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怕是风流负佳期:西厢记里的世情男女 》
第8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7)
侯虹斌 Hou Hongbin
但金圣叹这种从"文"的角度批评《西厢记》的方法,不见得能被大家都接受。清代批评家梁廷枏评曰:"其实金圣叹以文律曲,故每于衬字删繁就简,而不知其腔拍之不协。"就是说,金圣叹不懂音律,改过的歌词根本不能适合曲子。至此"以文律曲"也成为大家对金圣叹公认的评价。而李渔在《闲情偶寄》里更说:"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也。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搬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直接指责金圣叹不懂曲。
我们不可能听到原始形态的《西厢记》,也无法判断金圣叹是否不懂音律。但就从文本来说,我认为,金圣叹对故事的改动多数都是令原文失色的。他过分抬举崔莺莺和张生,非得按他心目中的"千金国艳"去修改崔莺莺,让她变成一具完美的木头人。老百姓喜欢他的评点本,正是因为他把人物形象变得简单、概念化了,符合了普通读者的审美趣味而已。
5、《西厢》续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事实上,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之后,亦有大量的改编、仿作。如"元曲四大家"中的郑光祖有《梅香》一剧,白朴有《东墙记》一剧,都有模拟蹈袭《西厢记》的鲜明痕迹。
据学者统计,从明太祖建国伊始至清末,有著录的关于西厢故事的作品即有近三十部,它们包括李开先《园林午梦》,詹时雨《西厢弈棋》,崔时佩、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南西厢》,卓人月《新西厢》等等,各种托名为"后西厢"、"续西厢"、"锦西厢"、"东厢记"的作品层出不穷,而且,有些作品已无法查证作者。这些作品中,现存的还有十五部之多。民国年间的学者谭正璧曾写有论文《王实甫以外二十七家〈西厢〉考》,专门考查故事的流传。
这些"后西厢时期"的作品,多作于明中叶至清乾嘉年间,所以也多为传奇(因明代的戏剧基本上都是传奇)。它们都对故事做了改动,结局都不同。有张生落第,莺莺终嫁郑恒的;有张生看上红娘,莺莺吃醋,经过周折双美并嫁的;有张生终于醒悟,意识到私情不对,终于痛改前非得升仙界的……不必细看,只读其结局或梗概,就知它们思想拙劣,境界庸俗。言之无文,所以行而不远,它们都很少被人接受。
其中,较为值得一提的是李日华、崔时佩《南调西厢记》(传奇),陆采《南西厢》(传奇)。他们最大的贡献是把北杂剧演唱形式的《西厢记》,改编为南调的传奇《西厢记》,后世几百年听的都是南方的《西厢记》。这两出传奇的功劳不可抹杀。
不过,文学史上对这两部"南西厢"的评价颇为刻薄,如李渔《闲情偶寄》中就说,《西厢》由北而南,是"变极佳者为极不佳,极妙者为极不妙","千金狐腋,剪作鸿毛;一片精金,点成顽铁",说李日华、陆采都是点金成铁。实际上,李崔版的《南调西厢记》里大量使用王实甫《西厢记》的原文,而陆采在语言上则尽可能地避开"王西厢",另辟蹊径,一个想靠拢、一个想逃避,但都无法达到"王西厢"的高度。但也必须承认,戏曲演出并不适宜过雅,"南西厢"在这方面,就比"北西厢"更能适就这种要求。更重要的是,宋元之后,主要的戏剧形式已由杂剧、南戏转为传奇,后世昆曲所演《西厢记》即大体袭用的就是李日华等编写的《南调西厢记》,如果没有这类"易北为南,以就新腔"的改编本,《西厢记》的舞台传播早已中断,单靠刻印原著,《西厢记》有可能被历史遗忘。
补充一笔,现代戏剧家田汉也写有京剧《西厢记》,结局则变为张生落第,老夫人不肯允婚,莺莺与张生遂一起出走,"反封建"的意味颇浓。不过,现在看来,这样的西厢之思想境界,与张生大彻大悟、成佛升仙的结局,基本上都属于同一个层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目录 | 第2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1) | 第3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2) | 第4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3) | 第5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4) | 第6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5) | 第7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6) | 第8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7) | 第9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1) | 第10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2) | 第11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3) | 第12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4) | 第13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5) | 第14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6) | 第15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7) | 第16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8) | 第17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1) | 第18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2) | 第19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3) | 第20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4) | 第21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5) | 第22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6) | 第23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7) | 第24节: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1)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