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
陳存仁 Chen Cunren
後來,因為永樂皇帝賞識他的才幹,賜姓為"鄭",所以改姓鄭。再後來因為屢次有小型戰事,特地派他去做綏靖的工作,立功甚偉,自此他的文才武功,大為皇帝所稱許,依例改稱三保太監,就成為太監群中的紅人,大有鶴立雞群的聲勢。
又因為早年鄭和專門服侍明太祖的兒子燕王,他與燕王年齡相仿,在宮中同伴嬉戲,燕王和他親密如手足,待到燕王年長,奪權篡位成為永樂皇帝,鄭和就被封為"司禮太監",這時他已成為宮中統治太監的領袖人物。在永樂二年時,因為他積功甚偉,再由永樂皇帝親筆賜姓為"鄭",名"和",從此他纔正式稱謂鄭和,原來的馬姓反而湮沒不彰。
太監因為生理上的缺陷,心理上的變態,大多數變成無惡不作的小人,衹有極少數太監,由於意志堅強,又有天才,方能出類拔萃地做出別人所做不到的偉大成就。鄭和也是一位大偉人,這是我考證到他為何被閹割成為太監的經過。
不過,從《明史》上的記載開始,以及隨從他出海的馬歡所著的《瀛涯勝覽》、費信所著《星槎勝覽》以及鞏珍所著的《西洋番國志》等第一手史料中,都諱言鄭和因何而被閹割,所以我在考證時期中,煞費心機,遍覽各書,纔寫成本文,然而其他各書的記載,都用避忌的寫法,對此未加詳述。
官方文言 記述有誤
官方的文書,往往是下一個朝代,寫上一個朝代的史事,如民國時有金梁等編纂的《清史稿》,然而民國時代的人,已經紛紛指責《清史稿》寫得錯誤甚多,所以至今雖然有二十四史改訂為二十五史的出版物,因為清代編得不好,衹稱"清史稿",意思是等後人再來補正。
清朝是設館撰述《明史》,但是清朝是"傢天下"主義,執筆的人不敢表揚明代的偉大史事,記的都是明朝帝皇的生活、功臣的傳記,因為錯一句或錯一個字,影響甚大,所以這些編修、纂修都謹慎從事,對鄭和的豐功偉績衹有短短一篇七百五十七個字,我現在將這篇短文轉錄如後,相信其中也不無參考價值。
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初事燕王於藩邸,從起兵有功,纍擢太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 | 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 | 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 | 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 | 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 | 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 | 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 | 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 | 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 | 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 | 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 | 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 | 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 | 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 | 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 | 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 | 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