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话 》 中国专栏小天后:邪童正史 》
第8节:天宫守城人(2)
蒋方舟 Jiang Fangzhou
尹喜把老子拽到办公室说:“老先生呀!出城的事情先不急,你先讲讲‘道’吧!”又命令保安、会计还有厨师什么的说:“你们把老先生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尹喜的手下只好懒洋洋地拿出本子。老子知道不说点儿什么是过不去关的,只好慢悠悠地说:“蹈刻蹈,沸厂蹈(道可道,非常道)……”大家都愣住了,老子缺牙漏风,周游了很多国家,哪儿的口音都有,大家都听不懂。
尹喜来检查的时候,发现所有人都睡着了,气坏了,把所有人都打了板子,又说:“老先生呀,劳驾把您的讲稿写一遍吧!”直到太阳下山老子才写完,抱了几块写满字的大木板(如你所知,这就是后来的《道德经》),气喘吁吁地跑到城墙边上,交作业给尹喜。尹喜把十五个香饽饽和喂好了的青牛,以及出城的批文都交给老子。
我喜欢尹喜,崇拜他认人的能力,或者利用职权和机会靠近智慧——即使在不体面的庸俗的环境中。后来尹喜就成了神仙,这个结尾有点儿无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会认人也有机会到天宫工作哦,尽管有可能还是守城门。
宋代的五笔字型
其实,“王码五笔字型”,是宋代的王安石发明的——准确地说,是险些被他发明的。王安石小的时候是个神童,他也有神童的怪异相貌:“衣短褐布,身疮疥,役洒扫事,一苍头耳。”就是说他看起来就跟流浪儿差不多,很脏。
王安石年轻的时候,忙着搞变法,忙到变法基本上完全失败的年纪,不知为什么忽然研究起汉字来,其实汉字老早就有人研究了,但是王安石觉得他们研究得不好。他每天都把汉字翻出来拆呀拆,拆呀拆,拆来拆去,他终于有了石破天惊的发现:原来汉字是可以拆的!
他很高兴,赶紧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比如说“美”,可以拆成“羊”和“大”,大羊就是美。波,就是“水之皮”;坡,就是“土之皮”;破,就是“被石头搞破了皮”……他把自己的拆字大法,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字说》。
不过,拆字,总会遇到令人头痛的字,打过五笔的人都有体会。这一天,王安石遇到一个抓破头皮也拆不了的字。正巧,他也同时遇到了一个目光炯炯的小孩,他就跟这个小孩说话:“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流水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这个小孩很聪明,说:“你是问‘用’字吧?是不是拆不开呀?要不要我帮你拆呀?像你这种拆法,永远也不可能让汉字上电脑呀!”王安石一听,觉得这个小孩很厉害,就把他收为自己的书童,专门拆字,也就是从事现在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王安石还利用自己当宰相的权威,在当时小学里,全部开设了“王码字型”的课程,课本就是他的《字说》——也就是早期的五笔字型,另一个课本是《三字经》。宋代的小学生只学这两门课,而且,不是“五笔”就是“三字”,生活过得真是轻快而幸福啊!
就在“王码”发明得很顺利的时候——如果继续顺利下去,说不定那个目光炯炯的小书童把计算机也顺便发明出来了。不巧,出现了另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也是王安石的对头——苏东坡,“土之皮”的那个“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天津人民出版社 |
|
|
第1节:水晶肚子(1) | 第2节:水晶肚子(2) | 第3节:水晶肚子(3) | 第4节:水晶肚子(4) | 第5节:水晶肚子(5) | 第6节:水晶肚子(6) | 第7节:天宫守城人(1) | 第8节:天宫守城人(2) | 第9节:天宫守城人(3) | 第10节:天宫守城人(4) | 第11节:天宫守城人(5) | 第12节:天宫守城人(6) | 第13节:天宫守城人(7) | 第14节:天宫守城人(8) | 第15节:一句调戏或一句外语(1) | 第16节:一句调戏或一句外语(2) | 第17节:一句调戏或一句外语(3) | 第18节:一句调戏或一句外语(4) | 第19节:一句调戏或一句外语(5) | 第20节:一句调戏或一句外语(6) | 第21节:你快回来,杨白花(1) | 第22节:你快回来,杨白花(2) | 第23节:你快回来,杨白花(3) | 第24节:你快回来,杨白花(4)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