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代 》 寫在時空縫隙裏的感悟:人在時空之間 》
第8節:中國與世界(1)
葛劍雄 Ge Jianxiong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中英江寧(南京)條約》的簽訂並沒有使清朝統治者從“天朝”的迷夢中驚醒,清朝政府仍然按照“天朝體製”來處理“夷務”。與中國歷代政府一樣,清政府中衹有管理藩屬和國內少數民族的衙門,與英國、法國等外國的交往衹能由禮部和理藩院處理,實際上沒有承認這些國傢與中國擁有平等的地位。但此時的“英夷”、“法夷”已經不再“恭順”,加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對外交涉事務增多,清朝政府於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正式設立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後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管外交事務、派出駐外國使節,並兼管通商、海防、關稅、路礦、郵電、軍工、同文館、派遣留學生等事務。這個機構的職權極大,幾乎囊括全部涉外部門,連衹是使用外國機器或聘用“洋匠”的路礦、郵電也包括在內。而此舉最重大的意義,還在於清朝終於在體製上承認了外國的平等地位,在中國歷史上首次設立了處理外交事務的機構。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次年清朝與列強簽訂《辛醜條約》,並按條約規定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列為六部之首。就這樣,在外部力量的逼迫和推動下,清政府從虛幻的天下觀念轉變到現實的世界觀念。但是從最高統治者到平民百姓,依然程度不等地殘留着傳統的天下觀,因而使這一過程異常漫長而艱難。衹有在這一過程基本完成之後,中國纔真正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心態成為世界大家庭的一員。西方列強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加劇了中國人對外界的逆反心態,使他們更難接受世界的現實。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聯合國的成立,使中國在世界上獲得了應有的地位,標志着這一過程的基本完成。
1-3中國與世界
對中國人的起源,中國的歷史書往往會追溯到一百多萬年前的元謀人、50萬年前的北京人。大多數中國人認為,現在的中國人是他們的後代。儘管世界上早已有了人類起源於非洲、世界上的人都有共同的來源的說法,卻沒有或者很少影響到中國人的觀念。近年來,遺傳基因研究在中國的發展,導致中國的遺傳學家對中國人來源的關註,並且用基因檢測的方法證明:中國人的確來自非洲,時間大約在十萬年前。
但中國的大多數考古學家、歷史學家並沒有接受這樣的結論。另一方面,由於遺傳學家的證據僅限於基因本身,對具體的遷移過程還無法作更多的解釋,所以並沒有動搖傳統的觀念。相反,為了證明中國人源於本土,一批考古學者正在進行辛勤的發掘,希望能找到更有說服力的證據。一些歷史學家也試圖充分挖掘文獻資料,並且結合天文、歷法、考古、年代學等方面的研究,能夠重新建立中國早期歷史的年代表。
不過迄今為止,還無法證明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與外來因素有什麽關係。無論中國人來自何方,中國幾千年來的文明和歷史的起點,的確是由本土産生的。
在世界沒有連成一體前,不存在整體性的世界歷史,衹有世界各地區各自的歷史。
在中國的夏、商、周時代,世界上先後同時存在着埃及、巴比倫、亞剋得、烏爾、赫梯、希臘、亞述、以色列、腓尼基、印度、羅馬、迦勒底、波斯、馬其頓、敘利亞等文明,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中國與它們之間有什麽明顯的關係。也就是說,中國的早期歷史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歷史是平行發展的。儘管我們不能絶對肯定,它們之間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但根據現有的史料來判斷,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為止,中國的歷史也是獨立發展起來的。
這並不意味着中國與外界沒有接觸或沒有聯繫,也不意味着中國對世界其他地方的歷史進程沒有發生過什麽影響,但是中國能起重大的或决定性的作用的範圍一般限於東亞,即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今越南大部、琉球、日本等地,對世界其他地方的影響一般較小,而且往往是間接的。
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地理條件,中國的中原地區與這些文明之間相隔遙遠,交通極其睏難,要穿越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歐亞草原。距離最近的印度與中國中原地區之間也隔着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和中國西南的崇山峻嶺。如果通過海路,在繞道好望角的航綫開通之前,衹能由印度洋進入太平洋至中國沿海。即使是在陸上或海上絲綢之路存在的年代,中國與沿綫國傢或地區間的聯繫往往也是接力式的,而不是從頭至尾的,所以由此傳播的信息也是間接的、片斷的,人員的直接交流也幾乎不可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中國的形成(1) | 第2節:中國的形成(2) | 第3節:中國的形成(3) | 第4節:從天下到世界(1) | 第5節:從天下到世界(2) | 第6節:從天下到世界(3) | 第7節:從天下到世界(4) | 第8節:中國與世界(1) | 第9節:中國與世界(2) | 第10節:秦朝的疆域 西漢的疆域 | 第11節:“中興”和動蕩:東漢的疆界變遷 | 第12節:舟車萬裏同:唐前期疆域圖 | 第13節:四海混一遠逾漢唐:元朝疆域的形成 | 第14節: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統一:清朝的疆域 | 第15節:唐朝的長安和洛陽 | 第16節:大汗之城中國首都:大都 | 第17節:尊重歷史,立足現實(1) | 第18節:尊重歷史,立足現實(2) | 第19節:尊重歷史,立足現實(3) | 第20節:對中國歷史疆域的敘述應該嚴格按照歷史事實 | 第21節:古地圖何以絶跡 地圖是誰用的 | 第22節: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來自外國的製圖知識 | 第23節:得天下與治天下 | 第24節:杯酒釋兵權之後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