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易經雜說 》
第八部份
南懷瑾 Na Huaijin
易经杂说 第八部份
不習無不利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這句爻辭很難解釋了,現在有兩個觀念,坤卦是代表地,地面有三個情形,直、方、大,這是毫不考慮的;但這還不夠的,坤卦也代表了月亮,剛纔初爻的月亮,《參同契》說過在南方,是上弦月,而二爻這個時候的月亮,出來的時候,是直的上弦月。方是方位在南方,大是光大。“不習無不利”,習字古人說像飛鳥形,上面兩個翅膀,下面的太陽,也是一幅圖案畫,是練習的習。當初七、初八時的上弦月亮,在南方出來時候的直、方、大,用不着隨時看見是無不習,無不利是好的,因為有一半的光明。不習不利在卜卦而言是好的,在修養而言又不同了。另有一種解釋,《論語》上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是人剛生下來的本性是近於道的,習是後來的教育與習慣,人加上了後天的環境教育,越加得多,本性就離道越遠,用這個觀念來看“不習無不利”這句話,就可以看通了,即不加上後天的習氣,則大吉大利,是光明的。而《彖辭》的解釋,六二爻的動爻,是正對南方的方位,“不習無不利”則是因為“地道光也”,月亮已經出來了,大地是光明的現象。
無成有終的哲學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如果我們瞭解月亮是坤卦,《參同契》上提到:“十五乾體就,盛滿甲東方。”月亮全滿,自東方出來,這時候是“含章”。含章有兩種說法,古代在文學上始終把月亮和太陽,稱作金烏、玉兔,元麯乃至京劇中常有“玉兔升金烏墮”的句子。太陽為金烏,月亮為玉兔。神話的解釋,月亮中的黑影就是一個兔子,但古書上並不是說月亮裏有個兔子,而是黑影的形態勾出來像一隻兔子,太陽裏的黑點勾畫出來,則像一隻烏鴉一樣,所以名金烏。昆明的金馬、碧雞坊的那條街,每隔若幹時間會發生一個現象,就是當太陽還沒有下去的時候,滿月已經出來了,站在這條街的中間,嚮一端看可以看到太陽,同一時間嚮另一端看,可以看到月亮,這是含章的第一個解釋。第二個解釋,我國古代對於月亮,和現代科學觀念一樣,認為月亮本身不能發光,是吸收了太陽的真光再放射出來的光明,所以說它裏面含章,章代表了光明和美麗。可貞是很正,六三為陰爻,不算得其中,是內卦的高峰,所以含章可貞,有光明現象。以卜卦來說,“或從王事”,如果一人為前途而卜,這個人將來可能很有前途,事業很大,乃至輔助一個人創業,如韓信、張良輔助漢高祖千古留名,但是無成,自己本身不會成功的,雖然不會成功,可有結果。這到底是怎麽的說法?假如在中學裏作文,學生寫了這種句子,老師一定批他不通,又無成,又有終,多矛盾。如果我們知道坤卦是代表月亮,由這個譬喻去看人事,就會很清楚。等年紀大了看《易經》很清楚,孔子的經驗,四十九歲再學《易》,加上許多人生經驗與知識,才能夠學通。像劉伯溫幫助朱元津打下了天下,最後他被同事毒死了,這是無成,可是千古留名,有終。推開了這些不談,今日為了國傢民族,這八個字很可以拿來效法,要有“或從王事,無成有終”的精神,革命不一定要自己看到成功,成功不必在我。人生有兩條路,一條是現在的事業成就,一個是千秋的事業,像宋朝的三個大儒,朱熹、程頤、程顥等,官做得並不大,他們在學說上留名萬古,永遠有地位;反之,人若有房子,有鈔票財産,不見得是成功。由《彖辭》的解釋,也可以瞭解:“含章可貞,以時發也。”為什麽說它含章可貞,內在有光明呢?因為得其時,月亮到了每個月的十五得時了,所以卜卦算命,時不對,時間不屬於自己,不要強做,或從王事,是瞭解月亮是靠太陽的反映而發光的。
