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正說魯迅 》
第8節:手足失和,相煎何急(2)
孔慶東 Kong Qingdong
曾經是手足情深的兄弟兩人,最終成了陌路人,這確實令人瞠目結舌,衆說紛紜,而經歷了這種刻骨銘心痛苦的魯迅與周作人,又將如何面對接下來的生活,這種斷交、决裂對他們兄弟二人的人生道路到底會産生怎樣特殊的影響?
俗話說"清官難斷傢務事",傢務事不好評價,我們也不敢說誰對誰錯,我們也不用去管誰對誰錯,但是這個事的結果,它對雙方的打擊都非常大,儘管知識分子表面上可以裝作若無其事,但是越說沒事,心裏傷痛可能越巨大。周傢兄弟失和等於是骨肉分離,而且這件事對中國文壇也是極大的打擊,因為當時他們兄弟兩人是中國青年的精神導師,那個時候的他們已是名滿天下,全國的青年都認為他們是自己的楷模和領袖,沒有想到他們會分道揚鑣。此後,兄弟二人的思想慢慢不同了,以至於發展得越來越遠,一個經過痛苦的思索、彷徨之後,繼續戰鬥,選擇戰鬥終身的道路39;另外一個,則慢慢遠離世俗的社會,遠離人生風雲,做一些象牙塔內的工作40。周作人想不關心社會,求自己生活安定,永遠住在象牙塔裏,但是人越這樣想,越做不到。你不關心政治,政治來關心你。最後在日本人占領北京的時候,他半被迫半自願地出來為日本人做事。人別的方面都可以犯錯誤,民族立場這個問題上是不能犯錯誤的,這叫大節。我們中國人對人其實是很寬容的,小節上無所謂,但是大節上不能有虧,因為周作人大節有虧,別的方面我們可以喜歡他,但是他畢竟犯了漢姦罪,這個事情是無可辯駁的,從法律上來說是犯了罪的,所以抗戰勝利之後,他被國民政府處以漢姦罪。後來還是我們共産黨寬大,把他從監獄中放了出來。
周作人和魯迅絶交之後,思想漸漸脫離了時代主流。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周作人擔任日偽政府教育督辦,為日本人做事,抗戰勝利之後,以叛國罪被判入獄。1949年出獄後 ,定居北京,在人民大學出版社工作,1967年去世,終年82歲。
魯迅的三弟周建人與魯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關係,而與周作人於1923年基本斷交。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高等教育部副部長,後任民進中央主席。1984年去世,終年94歲。
我想周傢兄弟如果不失和,周作人的錯誤再怎麽發展,也不會走到這一步。失和這一件事情反過來使魯迅更加孤獨,像他這樣高層次的人,能夠理解他的人本來很少,他們兄弟二人一塊長大,彼此的思想清清楚楚,所以周作人晚年做了一些回憶魯迅的工作41,對魯迅研究提供了很寶貴的材料,其實他還是很瞭解魯迅的內心的。而周氏兄弟不同的發展,也恰好代表了現代中國兩種知識分子不同的人生道路,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就是有這兩種選擇42,第一種是選擇戰鬥的,第二種選擇做隱士。做隱士也未必能做好,所以兄弟失和既是他們的家庭悲劇,同時也含有象徵意義,這種意義代表着中國兩類知識分子的失和,以後中國知識分子的爭議和失和都可以從這裏面找到一個縮影,這是魯迅的又一大痛苦。
這次我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傢。
重出江湖
《吶喊》是魯迅的短篇小說集1,作品真實地描述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對中國舊有制度和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縱觀現代文化史,魯迅是最早在文壇上發出吶喊的人,而那時的魯迅衣食無憂,過着悠閑的小資生活,那麽他為什麽要吶喊?在魯迅的吶喊生涯中,曾經有一段偃旗息鼓的經歷,這其中又是哪位高人請他出山?
一、棄醫從文
魯迅在日本學醫期間就萌生了濟世救國的思想,試圖從思想上喚醒沉痛的國人,這其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原由?
魯迅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纔開始寫《狂人日記》為代表的小說,結集成《吶喊》這本小說。其實魯迅的吶喊並不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早一點說,魯迅當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就開始了他的吶喊。魯迅當年在日本一開始選擇的是科學救國的道路,我們經常說,魯迅是學醫出身,雖然是學醫,但並不是為了將來的高收入,不像我們現在學醫,一把手術刀在手,全家吃飯穿衣不愁。他不是為了這個,而是為了國傢,他發現日本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藉助於醫學,再加上小時候魯迅父親生病,自己受到很大的心靈創傷,他就想我如果學好了醫,就可以救治平時被病耽誤的病人2。我們古人也說過,不為良相即為良醫3,不能當一個好的宰相,就當一個好的醫生吧,同樣都是為國傢作貢獻的棟梁之才。可是後來,我們知道魯迅他棄醫從文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我們為什麽需要魯迅(1) | 第2節:我們為什麽需要魯迅(2) | 第3節:愛恨情仇(1) | 第4節:愛恨情仇(2) | 第5節:母親娶媳婦"(1) | 第6節:母親娶媳婦"(2) | 第7節:手足失和,相煎何急(1) | 第8節:手足失和,相煎何急(2) | 第9節:棄醫從文(1) | 第10節:棄醫從文(2) | 第11節:鐵屋中的吶喊(1) | 第12節:鐵屋中的吶喊(2) | 第13節:吟罷低眉無寫處 | 第14節:陣營內的矛盾 | 第15節:改造民族魂(1) | 第16節:改造民族魂(2) | 第17節:改造民族魂(3) | 第18節:革命與金錢(1) | 第19節:革命與金錢(2) | 第20節:戰士"鬥智不鬥力"(1) | 第21節:戰士"鬥智不鬥力"(2) | 第22節:懂得休閑,懂得放鬆 | 第23節:人生觀與生存哲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