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精英 》 胡雪岩的启示 》
二 诚信为本(4)
曾仕强 Ceng Shijiang
在绩溪胡里村度过的童年时光,是胡雪岩人生的第一个阶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生最宝贵的资源,这为他的人生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胡雪岩走出家门以后,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平稳地发展下去,这与他童年所形成的积极而良好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虽然生活贫困,但胡雪岩没有一天到晚抱怨自己运气坏,抱怨为什么出生在这么一个贫困的家庭。相反地,他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机会不到,无可奈何,一旦有了机会,就一定要牢牢地抓住。
其实机会到来的时候,对他也是一个考验。我们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有机会就是好事情,也不见得。同样的机会,对某些人来讲是好事,但是,对某些人来讲却是危险的事情,就看个人怎么去面对。胡雪岩走出去以后,他没有急功近利,贪多求快,而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平平稳稳地去发展。但是很多人看到机会来了,就想立竿见影,想一夜之间能有很大的成就,这都是不正常的心态。
同样的机会,对某些人来讲是好事,
但对某些人来讲却是危险的事情。
心中有父母
做子女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会打算盘,不是会说英语,不是能背四书五经,而是心中要有父母的存在。我一辈子不敢做坏事,不是惧于法律的威慑,而是怕丢父母的脸。
现在的孩子这种观念很淡薄,认为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跟父母没有关系。我们前面讲过,中国人骂人,一开口就说没有家教。说他没有家教,就是说他的父母没有管教好。中国人看到一个小孩子胡作非为,就骂他爸爸,骂他妈妈,说他没有家教,这在外国人看来是很奇怪的事情。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记住,我们活一辈子,千万不能丢父母的脸。只要小孩心中有父母,就会规规矩矩地做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心中一定要有父母的存在。
一个人怎么想并不重要,如何做才比较重要。光是想要好好做,结果没有任何行动,那还是等于零。胡雪岩统统是用实际的行动来表现:捡到那么一大笔金银财宝,他毫不动心,不要就是不要。实际上他是聪明的,因为想要也要不到,那么一大堆抱回家去,迟早还是会被人知道,这样他一辈子的信用就没有了。可是很多人就是糊涂,只看到眼前,不顾及长远。胡雪岩规规矩矩,再辛苦也要等到失主回来;当蒋老板开口要带他去当学徒的时候,他说要先问妈妈;只身一人到了外面,他依然好好表现。这些是为什么?因为他心中有父母,怕丢父母的脸,就这么简单一个原因而已。
在我们中国人的内心,家庭非常重要,因为家和才能万事兴。如果家人不和,家里总是吵吵闹闹,那整个家庭就都毁掉了,什么样的教育都没有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中很难有父母的存在。我们前面也讲过,身教重于言传,母亲讲给他很多做人基本的道理,但更多的教育是胡雪岩从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做法上自己感悟到的。中国人往往周末会带上小孩回家看望父母,定期给父母些钱的时候,也都故意让小孩看到,这样的身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以后也有同样的责任,效果来得更为实际和有用。胡雪岩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在家里感受到的,是一家人要互相关心,要彼此尊重,所以才会养成随时随地心中都想到父母的观念。胡雪岩一直到老,有什么事情也一定跟母亲商量,从来不盲目决定,这让他受益终生。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是有区别的。在西方,子女大概十八岁成人以后就离开家门,去过自己的生活。在中国,父母跟子女的关系却是一辈子的,哪里会说什么到十八岁就算了。所以很多观念我们要区分清楚,中国就是中国,西方就是西方,二者整个的社会形态和价值观念是不一样的,想学西方我们也不反对,但至少要搞清楚了再去学、再去做,否则道听途说,只会越搞越乱。
出外靠朋友
做人其实只是几个原则而已,能把这几个原则记住就足够了。在家里面,胡雪岩的母亲告诉他,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成了一家人,就要有一家人的亲情,因为亲情是很宝贵、很难得的。所以他在家里,很听从父母的话,兄弟之间感情也都很好。胡雪岩到了外面,虽然父亲已经去世,母亲远在老家,但母亲临行前嘱咐的那句话,他时时刻刻谨记心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他把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当做朋友来看待,因此人缘也是非常的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家讲坛 |
|
|
一 德行定终生(1) | 一 德行定终生(2) | 一 德行定终生(3) | 一 德行定终生(4) | 二 诚信为本(1) | 二 诚信为本(2) | 二 诚信为本(3) | 二 诚信为本(4) | 二 诚信为本(5) | 三 随机应变(1) | 三 随机应变(2) | 三 随机应变(3) | 三 随机应变(4) | 三 随机应变(5) | 四 患难见真情(1) | 四 患难见真情(2) | 四 患难见真情(3) | 四 患难见真情(4) | 四 患难见真情(5) | 五 福祸相依(1) | 五 福祸相依(2) | 五 福祸相依(3) | 五 福祸相依(4) | 五 福祸相依(5)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