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写在时空缝隙里的感悟:人在时空之间   》 第8节:中国与世界(1)      葛剑雄 Ge Jianxiong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中英江宁(南京)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清朝统治者从“天朝”的迷梦中惊醒,清朝政府仍然按照“天朝体制”来处理“夷务”。与中国历代政府一样,清政府中只有管理藩属和国内少数民族的衙门,与英国、法国等外国的交往只能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实际上没有承认这些国家与中国拥有平等的地位。但此时的“英夷”、“法夷”已经不再“恭顺”,加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外交涉事务增多,清朝政府于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正式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后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这个机构的职权极大,几乎囊括全部涉外部门,连只是使用外国机器或聘用“洋匠”的路矿、邮电也包括在内。而此举最重大的意义,还在于清朝终于在体制上承认了外国的平等地位,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立了处理外交事务的机构。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次年清朝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并按条约规定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列为六部之首。就这样,在外部力量的逼迫和推动下,清政府从虚幻的天下观念转变到现实的世界观念。但是从最高统治者到平民百姓,依然程度不等地残留着传统的天下观,因而使这一过程异常漫长而艰难。只有在这一过程基本完成之后,中国才真正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心态成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员。西方列强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了中国人对外界的逆反心态,使他们更难接受世界的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联合国的成立,使中国在世界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基本完成。
  1-3中国与世界
  对中国人的起源,中国的历史书往往会追溯到一百多万年前的元谋人、50万年前的北京人。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现在的中国人是他们的后代。尽管世界上早已有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世界上的人都有共同的来源的说法,却没有或者很少影响到中国人的观念。近年来,遗传基因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导致中国的遗传学家对中国人来源的关注,并且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证明:中国人的确来自非洲,时间大约在十万年前。
  但中国的大多数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并没有接受这样的结论。另一方面,由于遗传学家的证据仅限于基因本身,对具体的迁移过程还无法作更多的解释,所以并没有动摇传统的观念。相反,为了证明中国人源于本土,一批考古学者正在进行辛勤的发掘,希望能找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一些历史学家也试图充分挖掘文献资料,并且结合天文、历法、考古、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能够重新建立中国早期历史的年代表。
  不过迄今为止,还无法证明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与外来因素有什么关系。无论中国人来自何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和历史的起点,的确是由本土产生的。
  在世界没有连成一体前,不存在整体性的世界历史,只有世界各地区各自的历史。
  在中国的夏、商、周时代,世界上先后同时存在着埃及、巴比伦、亚克得、乌尔、赫梯、希腊、亚述、以色列、腓尼基、印度、罗马、迦勒底、波斯、马其顿、叙利亚等文明,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中国与它们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国的早期历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是平行发展的。尽管我们不能绝对肯定,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根据现有的史料来判断,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为止,中国的历史也是独立发展起来的。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与外界没有接触或没有联系,也不意味着中国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历史进程没有发生过什么影响,但是中国能起重大的或决定性的作用的范围一般限于东亚,即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今越南大部、琉球、日本等地,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影响一般较小,而且往往是间接的。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地理条件,中国的中原地区与这些文明之间相隔遥远,交通极其困难,要穿越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欧亚草原。距离最近的印度与中国中原地区之间也隔着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和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如果通过海路,在绕道好望角的航线开通之前,只能由印度洋进入太平洋至中国沿海。即使是在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存在的年代,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间的联系往往也是接力式的,而不是从头至尾的,所以由此传播的信息也是间接的、片断的,人员的直接交流也几乎不可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中国的形成(1)第2节:中国的形成(2)
第3节:中国的形成(3)第4节:从天下到世界(1)
第5节:从天下到世界(2)第6节:从天下到世界(3)
第7节:从天下到世界(4)第8节:中国与世界(1)
第9节:中国与世界(2)第10节:秦朝的疆域 西汉的疆域
第11节:“中兴”和动荡:东汉的疆界变迁第12节:舟车万里同:唐前期疆域图
第13节:四海混一远逾汉唐:元朝疆域的形成第14节: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统一:清朝的疆域
第15节:唐朝的长安和洛阳第16节:大汗之城中国首都:大都
第17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1)第18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2)
第19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3)第20节: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叙述应该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第21节:古地图何以绝迹 地图是谁用的第22节: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来自外国的制图知识
第23节:得天下与治天下第24节:杯酒释兵权之后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