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我的父親張恨水   》 第8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2)      張伍 Zhang Wu

  還是沉,但絶不會有後來被世人所知的“張恨水”!
  祖父一傢的生活,全靠祖父手糊口吃,既無積蓄,又無傢産,祖父一死,全家立即沒有了收入,居孀的祖母衹有36歲,身為長子的父親也衹有17歲,下面尚有三弟二妹,小妹還在襁褓之中,毫無生活來源的全家,陷入了日坐愁城之中,這日子怎麽過呢?父親自然是失了學,除了書本,別無謀生的技能,真是應了那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幼小的弟妹嗷嗷待哺,祖母焦慮萬分,父親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毫無辦法。如果全家再呆在江西,不是乞討街頭,就是餓死他鄉,衹有回到故鄉一條生路,那裏還有舊房數間,薄
  田數畝,勉強還能活下去。於是祖母拖兒帶女,登山涉水,一路勞頓地回到了安徽潛山。
  雖然回到了家乡,衹能說全家僅能填飽肚子,沒有餘錢供父親讀書,失學對於一個17歲的少年來說,打擊實在是太大了,況且對於父親這個酷愛讀書,天分極高,本來有着錦綉前程的人,衹在短短的時間裏,就讓他從山頂跌進了深淵,內心的痛苦和焦慮,實在無法排遣,又沒有可以傾訴的人,衹好一頭鑽進老書房,悶頭讀書。書本可以使他走進另一個世界,讓他忘掉了書房外的憂煩,讓他的心得到片刻的安寧,也使他得到了精神的慰藉。農村的夏天,蚊蟲非常多,獨對豆大之菜油燈光苦讀的父親,兩條腿被叮滿包,奇癢難耐,於是他用木桶盛滿清水,把雙腿泡進去,這樣蚊蟲叮不着,又可以使自己不打瞌睡,能夠苦讀到深夜。
  父親足不出戶的苦讀,非但沒有引起鄉人的同情,反來招來嘲諷訕笑,因為當時讀書,都是為了“學而優則仕”,無非是做官,所謂“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總要榮耀鄉裏,光宗耀祖。像父親那樣一無所成地還鄉,很是被人瞧不起,說是:“讀書讀成了張某人那樣,還不如讓孩子們種田哪!”甚至當面嘲笑父親是“書呆子”、“書牗子”(牗,潛山語,即箱子);有些小商人、小紳士背後則叫他“大胞衣”。胞衣,即胎兒胞衣,嬰兒出生後,即將此物丟棄,意思是說他是廢物!對於這種冷嘲熱諷,父親既不能辯,也不屑一辯,於是就益發一頭鑽進老書房,將心中的苦悶、牢騷都宣泄於書本和筆端,“藉書的酒杯,來澆自己胸中的塊壘”。如此苦讀的結果,使他打下了紮實的國文根基。
  這時他的近體詩,已經寫得很不錯了,四六文也寫得相當好,他就把無法排遣的苦悶,寄之於詩文,17歲時,在為祖父除靈舉行傢祭,他就做了一篇四六體的祭文,在靈堂當衆宣讀後焚化。由於詞藻妥帖,對仗工穩,情深意切,博得親友的贊許,這件事使父親感到些許的慰藉,“小才子”的贊譽,使父親有些飄飄然,覺得自己比那些村鼕烘強多了。
  儘管他自己感到得意,然而在一般村民的眼裏,他仍然是沒有出息的呆子,他就衹好以書筆為侶,他關在老書房裏,寫了一本詩集、一本詞集,還寫了一部名叫《青衫淚》的長篇小說,這部小
  說是白話章回體的,書中穿插了不少詩詞,四六駢體以及小品,完全是模仿《花月痕》的套子。這些小說和詩詞,並不是為了發表,完全是自己的心情宣泄,沒有任何功利可言,是純純粹粹為文學而文學,完全是寫給自己看的。《青衫淚》共寫了17回,父親覺得幼稚,不滿意,就放棄了。事隔多年,他憶起往事,自我解嘲地說:“這是我第一部長篇,未完成的‘大傑作’!”①父親對老書房是深深懷念的,這裏有着他辛酸而苦澀的回憶,“過後思量總可憐”,當回首往事時,當年的酸楚,也會裹着一絲溫情,因而他於30多年後曾無限感慨地寫道:這屋子雖是飽經滄桑,現時還在,家乡人並已命名為“老書房”。這屋子四面是黃土磚墻,一部分糊過石灰,也多已剝落了。南面是個大直格子窗戶。大部分將紙糊了,把祖父轎子上遺留下來的玻璃,正中嵌上一塊,放進亮光。窗外是個小院子,滿地青苔,墻上長些隱花植物瓦鬆,象徵了屋子的年歲。而值得大書一筆的,就是這院子裏,有一株老桂樹。終年院子裏緑陰陰的,頗足以點綴文思。這屋子裏共有四五箱書,除了經史子集各占若幹捲,也有些科學書。我擁有一張贛州的廣漆桌子,每日二十四小時,總有一半時間在窗下坐着。②這,就是老書房,我心中的聖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第1節:序言第2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1)第3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2)
第4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1)第5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2)第6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3)
第7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1)第8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2)第9節:青年時代的摯友(1)
第10節:青年時代的摯友(2)第11節:青年時代的摯友(3)第12節:青年時代的摯友(4)
第13節:主編《夜光》與《明珠》(1)第14節:主編《夜光》與《明珠》(2)第15節:主編《夜光》與《明珠》(3)
第16節:《春明外史》的“外史”(1)第17節:《春明外史》的“外史”(2)第18節:《春明外史》的“外史”(3)
第19節:民國的“《紅樓夢》”(1)第20節:民國的“《紅樓夢》”(2)第21節:民國的“《紅樓夢》”(3)
第22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1)第23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2)第24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