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揭秘旷世文物的传奇内幕:《故宫》导演看台北故宫   》 第一次迁移:从北平到上海      周兵 Zhou Bing

  1933年1月,日军进入山海关,局势险恶,迁移文物势在必行。行政代理院长宋子文代表政府作出“北平安静,原物仍运还”的承诺,并最终决定将文物迁往上海。
  决定一出,周肇祥等人便放出话来,说只要文物列车启运,就会有人在铁路沿线埋炸弹,炸毁列车,同时还阻挠司机和搬运工人前往故宫运送文物。无奈之下,易培基只得给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秘书长李宗桐打电报陈述原委,李向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请示,宋又电告北平市长周大文,周大文派法警将周肇祥密捕,直到文物驶出北平10天之后才把他放出来。
  1933年2月4日,故宫博物院院长秘书吴瀛接到文物准备起运的通知,前往故宫待命。临行前,妻子问他会去哪儿?他摇头不能作答。不仅他不知道,当时的故宫人谁也说不清楚自己和国宝的最终去向。
  2月5日中午,大批板车拖进神武门,日落时分,从紫禁城到车站开始全面戒严,文物在天黑以后正式启运。沿途军警林立,街上空无一人,除了板车急驰的辘辘声,听不到一点别的声音。那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去,从此关山万里,海天相隔,他们以及一万九千五百五十七箱文物至今就再也没有回到故地。
  2月6日清晨,两列火车从北平西站出发,开往浦口。18节车厢上装着长三尺,宽、高各一尺半,浮贴着封条的两千余口木箱。木箱里除故宫的珍贵文献、书画、档案珍本外,还包括无价之宝——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列车开启,沿途有各地方军队保护,车顶四周架机关枪,车厢内遍布持枪宪警。此外还有张学良的马队随车驰聚,警戒护卫。除特别快车外,其余列车都要让道给文物列车先行。重要关口,车内熄灯。
  这是国宝在长达十六年的迁徙中待遇最好的一次。此后条件日劣,再没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可用以保护迁移的文物。虽如此,所有文物仍无一损毁或丢失。
  为防日军轰炸,列车绕开天津,由平汉线转陇海路再转津浦线,一路上只在添水加煤时才停车。车一停,押运人员赶快下车,把每列车厢上的封条检查一遍。列车最终到达浦口后发现,由于此行仓促,浦口根本没找到适合保存文物的地点,所有文物必须留在火车上,而火车上的条件不可能长期保存娇贵的古籍善本、书画文献。负责押运的故宫人吴瀛、那志良和同事们心急如焚地等了足足一个月之后,才收到将文物转运上海的指示。
  国宝最终存放于上海天主堂街仁济医院及四川路业广公司内,北京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随之成立。此后,又有包括瓷器、玉器、铜器、书画、文献、档案等精品在内的四批文物陆续运到上海,前后总共5批合计19557箱。文物在上海保存了四年,其间还挑选了八十箱精华之物,前往英国举办“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轰动一时。
  文物暂时脱离危险之后,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又继续上演。数月前,国民党元老张继与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为国宝去向而引发的矛盾,以易培基获胜告终。现在张继夫妇又串通最高法院指控易培基私占故宫宝物,同时以妨害秘密罪控告吴瀛。张继的后台是汪精卫,易培基的后台是吴稚晖、李石曾等国民党正宗。双方都搬出自己的后台,两人之争演变成两派之争,最终张继一方占了上风,易培基被迫引咎辞职,吴瀛携家眷黯然南下,新院长马衡正式开始主持上海方面工作。
  1936年11月,政府在南京朝天宫建成库房,准备将存沪文物运至南京保存。12月,文物依然分作五批运抵南京,同时工作人员开始计划举办大型展览。没想到第二年7月芦沟桥事变,北平沦陷,8月,上海沦陷,南京危急。展览一事被搁置,抢运文物至安全地带的问题又被提到日程上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金城出版社
名人推荐语《台北故宫》作者周兵简介序言:走进故宫 靠近平静(白岩松)
序言:一切诸法,缘会而生(郭长虹)(1)序言:一切诸法,缘会而生(郭长虹)(2)《台北故宫》自序(周兵)
南迁避战火第一次迁移:从北平到上海第二次迁移: 三路转运大后方(1)
第二次迁移: 三路转运大后方(2)第二次迁移: 三路转运大后方(3)第二次迁移: 三路转运大后方(4)
第二次迁移: 三路转运大后方(5)从大陆到台湾(1)从大陆到台湾(2)
第三次迁移: 风雨中鼎轮第四次迁移:仓皇海沪轮第五次迁移:飘摇昆仑舰(1)
第五次迁移:飘摇昆仑舰(2)马衡的坚守第六次迁移:白市驿机场(1)
第六次迁移:白市驿机场(2)第七次迁移:最后的飞离(1)第七次迁移:最后的飞离(2)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