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事本末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五下半捲原闕
楊仲良 Yang Zhongliang
太祖皇帝
親徵河東太宗朝附
建隆元年。先是,北漢誘代北諸部侵掠河西之地,詔諸鎮會兵以禦之。三月,定難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李彝興言:遣都將李彝進援麟州,北漢引衆去。北漢主知昭義節度使李筠有異志,潛以蠟書誘筠,筠執監軍亳州防御使周光遜等送於北漢,納款求援。
五月辛酉,以洺州團練使博野郭進為本路防御使兼西山巡檢使,備北漢也。北漢主遣內園使李弼以詔書、金帛、善馬賜李筠,筠遣劉繼衝詣晉陽,請北漢舉兵南下,己為前導。北漢主即日大閱,傾國自將以出。至太平驛,筠身率官屬、耆老迎謁。筠還,遣宣徽使萊人盧贊監其軍。丁巳,上親徵李筠。
六月辛巳,剋澤州,李筠赴火死。獲北漢宰相衛融[1]。北漢主聞筠敗,自太平驛遁還晉陽。
七月戊申,上至京師,因使衛融致書北漢主求周光遜等,約亦歸融太原。北漢主不報。辛亥,以融為太府卿。武勝節度使張永德來朝。上將有事於北漢,因密訪策略,永德曰:『太原兵少而悍,加以契丹力援,未可倉卒取也。臣以為每歲多設遊兵,擾其田事,仍發問使諜之。先絶其援,然後可圖。』上曰:『善。』
九月壬寅,李繼勳言帥師入北漢境,燒平遙縣,虜掠甚衆。
十月,晉州兵馬鈐轄、鄭州防御使荊罕儒戰沒。
二年十一月,晉州言敗北漢兵於汾西,獲馬、牛、驢數千計。
十二月乙未,昭義節度使李繼勳奏:敗北漢軍千餘人,斬首百餘級。
三年正月,北漢寇潞、晉二州,守將擊走之。
四月,邢州言:北漢民四百七十人來降。戊申,北漢寇麟州,防御使楊重勳擊走之[2]。
七月,北漢捉生指揮使路貴等十一人來降,並補內殿直。
乾德元年七月丁巳,安國節度使王全斌言:與西山都巡檢使、洺州防御使郭進等率兵入北漢界,獲生口數千人來獻,詔釋之。
八月丁亥,王全斌言:復與郭進、曹彬等攻北漢樂平縣,降其拱衛指揮王超等及所部兵一千八百人。北漢侍衛都指揮使尉進等悉蕃漢兵來救,三戰皆敗之,遂下樂平,即建為樂平軍。辛卯,以樂平降兵為效順軍。丙申,北漢靜陽等十八寨首領相帥來降。
九月,北漢主誘契丹兵攻平晉軍,命洺州防御使郭進、濮州防御使張彥進、客省使曹彬、趙州刺史陳萬通領步騎萬餘往救之,未至一捨,北漢引兵去。
十一月乙亥,上將有事於南郊,命沿邊諸將分道略北漢境。
十二月,遣內客省使曹彬、通事捨人王繼筠分詣晉、潞州,與節度使趙彥徽、李繼勳會兵入北漢境,攻其邊邑及遼、石州。初,北漢主嗣位,所以事契丹者多略,不如世祖時每事必稟之(劉旻廟號世祖。)於是契丹遣使持書來責。北漢主得書恐懼,遣使重幣往謝,契丹執其使不報。北漢主再遣使修貢,契丹又執其使不報。北漢地簿産少,又歲輸契丹,故國用日削,乃拜五臺僧繼容為鴻臚卿。繼容,故燕王劉守光之子,為人多智,善商財利,世祖頗倚賴之。繼容能講《華嚴經》,四方供施,多蓄積以佐國用。五臺當契丹界上,繼容常得其馬以獻,號添都馬,歲率數百匹。又於栢𠔌置銀冶,募民鑿山取礦烹銀。北漢主取其銀以輸契丹,歲千金,因即其冶建寶興軍。
乾德二年正月,昭義節度使李繼勳、兵馬鈐轄康延紹等帥步騎萬餘攻遼州,北漢馬軍都指揮使郝貴超領兵來援,戰於城下,貴超大敗。刺史杜延韜危蹙,與拱衛都指揮使冀進、兵馬都監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人,舉城來降。北漢尋誘契丹步騎六萬人入寇,繼勳復與彰德節度使羅彥瑰、西山巡檢使郭進、內客省使曹彬等領六萬衆赴之,大破契丹及北漢軍於遼州城下。