括囊無咎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古書上常有的文字,歷史上許多人,地位很高,諸如宰相、大臣,年紀大了,告老歸鄉以後,自稱“括囊無咎”,這並不是說括一批鈔票,自己口袋裏裝起來,不出毛病。中國有兩個字“囊”與“橐”,古代有口的布袋為囊,中間嚮兩頭都開口的布袋,背在肩上的為橐。括囊是口袋的口收緊,不是裝滿口袋,這是下半月二十三、四日的月亮,半個口袋,袋口收緊了,“無咎”不會出毛病,但是亦“無譽”,沒有人恭維,既不被人毀謗,亦得不到別人恭維。所以中國文化古代一般讀書人,講修養,講人生,自己做一輩子事業,最後退休了,晚年還鄉,檢討一下自己,沒有毛病,平安退回來了,往事不講,“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將還山不論兵。”這個現象就是把自己嘴巴閉起來了--括囊,既無咎,亦無譽,那麽這樣括囊無咎,慎重到了極點,沒有害處。
黃裳元吉
“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所謂“裳”,古代的服裝,長袍是外罩,上面長過膝蓋的是衣,下面所穿,和西藏人一樣,穿裙子稱作裳,後來纔變成褲,那是自北方來的,因為北方天氣寒冷,穿裙不能保溫,受不了。黃裳,裳是下半截,那麽每月的下半,早晨起來看下弦月亮,是淡黃的,說的就是這個現象,並不必要多加解釋,可是中國古書上的解釋多了,中央戊己土為黃等等多得很,都有理由,都是了不起的解釋,但還是把它推開,還是從原書本身來解釋較妥當。乾卦九五爻時是好的,飛竜在天,利見大人,坤卦到了六五爻亦好得很,黃裳元吉,《彖辭》的解釋,“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是文字的光華現象。
物極則反
“上六,竜戰於野,其血玄黃。象曰:竜戰於野,其道窮也。”
乾卦六爻,都用竜來代表,坤卦都沒有用竜作代表。坤卦開始說卦的本身是用母馬作代表,接下來以大地的現象,在六爻中是說月亮的現象。但現在到了上六,最後一爻,引用到乾卦來了,把竜用進來了。我們知道坤卦是沒有綜卦的,而它的錯卦,六支都是陽爻,其次陰極就陽生,這一爻要變了,坤卦到這裏非變不可,於是陽爻要進來了。而竜戰於野,一戰爭就要流血,流下的血為玄--青色,黃是黃的顔色,以天象來解釋非常通,不需要套用那麽多東西,衹要仔細觀察一下,每月二十八九日,尤其早晨起來,天蒼蒼,野茫茫,有玄黃之色。如果確定《易經》是根據天象來談人事的,而去觀察天象自然界的現象,《易經》本身是很好解釋的,不必討論到那麽多東西。《彖辭》解說竜戰於野,是說坤卦到極點,可引用“窮則變,變則通”這兩句話。戰爭對人類並不一定是一種禍害,也許是一種革新,因為窮則變,變則通。時代到了某一個情況非變不可,非革命不可,因為“其道窮也”,窮則要求變,變的時候自然有竜戰於野之象,這是一定的。
用六永貞
“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這是講整個坤卦,要註意的,六十四卦,衹有乾卦講到用九和這裏坤卦的用六,其它六十二卦,都沒有“用九”、“用六”的。所謂“用六”,也是和乾卦解釋用九一樣,就是不被六用,用全體的卦,而本身並不加入在某一爻裏,這就高了,大吉大利,永遠是好的,《彖辭》解釋,用六能永貞,是因為有偉大的結果。
這裏講完了坤的爻辭,再提起請大傢註意的,我研究《易經》的方法,是不管各傢的註解,尤其《周易集註》的註解是不能看的,這是朱熹當年把各傢的註解,亂七八糟集攏來,便利初學的人參考用,有許多錯誤的註解也用進來了;這一本是明朝國子監的監本,等於現在國立大學的課本,有許多不能看。我們現在是用天象的觀察來研究《易經》,這是較原始的路子,比較正確的,但是今天我們若回轉來研究自己傳統文化的天文學,又是要新開路子了,現在國內能懂得中國自己原始的天文學,而把現代西方天文學同時合併治理的人,已不多見了。
婦唱夫隨 陰陽顛倒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
