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廣州的深度組合 》
中國第一展(3)
李大華 Li Dahua
周翠玲 Zhou Cuiling
傳統觀念中,服務業是低人一等的職業,但在廣州,由於服務行業直接與"世界性"聯繫在一起,與中國的榮譽聯繫在一起,與廣州作為"南大門"的意義聯繫在一起。因此,一直以來,廣州的服務行業就擁有很強的榮譽感,培育着現代的價值觀念,而這一觀念與廣州內在的城市精神緊密相連,從而也得到了深化,滲透到廣州生活的各種細節中。
1983年2月,廣州城內出現了一件新鮮事:香港企業傢霍英東投資的白天鵝賓館在珠江邊開業,這是國內首傢嚮市民開放的高級賓館。
開幕後,第一件事,我要求將賓館開放給群衆。回憶1979 年,我帶領一個參觀團到北京參觀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回到廣州時,許多親友到賓館探訪,被擋在門外冒着風雨輪候登記一個鐘頭纔獲得入內見面,這是很不合理的。我們應該讓任何人都能進入賓館,就是進來參觀照相的,也該讓他們進來,讓群衆看看一些新的事物。就是從經濟觀點來考慮,也是開放好,先有人氣,然後纔有財氣。當時大傢還是擔心會不會由於人潮擁擠而出事故,但經過春節期間嚮群衆開放之後,反映很好,大傢纔覺得賓館開放是正確的,所以堅持開放下去。這是內地第一傢對群衆開放的高級賓館。(本文節選自霍英東1987年2月7日在中山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典禮上的演講)
霍英東在白天鵝賓館的建設上堅持“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管理”,而在運營上堅持“四門大開”——全面嚮社會開放。這就是廣州人的慣例——打開門,做生意。
這似乎也是一個重要的標志——打破了多年來以身份與地位為服務標準的慣例。衹因為遵循一條最普通的粵人生意經:人氣足才能財氣旺。
在“白天鵝”創舉的衝擊下,廣州原來的一係列衹對“內部” 接待的賓館,緊閉的大門也終於次第地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嚮市民敞開了。從歷史與地理的角度看,二千多年間,儘管廣州城不斷地嚮四周擴張,但中心城址卻從未移易,保持着清代奠定的古城區格局:北倚越秀山鎮海樓,南臨五仙門、靖海門,東抵大東門,西達西門口。城市以單中心發展。據華南師範大學地理係教授曾昭璇介紹,中心城址卻從未移易這種城變模式全球衹有3個城市:羅馬、亞歷山大和廣州。但廣州更具有"名城"特色。因為廣州城市的變遷遵循着"疊合式"軌跡,從唐城-宋城-明清城,城市的"歷史厚度"從"中心""外圍"逐漸趨薄。考古也證實:現在的越秀區擁有羊城二千多年歷史文化的精華積纍,這纔會出現 "北京路千年古道"的奇觀。同時,因為廣州一直地處中國帝製時代的南部邊緣地帶,少有毀滅性的戰亂發生,也未有大的自然災害,所以廣州城"疊合式"遺址古跡保存得相當好,這也使名城廣州迥異於羅馬和亞歷山大。
但是,中心不移並沒有培育出以皇權為代表的典型的中國政治意識,相反卻培育出崇尚自由、民主、個性的民風,這是廣州作為商業城市的特質所使然。
滲透在廣州人每一個毛孔裏的商業,已經不僅是一種生活工具,而是生活的方式。對於他們來說,一切的機會其實就是指商機,或者說生活方式體現了廣州人的生意經與價值觀。
廣州人的故事四
我是廣州婦女兒童商店的售貨員。記得當年每年春秋兩季廣交會開幕時,我們商店都會挂大紅標語。上面寫着 "熱烈祝賀春(秋)季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勝利召開!"還有一些標語寫着"我們的朋友遍天下!"而這時的櫃臺,商品會比平時多,陳設也特別漂亮。我們當然是要進行學習,內容就是怎樣以優質服務迎接來賓。我們都喜歡廣交會,因為像過節一樣,心情很興奮。
(盧姨 廣州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東教育出版社 |
|
|
代序(1) | 代序(2) | “一口通商”成就的廣州(1) | “一口通商”成就的廣州(2) | “一口通商”成就的廣州(3) | 中國第一展(1) | 中國第一展(2) | 中國第一展(3) | 起飛會展:廣州的國際化姿態(1) | 起飛會展:廣州的國際化姿態(2) | 起飛會展:廣州的國際化姿態(3) | “嘆報紙”:報紙改變了我們(1) | “嘆報紙”:報紙改變了我們(2) | 讀《羊城晚報》是一種生活方式(1) | 讀《羊城晚報》是一種生活方式(2) | 生活滲透着信息 | 誰左右了我們的消費觀 | 南風這樣吹(1) | 南風這樣吹(2) | 沒有硝煙的戰爭(1) | 沒有硝煙的戰爭(2) | 沒有硝煙的戰爭(3) | 沒有硝煙的戰爭(4) | 騎樓:廣州符號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