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典藏柏楊·雜文:柏楊妙語 》
談社會(1)
柏楊 Bai Yang
穿鞋文化 無論承認不承認,洋大人的穿鞋文化確確實實已把黃帝子孫徵服無誤,我們如果不趕緊想出別的花樣,恐怕萬世不得翻身。正人君子不信的話,不妨到街上,準叫你油然而生“試看今日域中,竟是誰傢鞋的天下”之感。不要說穿中國固有的“靴”和“鳳頭繮”啦,便是穿大陸上還流行的布幫鞋,有幾人耶?即令有人大膽穿出,其土豹子之相,也將笑掉假牙。
老趕 高跟鞋已成為不可抗拒之物,縱是義和團諸同志從墳墓裏揭竿而起,都沒有用。這玩藝既屬舶來,自然被洋大人牽着鼻子走,洋大人鞋頭尖,中國人也尖之。洋大人鞋頭圓,中國人也圓之。洋大人穿五寸高者,中國人也五寸高之。洋大人在鞋上綉些珠寶,中國人無珠寶,玻璃片是有的,也挂上一串,以閃閃發光之。俗語稱落後地區的老百姓為“老趕”,指誇父追日,老在屁股後趕之謂也。五千年傳統文化,到女人腳上,先轟然而垮,恐怕還要氣喘如牛地趕一些時也。
全盤皆輸 西洋現代文明,不但搞垮了中國女人的腳和中國女人的頭髮,也搞垮了中國女人原來對“嘴”“眉”“眼”,甚至對“豐乳”的美感觀念和美感表現。在這一方面,我們又是全盤皆輸,一星點兒五千年傳統文化都沒有保持得住,可謂慘重。
小腳 中國擁有五千年傳統文化,不能說不悠久,然而怪事也就因此越多,婦女纏小腳便是偉大的怪事之一。把女人一雙天足,硬生生地斷筋碎骨,纏成一團廢肉,縱是禽獸,都不致如此殘酷,獨中國的傳統文化,硬是這般。甚至歌頌之聲不絶於耳,歷史上到處都有贊美“蓮瓣”的文獻,卻無一篇反對的大作。
用進廢退 中國人所以笑臉甚少的原因,可能是百年來戰亂頻仍,哭的時候多,依生物學“用進廢退”的定律,再加上整天無米少????,以致想笑都笑不出。
欺生 中國人的缺少笑容,對觀光事業是一種威脅。但最大的威脅仍在中國人對陌生人的態度上,柏楊先生當年為謀生走遍各省,發覺除了北平一個地方外,幾無一處不“欺生”。
忙搞紅包 人類是一種笑的動物,但女護士和女車掌例外,關於這一點,臺灣人吶喊了十餘年矣,大概公共汽車管理處和臺大醫院(臺北醫院也很精彩)當局忙於搞紅包,無暇改進之故,所以一硬到底,迄今不變。看情形,除非把鈔票摔到她們臉上,便是老天爺都無法叫她們齜齜牙。
不二價運動 不二價運動應設法展開,凡是在臺北中華路買過東西的人,恐怕都有同感,真正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上當不上當全憑運氣。
維生 我們的社會形態,文人靠稿費不能生活,必須有一個職業做底子,以維持不致餓死。
不值錢 在臺灣,任何本地造東西,如科學家、藝術傢、舞蹈傢,都不值錢,作傢不過是很多不值錢東西中的一種而已。
太窮 中國文人之所以受人輕視,無他,衹不過太窮耳。
文化交流 臺灣跟洋人國文化交流,結果是送給他們一部影印的二十五史,或一部什麽四部叢刊。這些書,縱是中國人,又有幾個看得懂的耶(柏楊先生讀二十五史時,連斷句都斷不好)?把這種硬頭貨交流到外國去,跟把古希臘文的大作交流到中國來一樣,除了給郵局做一筆生意外,不知道還有啥用?可是,諸官崽卻固樂此不疲,好像中國文化,發展到十九世紀便戛的一聲停住,二十世紀以後啥都沒有。
崇古 柏楊先生前曾建議把現在的中國文學係,改為“中國古代文學係”,而再設立一個“中國近代文學係”,除了研究古董之外,還研究新的産品。嗚呼,現代大人先生看不起的作品,再過六百年,恐怕又有人當經典拜讀矣(豈中國人天生的“崇古命”乎?),此議無人采納,蓋理由再充足都沒有用,無權便沒有分量也。於是中華民國乃成為洋大人所說的文化沙漠。大官憤然反擊,拿出幾株古老的樹幹炫耀,其情之急,其心之虛,可憐亦復可敬。
文藝價值 文藝創作中,小說為首。從這個“小”字,可瞭解傳統士大夫對文藝是一種啥看法。中國所謂的“正史”,謊話多如牛毛(例如,每個大頭目之生,必有其奇怪現象,不是謊是啥?),中國人不以為非,獨對文藝創作,卻認為是小說傢言,荒誕不經。這當然是談得太遠,但歸結一句話曰:沒有文化水準的大人先生,迄今似乎仍非常得意地在故紙堆裏打滾,不敢正視一下文藝的價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
|
|
談政治(1) | 庶子的原罪 | 政治市場(1) | 政治市場(2) | 政治市場(3) | 政治市場(4) | 政治市場(5) | 談社會(1) | 談社會(2) | 談社會(3) | 談社會(4) | 談社會(5) | 談社會(6) | 談社會(7) | 談社會(8) | 談社會(9) | 談人生(1) | 談人生(2) | 談人生(3) | 談人生(4) | 談人生(5) | 談人生(6) | 談男女(1) | 談男女(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