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現在所要談的是思想問題,講孔子的《文言》,《文言》很重要,研究中國文化,儒傢的孔孟思想,道傢的老莊思想,都從《易經》的原理來。現在推開了每卦的卜卦關聯,衹看《文言》;所謂“文言”,就是以文化的觀念研究《易經》。這裏孔子提出來講坤卦的德性:坤是純陰卦,是至柔的,至柔是坤卦的體,如果動起來就剛強,老於引用了這個觀念,所以他說“柔能剋剛”。世界上最柔的是水,老子引用了水,水是沒有骨頭的,再加熱就幹了、化了、連影子都沒有了,這是天下之至柔,能剋天下之至剛,就是不管多厚的鋼板,在不斷的滴水之下,最後也必被水滴得穿洞。又如工業用的“水刀”,把水加速也真的把鋼板給切開了。所以儒傢、道傢都教人不要過剛,過剛易折,一個人太剛強了,容易斷折。所以坤卦的本身是至柔,不動則已,一動就是剛,像練太極拳,在練的時候,慢慢摸,非常柔,但是到了用的時候,就非常快,非常剛。“至靜而德方”,坤卦是至靜的,但並不是死寂的,沒有骨頭的,外圓內方的,內在永遠是方正的,一個人假使把自己的精神、人格、修養做好了,自然是外圓內方,形成了至靜而德方,還加一個條件“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就是月亮的道理,有一定的常軌,有如大地,包容一切而化成光明,這是說人的修養,是怎樣的人有如此修養?乾卦是君道,是領導人修養,坤卦則是臣道,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小則裏長行君道,裏幹事行臣道,就“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要柔順,要承上啓下,承天,承乾卦的功能而行,這就教我們做人要站在坤道的立場,坤道是臣道,又是妻道,所以中國講婦女的德性,是夫唱婦隨,但現代相反了,乾坤顛倒,要婦唱夫隨,我們知道儒傢思想、道傢思想都從這個理由來的。
現在繼續講坤卦的《文言》。
孔老夫子的因果觀
“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傢,必有餘殃。”
這是中國文化四句話的原則,大傢要特別註意的,我們中國文化,東方文化,最喜歡講因果報應。如果過去沒有研究過《易經》,都以為這是佛傢的思想,來自印度的,事實上中國、印度、東方文化都建立在因果報應基礎上。由此我們瞭解,中國過去五千年文化思想的教育、政治、道德等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因果基礎上,所以大傢都怕不好的報應,乃至做官的人,要為子孫培養後福,都是怕因果。不過因果的問題是宗教哲學的大問題,在研究起來也是很好的一本書,一篇很好的博士學位的論文。佛傢的因果,是講本身的三世,即前生、現在及後世。中國儒傢的因果講祖宗、本身、子孫三代,就是根據《易經》這裏來的。這也是一個歷史哲學問題,尤其這幾句話,我們都曉得用,知道是孔子的話,這是中國文化幾千年來不變的,現在當然社會道德已變動了,但是據我個人仔細靜靜的觀察研究,我們中國人年輕一代儘管怎麽變,這個觀念還是有,這是我們民族血統中的觀念。
我們要註意“餘慶”、“餘殃”的“”字,餘是剩下來的,餘是有變化的,並不是一定本身就報,這是中國人對因果報應的定理,中國文化一切都建立在這因果報應上。由此看來,劉備在臨死的時候,吩咐他兒子兩句話:“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以劉備這樣一位裊雄,對自己的兒子作這樣的教育,都是從中國舊文化來的觀念。我們看歷史傳記,常常提到某某人的上代,做了如何如何的好事,所以某某人有此好結果。將來中西文化匯合以後如何演變?還不知道。現在據我所知,最近在美國,宗教的活動,自哈佛大學開始,已經變了,提出“宗教一傢”的口號,主張宗教不能分傢;其次,美國的一般學者、知識青年,也非常相信三世因果,所以中國人的家庭教育要註意,尤其現在為父母的人,教育下一代,為了國傢民族文化,這個觀念還是絶對不可變的。
下面孔子對於這個觀念作了演繹,從此,也可以知道孔子為什麽作《春秋》,寫歷史,歷史的法則就在這裏。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