二月乙未,北漢耀州團練使周審玉等四人來降,各賜方物有差。以審玉為汾州團練使,改名承瑨[3]。
四年,北漢復取遼州[4]。
五年,北漢將閻章、樊暉各以砦來降。
開寶元年秋七月,北漢主鈞殂,養子繼恩立。初,世祖女適薛釗,生繼恩;再適何氏,生繼元。二子初幼孤,世祖以鈞無子,命養為子。鈞嘗謂郭無為曰:『繼恩巽軟,非濟世材,恐不能了我傢事,將奈何?』無為不對。至是病篤,召無為付以後事。繼恩既嗣位,怨無為初不助己,且患其專政,加守司空,外示優禮,內實疏之。
八月戊辰,遣李繼勳將兵伐北漢。初,帝嘗因諜者謂漢主曰:『君傢與周世讎,宜不屈。今我與爾無所間,何為睏此一方人也?若有志中國,宜下太行,以决勝負;漢主遣諜者報曰:『河東土地甲兵不足以當中國,然我傢世非叛者,區區守此,蓋懼漢氏之不血食也。』帝哀其言,謂諜者曰:『為我語鈞,開爾一生路。』故終鈞世不加兵。至是,聞其卒,遣李繼勳等以禁軍伐之。
北漢主初立,宋兵已入其境,乃遣劉繼業、馬峰等領軍扼團柏𠔌。峰至銅鍋河,李繼勳前鋒將何繼筠擊破之,斬首三千餘級,遂奪汾河橋,薄太原城下,焚延夏門。
九月,北漢主欲逐郭無為,畏懦不能决。月餘,供奉官侯霸榮率十餘人,挺刃入閣,反扃其門。時繼恩獨處喪次,見之驚起,繞屏還走,霸榮以刃揕其胸,殺之。無為使人梯屋入,殺霸榮。繼恩立纔六十餘日,並人疑無為授意於霸榮,亟殺之以滅口。無為與群臣議立繼恩之弟繼元,參議中書事張昭敏獨曰:『少主非劉氏,故嗣位不終。今宜立宗姓,以慰民望。世祖嫡孫繼文,久留契丹,歷險阻,宜迎立之,可以固宗社,結虜援。』無為不從,以繼元易製,遂立之。
十一月,北漢主遣使告即位於契丹,且乞師。契丹主遣撻烈將諸道兵救之。帝亦遣使賫詔諭北漢主令降,約以平盧節度使授之。又別賜郭無為詔,許以邢州節度使。無為得詔色動,勸北漢主納款,北漢主不從。初,帝使諜者惠璘偽稱殿前指揮使,負罪奔北漢,無為知其謀,使為供奉官。及宋兵入境,璘即奔赴,至嵐𠔌,候吏護送太原,北漢主使無為鞫之,無為釋不問。有李超者,知璘姦狀,上告,無為怒,並超斬之以絶口。李繼勳等聞契丹兵來,皆引歸,北漢因大掠晉、絳二州。
北漢主繼元妻段氏嘗以小過為孝和後郭氏所責,既而病卒。繼元疑後殺之,後方縗服哭孝和帝於柩前,繼元遣其嬖臣範超執而縊殺之。宮中嬪禦遭罹逼辱,無復嫌間。世祖十子,鎬、鐃、錫最有賢行,繼元聽群小之譖,幽囚之,未踰年皆死。
二年三月,帝以李繼勳等師還無功,謀再舉,以問魏仁浦曰:『朕欲親徵太原,何如?』仁浦曰:『欲速則不達,惟陛下重之。』帝不聽,命繼勳等將兵先赴太原,以光義為東京留守,自將發汴。三月,至太原。築長連城圍之,立砦於城四面:繼勳軍於南,趙贊軍於西,曹彬軍於北,黨進軍於東。北漢劉繼業等乘晦突門,犯東、西砦,戰敗而遁。帝又命壅汾、晉二水以灌城,漢人大恐。郭無為復勸北漢主出降,漢主不從。一日,因宴群臣,無為痛哭於庭曰:『奈何以空城抗宋百萬之師乎;引佩刀欲自刺,冀動衆心。漢主遽降階執其手,引升坐而止。
夏四月,契丹復救北漢,帝度其必由鎮、定救太原,使韓重贇倍道兼行赴之。又聞其分道,一自石嶺關入,召何繼筠逆擊,授以方略。繼筠遇契丹兵於陽麯,大敗之,斬首千餘級。重贇亦先陣於嘉山,契丹兵自定州西入,見旗幟,大駭欲遁,重贇急擊,大破之,擒其首領三十餘人。帝命以所獲契丹俘示於城下,城中喪氣。憲州判官史昭文、嵐州刺史趙文度各以城降。
閏五月壬子,帝班師。時,契丹主遣韓知璠册立北漢主。知璠習知戎備,在圍城中,晝夜督察,盡心固守。帝命水軍載弩環攻,驍將石漢卿等多戰死,北漢兵亦屢敗。夜半,忽傳呼:『漢主出降。』帝將開壁門,將作使趙璲曰:『受降如受敵,詎可中夜輕出;已而果諜者。契丹復遣南大王者將兵援北漢,東西班都指揮使李懷忠曰:『敵勢已睏,若選勁兵急攻,破在旦夕。』都虞候趙廷翰請先登,帝壯之,俾率衆攻城。戰不利,懷忠中流矢幾死。時帝師頓於甘草地,會暑雨,軍士多疾,太常博士李光贊上書請班師。帝以問趙普,普亦以為然。乃分兵屯鎮、潞,徙北漢民萬餘戶於山東、河南而還。北漢主籍宋所棄軍儲,得粟三萬,茶、絹各數萬,喪敗之餘,賴此少濟。
