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哈利·波特的“母親”:J.K.羅琳傳 》
孩提時代的足跡(2)(圖)
康尼·安·柯剋 Connie Ann Kirk
20世紀60年代,對即將撫養一個孩子的一對年輕夫婦來說,機會並不比21世紀初要好。但是,羅琳的父母還是為整個家庭生活而努力打拼。他們搬進了耶特鎮桑德奇公園19號一套簡陋的平房,離布裏斯托爾市的東北部10多英裏。皮特在布裏斯托爾的飛機引擎工廠得到了一份實習工程師的工作,而安娜在傢待産。皮特和安娜也在此享受着離開倫敦之後這別樣的西部鄉村生活。
歷史上,西部鄉村對那些逃遁城市生活的倫敦人有着無以抗拒的浪漫誘惑。它開放、寬廣、景色宜人,歷史悠久而神秘,生活簡單而悠閑。人們有更多的時間與他人來往,也更有機會為自己所在的社區做出貢獻。那時,大型購物中心或其它的盲目開發模式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影響耶特鎮,雖然也因此使它看上去毫無個性。儘管耶特鎮並非羅琳一傢的理想之選,那時卻使他們在西部有了落腳之地。
羅琳父母離開城市,對不同生活方式的選擇也體現在他們對孩子出生醫院的選取上。考特奇醫院是傢原先稱作“梅爾洛斯”的私人療養院,所以它看上去不像很多城市和郊區的傳統式醫院。它衹有一個小小的婦産病房,一個讓人能快樂工作,病人逐漸恢復的好地方。年輕的安娜進去之後,她指望能呆上10天,即使是在那個年代,這也比一般的醫院住院的時間要長。當時,共有10多個産婦共處一室,羅琳的母親安娜也試圖藉此機會認識其他的母親以便彼此交流育兒經驗。她們在醫院的護士長愛瑞妮·諾頓·奈莉的指導下都得到了良好地照顧。
耶特鎮附近的切平索德伯利鎮,聽起來似乎對羅琳更具吸引力,她經常在接受采訪時告訴別人她是在那裏出生的。也許羅琳在被問及自己出生地的時候,認為這個鎮離耶特那麽近,好的不得不提。對從耶特鎮遷來的這傢人而言,也是在切平索德伯利鎮,他們的經濟開始好轉,將之稱為家乡似乎也不為過。羅琳全家當時住在一個滿是古老商鋪的小村子,那裏的房産很值錢,這或許也表明羅琳還有點“階級意識”。也許,她僅僅是想保護自己真正的出生地不被紛至沓來的旅行者和訪問者打破其原有的寧靜。其實,耶特鎮本身是一座歷史名城。它的名字來自於古薩剋遜語“門”(gete),意指這個歷經2000年的古城鎮曾是通往皇傢狩獵樹林的門戶。這座通嚮茂密森林和神秘世界的大門一定對酷愛歷險的羅琳有它“致命”的吸引力,相信有一天她將會宣稱耶特鎮纔是自己真正的出生地。事實上,人們,尤其是那些沉浸在羅琳故事中的讀者們,並沒有對她關於自己出生地的含糊其詞耿耿於懷。畢竟,兩個鎮子離得實在太近了。
不知道皮特和安娜,在考特奇這所狹小的鄉村醫院,面對小羅琳的呱呱墜地感受到了怎樣的興奮與驚喜。他們又在更狹小的地方———位於桑德奇公園19號的傢裏迎接了第二個孩子的到來。考特奇醫院不允許新生兒傢人前去探視的規定或許是他們選擇在傢生産的一個主要原因。羅琳說妹妹的降生是自己最早的記憶。她至今記得父親那天從母親生産的主臥室跑進跑出的樣子,對一切都懵懂無知的自己則被父親給的一堆生面團捆住了手腳。回想起這段發生在自己不足兩歲時的事情,羅琳不記得她是否看到了新出生的妹妹,衹記得自己最後竟生吃了那堆面團。1967年6月18日,妹妹黛安娜·羅琳的降生宣告了一個完整四口之傢的“成立”。羅琳傢的這兩個姑娘:喬安娜和黛安娜,年齡相仿、名字相似———都含有母親安娜的名字。於是,熟知她們的朋友和傢人親切地稱她們為喬和黛。
小時候,姐妹倆經常被母親安娜打扮得看上去更像一對雙胞胎。在一張童年的舊照片上,有着同樣圓圓的臉蛋、齊刷刷劉海的姐妹倆還真是讓人難以分辨。J.K.羅琳說妹妹黛安娜遠比自己迷人可愛,當時有着一頭濃密紅發的她身材嬌小,一臉雀斑,後來更是帶上了國傢免費發放的厚厚眼鏡片。換句話說,羅琳認為自己很像《哈利·波特》係列書中的赫敏·格蘭傑,小說裏的赫敏衹要微微一笑就會露出兩顆稍有突出的大門牙。如果小時候的羅琳亦是如此,如果這早已深藏在她的自我意識中,那麽也許就可以解釋為什麽那麽多照片上她都是抿嘴微笑了。羅琳露出潔白牙齒開懷大笑的照片衹是最近纔出現在她宣傳照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
|
|
前言(1) | 前言(2) | 哈利·波特狂潮(1)(圖) | 哈利·波特狂潮(2)(圖) | 哈利·波特狂潮(3)(圖) | 哈利·波特狂潮(4) | 孩提時代的足跡(1)(圖) | 孩提時代的足跡(2)(圖) | 孩提時代的足跡(3)(圖) | 孩提時代的足跡(4)(圖) | 孩提時代的足跡(5)(圖) | 孩提時代的足跡(6) | 孩提時代的足跡(7) | 孩提時代的足跡(8) | 孩提時代的足跡(9) | 學生時代 | 小學(1) | 小學(2) | 小學(3) | 中學(1) | 中學(2) | 中學(3) | 中學(4) | 中學(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