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春秋戰國的時候,孔子看到社會多麽亂,孔子看見當時不孝不仁的人太多了,所以提倡孝、提倡仁。社會文化,像人吃的藥一樣,哪一種病流行,就倡用醫哪一種病的藥,假如這兩天感冒流行,藥店的感冒藥就賣得多。大學裏開課,社會需要什麽人才,學校就開什麽課程,教育就是這麽個道理。所以我們看了四書五經很傷感,可見中國這個民族,可怕的一面是不孝、不仁、不義的太多,所以孔子提倡仁呀!義呀!孝呀!到了幾千年來,有幾個真孝、真仁、真義的?孔子這裏就講出了這另一面:“臣弒其君”,部下叛變幹了主管的,“子弒其父”,兒子殺父親的,春秋戰國這類例子太多了,尤其是利害之間,兄弟妹妹之間,都是殺、搶。“非一朝一夕之故”,不是突變來的,一個社會文化演變不是突然而來的。“其所由來者漸矣”,是漸進的,也是《易經》的法則,一爻一爻,慢慢變來的。根據《易經》孔子這個道理,我們看近六十多年的歷史,乃至推到近百年歷史,或遠推到清朝中葉,十九世紀開始,我們的社會一步一步演變到今天,對於今天的這個社會現象,有許多人看不慣,很難過,我覺得沒有什麽,這都是漸漸來的,不要怕,有時一個變動就變好了。“其道窮也”,現在已經差不多到這地步了,非回頭不可。“由辯之不早辯也”,這是辯論的辯,也是辨別的辨,在家庭教育來講,就是對一個孩子變壞,沒有早看清楚;以歷史來講,就是不好好領導,不早辨別清楚,所以發生動亂,這也是講歷史哲學,也是社會史,也是文化發展史。譬如中國文化,為什麽發展到現在一直要提倡自然科學?“其所由來者漸矣”,也是慢慢變來的,不要以為現在這個科學時代已到了頂點,但還是要變的,當然還有更新的科學時代出來。“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這就解釋引用初六爻的話說,學了《易經》,腳踏在地上發現降霜了,就知道冷天快要來了。到了春天,立春以後,氣候一暖,夏天的衣服也要準備拿出來了,都有前因後果,這是中國文化主要的精神所在。
直內方外 四海一傢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這是孔子儒傢的思想,把《易經》天文的法則拿來講人事,做人修養的道理。所謂直就代表正,方代表義。中國人看相,以這個原則也蠻通的,說人的臉型,長的主仁,方的主義。“君子敬以直內”,內心修養絶對公正,自己內心得直,沒有彎麯,不在肚子裏要鬼。“義以方外”,對外面,對人對事,一言為定,到處合宜,言而有信,規規矩矩,所以“敬義立而德不孤”,不要怕寂寞,不要怕倒媚,自然有自己的道理。“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孔子用這兩句話解釋這句爻辭,一個人衹要有直、方、大三個字,公正、義氣、仁愛,內方外圓,胸襟偉大,像大地一樣,包涵一切,“則不疑其所行也”,天下人同心一德了。
擡轎子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講到第三受“含章可貞”,剛纔我的解釋,也是根據孔子這個觀念來的。“陰”就是太陰,月亮,“雖有美含之”,月亮的光明很美麗。人文方面“以從王事”就是臣道,為人臣的“弗敢成也”,成功不必在我,真正的大臣要做到“成功不在我”,這是臣道,是地道,是天地的法則。譬如擡轎子,也要好好擡,否則坐轎的倒下來,把擡轎的也壓倒,坐轎的人也要坐好,坐轎的翻起筋鬥來,擡轎的也擡不好了,所以在什麽地位,就幹什麽事,這是大地的法則。“妻道也”,等於當太太的,一定要管好丈夫,讓丈夫都聽話,這太太做得就太沒有味道了,做太太聽丈夫的纔有味道。“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地道本身無成,但是不要以為本身無成就沒有結果,成功不必在我,別人的成功,也即是自己的成功。讀歷史大傢都知道,歷史上成功的人物,所有幫忙的、幫閑的也都留名了,老實說,如果旁邊幫忙幫閑的人來幹,恐怕成不了功,大傢也沒有名了,都淘汰下去了,所以要找一個人坐轎子,慢慢擡他,蠻有意思的,擡到最後大傢都成功了。
謹言慎行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
謹也。”
