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刘绪义 Liu Xuyi

  2、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
  周代的历史似乎离我们很遥远,遥远得似乎只剩下几处遗址,几多叫做传说的历史;周代的历史又似乎与我们很陌生,陌生得似乎使我们无法理解古人的作为。《管子·侈靡》中有一段对话:
  问曰:古之时与今之时同乎?
  曰:同。
  其人同乎不同乎?
  曰:不同。
  接着打了个比方:"可与政诛"。就是说这一点可以从政务与刑罚两方面可以反映出来。帝喾和尧的时代,山里有好多值钱的东西都没人开发,这倒不是因为帝喾他们的执政水平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山上的树木用不着砍光就足够用的,河里的鱼用不着捕尽就足够吃的。人们耕田种地,收成足够养生,多余的部分供养天子,因而天下太平无事。放牧牛马的人不会在道上相遇,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互不相知,人们讨生活也用不着到远处奔波。所以,虽然有官吏却没多少事可做,政务清静简单。至于犯罪的人,让他两只脚分别穿上两只不一样的鞋就算是惩罚了。而到了周公执政的时候,砍断的人手、人脚和人头堆满台阶,可人民还是不驯服。贪生恶死是人的天性,人们之所以铤而走险,是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社会发展了,人口增加了,耕地相对减少了,活命越来越不容易了……
  《管子》所说的到了今天仍然足以引起我们很多人的同感,确实活命越来越不容易了。不过,我们今天所说的"活命"又与古代所讲的不一样了。为什么?因为今天的命似乎比以前值钱了,娇贵了。这其实是因为活的标准也不一样了。活的标准不一样了,是因为人们的思想不一样了。
  与殷商相比,如果说殷商是一个崇尚力(神秘力量)的时代,那么周代则是一个崇尚"思想"的时代。周代的"思想家"很多,可以从周公算起。历史上有名的"制礼周乐"就是他老人家的贡献。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名旦。他的祖先也就是周人的始祖名弃,是一个耕牧于渭水流域的古老部族首领,被尊为农神,号为后稷。周人几经迁徙,到古公亶父之时就迁居到了周原(现在的陕西岐山县),始以周为名,以姬为姓,并臣属于商,又称西岐。后来古公亶父之子季历被商王太丁所杀,季历之子姬昌继位,他就是周文王。文王统一了渭水流域之后迁都到丰邑(现在的陕西沣水西岸);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姬发起兵灭商,建立周朝,定都于镐(现在的陕西西安西南)。
  武王克商以后,就面临一个大问题。因为周只是当时的一个小邦,文化上也落后于商,面对那么多的殷商遗民,如何来管理他们,就成了一个大课题。这个时候,周的"思想家"出现了,他就是武王弟弟周公旦。他采取了两大手段,一是怀柔,一是镇压。这两大手段至今仍然被广泛适用。一方面,周公大造舆论,宣扬"殷革夏命"的合理性。这话殷商遗民爱听。因为殷商成汤的政权就是从夏朝手里"革"来的。夏桀无道,殷革夏命是替天行道。但到了商纣之时,商纣和夏桀一样无道,上帝(这是殷商人特别相信的最高神)震怒,这才有周革殷命。转了一个很大的弯,周公的目的无非是要消除殷商遗民心理上对周的抵触情绪。这是怀柔政策。
  另一方面,结合怀柔,周公一边分封商王后裔建国管理商遗民,一边又大肆分封自己的同姓子弟,叫做周之"藩篱",以便让大家相互之间有个照应,同时又便于监视殷遗民和镇压叛乱。史称"封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说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荀子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晋书·地理志》说:"春秋之初,尚有千二百余国。"
  自武王、周公传到后来,共传了十一代,历十二王,到了幽王之时,这个当年周公苦心积虑建构起来的周王朝,没料到却被一个很小的异族给灭亡了。这个民族叫犬戎。一个泱泱大国被一个小小的少数民族给灭亡了,周王朝真的有些冤。即使是现在看起来,周之灭国也有些奇怪。怎么说灭就灭了呢?当年周武王灭商,尚且要"孟津大会八百国","甲子昧爽会牧野","血流漂杆脂如泉",可谓艰辛。而周之灭亡事先好像没有一点征兆,弹指一挥间,说灭了就灭了。
  不过,虽然在军事上没有多大的动静,硬要说周之灭亡没有一点征兆却是不对的。归纳起来有这么几个征兆。
  第一个征兆是地震山崩。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崩,其子周幽王即位。幽王名宫湦。就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史载"西周三川皆震"。《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一诗就记载了当时的异常天气。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