责任的两个关键第18节:曹雪芹对秦可卿的态度
第19节:红学中还有多少学第20节:曹雪芹自叙传的观点
第21节:贾宝玉即是曹雪芹第22节:蛛丝马迹
第23节:黛玉死因的几种说法第24节:林被玉带动与其主动性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