這是第四爻的解釋,宋朝的理學家們拼命說孔子是反對道傢、反對隱士,我認為孔子不但不反對,而且還贊成隱士,在《論語》上我們可以找到許多證據,在這裏更可以看出來。孔子這裏說:“天地變化,草木蓄。”春天到了,氣候調和,時運來了,草木都欣欣嚮榮;秋天來了,天地閉塞,萬物凋零。那麽,賢人、達人、君子碰到這樣的時代,看看不對了,沒有辦法了,輓不回了,衹好退下來,於是隱了,所以第四爻的爻辭“括囊無咎無譽”,自己把自己收起來,放在口袋裏,就是黃石公的《素書》第二章最後的那句話:“沒身而已”的意思。時代不屬於自己,機會不是自己的,自己一溜,同草木一樣,大傢都是如此,變成泥巴,到這個時候就是“括囊”;儘管一肚子學問,收起來放進口袋裏,把袋口一收緊,“無咎無譽”,與世無幹。為什麽這樣?講話小心一點,古人的詩:“美人絶色原妖物,亂世多財是禍胎。”世界人闖的禍胎都在這兩個字上--財、色,歷史上批評人,總不外這兩個字。但是亂世多“”也是禍根,那就要“括囊”,不然則趕緊找個老闆擡擡轎子,不要亂闖,亂問對社會國傢都沒有貢獻的。
黃中通理--至高的人生境界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
之至也。”
對六五爻的解釋,這是後來的中庸思想,我曾經說過,《大學》思想出在乾卦,《中庸》思想就出在這裏,這是我的專利。“黃中通理,正位居體。”這就是中庸之道。《中庸》第一章說:“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也就是孟子所說的養氣,“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充塞於天地之間”就是這裏來的。中國道傢講修道,欲修成神仙,必須打通任督二脈。所謂任督二脈打通,就要“黃中通理”,這個“黃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體的是人的內部腸胃一切都好,黃是中央的顔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國醫學上的“腠理”,就是皮膚毛孔,功夫做到了,修養夠了的人,內部通了,外部亦通了,每個毛孔都通了,這個時候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到達身體來了,面上都有光彩,這時真美,充滿了四肢,都全身暢通了,那麽“內聖外王”,內在有了這樣高的修養,如果有機會發到外面,發於事業,就內外合一、天人合一,美麗極了。
嫌於無陽
“陰凝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竜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
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上六爻的解釋,是倒裝的文法,分析的註解,坤卦是陰,為什麽到了上爻是“竜戰於野”?陰極於陽必戰,等於一群女孩漂流到一個孤島,幾年不見男人,見到一個男人必搶。而戰有爭鬥之象,因為坤卦一點陽都沒有,到了第六爻陰極陽生,陽要來了,於是這時就戰了。陰陽爻戰,所以稱竜。竜是看不見的東西,隱隱約約來了,隱現變化無常,猶未離其類,因坤與乾是天地同類,所以變稱血,是血脈相承,天玄地黃,是指天地的顔色交雜起來了。
屯卦
今日講屯卦,屯卦是一個很好的卦,為艱難困苦中建立新氣象的卦,同我們目前的國運正相關。
研究這個卦,也使大傢可以知道研究《周易》是怎樣的方法。前面講乾卦、坤卦,對於研究的方法,還是不大清楚。現在講屯卦、蒙卦以後,對其它的卦就會比較曉得研究--限於《周易》本身的研究。
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文化之祖的這部《易經》,不必要擺出一分神秘的面孔,但也不可以輕視它。《易經》原始是一本卜卦的書,後來加上文王、周公、孔子等等的演進,把卜卦的作用,變成文化的道理。
屯的卦義
