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中外建築的文化脈絡:追逐建築   》 尋找建築文脈(7)      劉元舉 Liu Yuanju

  張錦秋就是這樣帶着參禪般的虔誠,在深山古剎中感悟着,尋找着。她到了佛光寺時,遇見了一位法號叫湛瑞的法師。她很敬重這位法師,她是這樣描寫的--  “暮色降臨,浩月當空,我獨自一人在群山環抱的寺院內徘徊。萬賴俱寂,衹聽見有輕輕的木魚聲和吟誦聲。我踏着月光循聲走去,但見空蕩蕩、黑沉沉的文殊殿中閃耀着微弱的燭光,湛瑞法師獨自一人在誦經。據說這是他每晚必作的功課。這時,我深深感佩法師是個有虔誠信仰的人。一個人有高尚的情操,有明確、堅定的目標而又能為之終生奮鬥,就是幸福的。這樣的人會不畏艱苦,不懼孤寂。”
  她敬重這位法師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他是梁思成先生當年在這裏發現唐代建築的見證人。法師聽說她是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時,就顯得十分熱情。法師高興地告訴她1937年的事情。那時候,他還是個年輕的小和尚,他精力充沛,每天都要練功。有天傍晚,他蹦蹦達達地正要邁出山門時,忽然發現了四個遠道而來的陌生人。他們有的戴着眼鏡有的沒戴,看上去都很斯文,他們顯然是趕了很遠的路,已經很疲倦了。他們牽着毛驢毛驢背上還搭着行禮。他以出傢人的善哉和年輕人的熱情馬上迎過去,為他們牽毛驢卸行禮,一時間忙得不亦樂乎。
  他說來人當中有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還有莫宗江先生、紀玉堂先生,他說這幾位在佛光寺爬上爬下,又是丈量又是寫寫畫畫,非常艱苦、非常認真的工作態度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梁先生他們是了不起的專傢呀!他們發現、鑒定了這座大殿是唐代建築,這個功勞可不得了。從此以後,我們這個佛光寺纔有了名氣,纔受到重視,國內外來看的人可真不少。”
  湛瑞法師蒼老瘦削的臉上顯露出一種光輝,眼睛閃出一種美好的憧憬,仿佛他又回到了年輕時候。他指點着一排北廂房說,梁先生他們就住在這排房子北邊的後院。
  在梁先生之後到這裏來的人實在太多了。應該說張錦秋來得有些遲了。但是,她在踏上她的老師梁思成先生和莫宗江先生走過的這條山路時,居然趕上了一場瓢潑大雨。是張錦秋的到來感動了九泉之下的先師嗎?大雨迅速將幹躁的山路澆濕了,澆濕的路面彌散出無比清馨。遠處山林村寨被雨水澆得更緑更嫩,平添了許多誘力的力量。張錦秋一行帶着一種渴望,一種嚮望,不等雨完全停歇就又上路了。她從老鄉那兒打聽到佛光寺就在前邊那座緑茸茸的大山裏,他們就開始了冒雨爬山。張錦秋一行與當年的梁先生他們不同之處在於沒有忠誠的毛驢為之拉腳,一切東西衹能自己背着。路越來越陡,身上背的資料、行裝、相機越來越沉了,一個個氣喘籲籲舉步維艱。就在這時,突然峰回路轉,佛光寺的山門竟奇跡般地出現了--
  “厚重、碩大的山門嚮我們預示着這是一遠比南禪寺要巍峨得多的寺院。頓時,一路的疲勞消失殆盡。快步進入山門,我被眼前的景觀凝住了。我第一次看到這樣古樸輝宏的寺院。由於山勢地形關係,寺廟坐東朝西,前面是20多米進深的前院,有名的金代建築文殊殿處於北配殿的位置。相對的南側沒有屋宇而僅有一道磚墻。院子盡頭是一重高臺,臺上南北二側有對稱的廂房。其正西是一排券洞式平房,正中一孔大券洞內是通寬的石級,直通第二高臺。高臺上挺立着一對茂密有古鬆。在它們濃蔭掩映下屹立着巍巍大殿。啊!這就是梁先生多次對我們講述過的那個佛光寺大殿,那出檐深遠,鬥拱宏大的國寶。一種神聖感油然而生。這是我學生時代就仰慕嚮往的所在,20多年後的今天我終於登門造訪這座不朽的殿堂了。”
  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聲音。人活着,總得有個嚮往有個奔頭有點神聖的東西引導着你。這樣你纔會幹什麽都有勁頭纔會不斷迸發出你的聰明才智。而想象力與創造力又怎麽可以離開這種東西呢?五臺山是佛傢聖地,也應該說是中國建築師嚮往的聖地。這個聖地是能夠給人以靈感給人以啓悟給人以智慧與才華的。據我所知,凡是熱愛建築的中國建築師無不渴望着來過這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目錄尋找建築文脈(1)尋找建築文脈(2)
尋找建築文脈(3)尋找建築文脈(4)尋找建築文脈(5)
尋找建築文脈(6)尋找建築文脈(7)尋找建築文脈(8)
尋找建築文脈(9)西方的誘惑(1)西方的誘惑(2)
西方的誘惑(3)西方的誘惑(4)西方的誘惑(5)
西方的誘惑(6)西方的誘惑(7)西方的誘惑(8)
廣州有個佘俊南張錦秋之於西安(1)張錦秋之於西安(2)
建築學巨擘陳植(1)建築學巨擘陳植(2)建築學巨擘陳植(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