太原之圍,南城為汾水所陷。郭無為謀出降,因請自將夜擊宋。北漢主信之,選精甲千人付無為,自登延夏門送之。無為行至北橋,值風雨晦冥而止。至是,閹人衛德貴告其事,且言無為獻地之謀,蹤跡屢露,反狀明白,不可赦。北漢主乃殺之以徇。
三年春正月,契丹韓知璠自太原歸,言晉陽多梗而劉繼元無輔。政事令高勳亦言:『我與晉陽,父子之國,先君以一怒而盡拘其使,甚無謂也。』契丹主乃盡索北漢使者,凡十六人,厚禮而遣之。仍命劉繼文為平章事,李弼為樞密使,俾輔繼元。繼文等久留契丹,復受其命歸秉國政,左右皆讒毀之,北漢主乃出繼文為代州刺史,李弼為憲州刺史。
是年,北漢主以僧繼頤為太師兼中書令。繼頤本劉氏孽子,以宗姓授鴻臚卿,嘗遊華嚴,見地有寶氣,乃於團柏𠔌置銀場,募民鑿山,官收十之四,繼頤自督,所獲即倍於民。時北漢主多內寵,繼頤獻首飾數百副,北漢主大喜,遂有是命。
六年十二月,北漢主殺其弟劉繼欽。初,北漢主為大內都點檢,父鈞以其幼弱,命劉繼欽副之,委以禁衛。北漢主立,親舊多所誅放,繼欽遂謝病請罷。北漢主曰:『繼欽但事先帝,豈肯為我盡力耶;乃黜居交城,尋遣人殺之。北漢主性殘忍,凡臣下有忤意,必族其傢。自帝親徵及遣將攻伐,因之殺傷不可勝計,大將張崇訓、鄭進、衛儔、故相張昭敏、樞密使高仲曦等,先後俱以纔見殺。
九年八月,帝令黨進、潘美、楊光美、牛思進、米文義率兵分五道以攻太原,又遣郭進等分攻忻、代、汾、沁、遼、石等州。諸將所嚮剋捷,進敗北漢兵於太原城。北漢主急求救於契丹,契丹主遣其相耶律沙救之。師還。先是,帝嘗微行過趙普,與普謀下漢。普曰:『太原當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則二邊之患我獨當之。不如姑俟削平諸國,則彈丸黑子之地,將安逃乎;帝以為然,故雖連年攻伐,至城下,輒退師。
太宗太平興國四年春正月庚寅,帝議伐漢,薛居正等多以為不可,惟曹彬力贊之,帝意遂决。乃以潘美為北路都招討使,帥崔彥進、李漢瓊、劉遇、曹翰、米信、田重進軍,分四面攻太原城。又以郭進為太原石嶺關都部署,以斷燕、薊援師。
二月甲子,帝自將伐漢。
三月己未,漢求救於契丹,契丹遣耶律沙為都統,敵烈為監軍,帥師赴之。至白馬嶺,與都部署郭進遇。沙欲阻澗以待後軍,敵烈不從,渡澗迎戰,未成列,進薄之,契丹大敗,敵烈等皆死。會耶律斜軫兵至,進引師退。沙得免。田欽祚護石嶺屯軍,恣為姦利,進不能禁,屢形於言,欽祚憾之。進武人,剛烈,戰功高,欽祚數加凌侮,進不能堪,遂縊而死。欽祚以卒中風眩聞。帝悼惜良久,贈安國節度使。左右皆知而無敢言者。尋詔以牛思進代之。
夏四月,帝發鎮州。行營都監折禦卿分兵攻岢嵐軍,下之,遂取嵐州。漢人於隆州依險築城以拒,帝遣軍使解暉、折彥贊等先發兵圍之,繼遣尹勳往,城遂陷。
庚午,帝次太原。時潘美等屢敗漢兵,進築長連城圍太原,矢石交下如雨。漢外援不至,餉道又絶,城中大懼。帝至,督戰益急,城無完堞。帝慮城陷殺傷者衆,詔諭繼元降。使者至城,守陴者不納。帝親督諸將士進薄城下,列陣於前,蹲甲交射,矢集城上如蝟毛。
五月,漢指揮使郭萬超踰城出降,繼元親信之臣多亡,城中危急。帝復詔諭繼元速降,當保終始富貴。詔雖入城,而諸將銳攻不可遏。帝猶慮城陷害良民,麾兵少卻。甲申,繼元乃夜遣客省使李勳奉表乞降。詔許之,因至城北,張樂宴從臣於城臺。明日,繼元率官屬縞衣、紗帽待罪臺下。帝釋之,賜襲衣、玉帶,召使升臺。繼元叩首謝罪。詔授特進、檢校太師、右衛上將軍,封彭城郡公,賜賚甚厚。命劉保勳知太原府。凡得州十、軍一、縣四十一。帝作《平晉詩》,命從臣和。又授漢相李惲以下官有差。詔毀太原舊城,改為平晉縣,以榆次縣為並州。遣使分部徙太原民居之。縱火焚太原廬捨,老幼趨城門不及,焚死者甚衆。
校勘記
[1]北漢宰相原本作『洺州』,據《長編》捲一改。按:衛融,洺州人。此句或當作『北漢宰相洺州衛融』更切。
[2]擊走之原本脫『走』字,據《長編》捲三補。
[3]『二月乙未北漢』至『改名承瑨』此五句原本自『北』字下註云:『下闕』,據《長編》捲五補三十三字。
[4]四年北漢復取遼州按:原本自此至捲末全闕,為盡量保持文獻完整,自本句下,取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捲十二《平北漢》文字補足,以資參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前言 | 歐陽守道序 | 四庫未收書提要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一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二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三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四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五下半捲原闕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六(闕)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七(闕)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八上半捲原闕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九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一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二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三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四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五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六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七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八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九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二十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二十一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