屯卦是一個卦名,當研究一個卦的時候,就應該會畫這個卦,屯卦為水雷--囗屯,上面一個坎--三卦,下面是震--三卦,上下卦亦可說是內外卦,內(下)卦是震卦,代表雷電,有雷鳴震動的現象,外(上)卦為坎,代表水。看到這個卦,就如一幅圖案,假想是一個大海,內在的海心裏面有雷電的震動,就是整個事實的現象,內在醖釀一個巨大的力量在變動、震動,這就是卦的現象,需要先瞭解它大概的現象。其次卦名是屯卦,屯卦的上卦為坎,代表水,下卦是震卦,代表雷,水雷屯。我們知道一句成語“屯積居奇”,就是把東西擺在那裏,古時倉庫就叫“屯”,如《三國演義》中的文字。江東孫吳當時的經濟--古代歷史有一個大缺點,經濟方面的事,根本不寫,像作戰時的經費從哪裏來?歷史上從來不談,衹有很少數的偶爾談到。---非常貧乏,正好遇到好人魯肅傢裏很有錢,他就說經濟方面並不睏難,“魯指屯”,魯肅指着屯說,你們到我傢裏拿好了,我倉庫的東西都可以搬去,就靠這一件幫忙,東吳政權的經濟就建立起來了。這說明屯卦是倉庫的代表,事實上古代的屯字是“戈”,其一橫代表一畫開天地,其一直一勾,是像草,草在地下生根而地面上衹長出一點點,春天到了,鼕天枯了的草,在地下生根,剛剛萌芽,這就是屯的現象。
現在我們先瞭解了屯卦的這些觀念和意義,這是淺近的瞭解,不要對它作高深的看,不過也不可完全把它看作淺近的。世界上最高深的學問都是平淡的,由平淡中可以找出真東西來,上面我們已經把屯卦平淡方面的意思解釋了,現在再看它的卦文: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是一句,是卦名,“元、亨、利、貞。”這是說卦德,這四個字代表了屯卦的卦德。以現代的觀念說,這個卦的性能,包括了四個大的因素,這四個性能都是好的,“元、亨、利、貞”,在乾卦裏用到,在其它的卦裏,不一定會用到這四個字。這四個方面,屯卦都占全了。這四個字的解釋,在乾卦裏面我們已經說過,在這裏不再重複了。但要註意的是,乾卦的“元、亨、利、貞”是乾卦的代表,到了坤卦的利貞,還有附帶條件,是利牝馬之貞,那麽這個屯卦又怎麽可以和乾卦--宇宙的根源一樣,並駕齊驅,等量齊觀呢?屯何以會具備了元亨利貞這樣好的因素呢?我們就要追問了,於是發現屯卦是由乾卦變出來的,所以有這個性質,纔有這個功能,等於中國人的古話說:“竜生竜,鳳生風,老鼠生兒打地洞”,事情是有來源的。屯卦一定是由乾卦變來的,那麽看乾卦,乾卦的六爻是完整的陽爻,從乾到屯卦的演變過程,是外卦兩爻在變,內卦亦是兩爻在變,內部外表都在變,如一枚桔子內部開始在腐爛了,或者一粒種子裏面開始在生芽了,這是內部的變,外卦中心不動,可是外面的環境,上下都在變,需要變,不得不變,等於一件事情,內在必須要變,不變不能生存,外在的環境要變,可是中心不變,我們要從這一方面來看屯卦,就知道和乾卦有關係。
我們如心有所疑,不能决定,求之於鬼神、求之於人都解决不了,衹好求之於卦的時候,這個屯卦的卦象,在周文王的判斷:“勿用,有攸往,利建侯。”這一個解釋,問題在“勿用”兩個字:前面乾卦中曾經講到“勿用”兩個字,並不是不可用、不能用、不應該用,不是絶對的否定,是很活動的不要用,暫時擺在這裏,是有作用而不要去用。如個人的事業,有一個機會,可是不必去打主意,如果主動去打主意,反而要出毛病的,等這機會自動地來到時再動。但是“有攸往”有所往,有一條路在前面,有很好的光明遠景,最有利於建立諸侯。“利建侯”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的建侯,就是地方封建,建立諸侯去創業。假使做生意,將來可以變成大生意,創出事業,乃至擴大範圍,設立分公司,這是文王對屯卦的解釋。
屯卦的創業精神
“象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這是孔子對屯卦的研究,都是好話,假使做事業問運氣,好運來了,這裏有一個哲學,天下的事情,當好事來的時候,都有睏難,不經過睏難而成功的,絶對不是好事,輕易得到的,很快就會失去,這就告訴我們一件真正成功的事業,沒有不經過睏難來的。看孔子講:“象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這個屯卦是剛柔始交之象,剛與柔是絶對相反的,是矛盾的,這內卦震為雷,雷電是陽剛之氣,坎卦為水,是柔,一剛一柔,正在矛盾相交,雖然矛盾,但矛盾中往往産生新的東西,這是必然的法則。所以剛柔兩個剛剛開始交,等於男女談戀愛,在開始交往的時候,中間有很多的睏難,或者一個件事業,交一個朋友,個性不同,當中會有極大的睏難。透過“剛柔始交而難生”這句話,可以瞭解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件好事的産生,並不那麽簡單,大而言之,一個好的歷史局面的完成,很不簡單,譬如革命的完全成功,也就“剛柔始交而難生”,真不知道要經過多少艱難困苦。
為什麽孔子如此說?他繼作解釋:“動乎險中”,這個卦的動爻,動得很險。如果講革命這真是一個革命的卦了,因為在新開創一個事業,動起來是動在危險的當中,從象上來看,如在海底,要用力衝上來,衝破上面巨大的壓力是十分睏難的,但是人沒有危險在前面是不會努力的,有睏難、有危險,則反而促成人努力爭取成功,動乎險中,纔會加倍努力,也特別謹慎小心,大意了一定出毛病,所以文王解釋這個卦是大亨,大吉大利,但是要貞,要堅定地走正路,在危險當中動,走歪路就不對了。
這個卦代表的現象是在大雷雨中,下面在打雷,雷上在下大雨,在高山頂或在飛機上可以看到,下面是一大片烏雲,正在下雨,而烏雲的下面閃光,就是雷電,就是屯卦的現象。雷雨之動滿盈,滿山滿野,滿坑滿𠔌,都是水,這代表了地球人類歷史的開創,如大禹治水以前,開天闢地的時候,到處都是荒蕪,沒有文明,昏天黑地,因為這樣沒有開創的基業,欲開創,宜於建侯,但永遠不寧。這就是更瞭解了一個人生哲學,一個人不管在哪裏做事業,欲想成功,永遠是不寧的,欲享福而事業成功,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有所建樹,那是永遠不能安寧的。人都想功名富貴,想成功,又想留萬世之名,又最好不要勞累,這是辦不到的。衹有蘇東坡這位絶頂聰明的人,有過這樣的妄想。他因為自己大聰明了,一生在政治上都遭遇到挫折,所以作了一首詩:“人人都說聰明好,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生兒蠢如豕,無災無難到公卿。”他前面三句講得蠻有道理,最後一句又吃虧了,又太聰明了,天下哪有這種事情?有一個故事,一個人一生太好了,死後閻王判他還是到世間做人,可是投胎做人時要成為怎樣一個人呢?閻王讓他自己决定,於是他說他衹希望:“千畝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個個美。父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翹起腿。”閻王聽了以後,站起來說:“老兄!世間如有這種事,你做閻王我做你。”由這個故事,再看《易經》,就瞭解人生,凡有所建樹,一生永遠都在勞累,“宜建侯而不寧”,這就是開創事業的現象。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彖辭》說囗屯卦這個圖案畫的現象,代表雲、雷、屯。可以請畫傢畫一幅很好的屯卦的現象,但要註意,屯卦明明白白是水雷屯,為什麽到了《彖辭》裏,硬改成“雲雷屯”?因為雲裏有水,而坎卦的性質是水。而代表有大的力量,這種現象,則“君子以經綸”,君子是儒傢對於一個有道德、學問、志氣、修養等等的人的稱呼,所以一個這樣的君子,就不怕昏天黑地、四顧茫茫的環境,要打破天地所給壓迫的環境,打破人事所給壓迫的環境,自己要十出來,這是人為的現象,所以人要效法這種精神去經綸。“經綸”一詞是從《易經》這裏來的,包括了經營、創業、管理許多意義。如織布一樣,直的絲為經,橫的絲為給,亦即縱橫。所以《象辭》告訴我們,看了屯卦的卦象,就要效法它的精神,如何直的、橫的,乃至於圓周的,四面八方去創業經營。
卦辭、《彖辭》、《彖辭》都容易解釋,如再詳細發揮,各人的說法就不同了,也不必說古人的說法都了不起。古人對《易經》著了那麽許多書,各傢有各傢的說法,不能說哪一傢對或不對,我也有我的說法,大傢以自己的學識修養,也可以寫一本自己的看法。乃至就屯卦的(辭》或《彖辭》,就可以寫一本很好的創業哲學的書,以開創事業來解釋《易經》屯卦。做生意的人也可根據屯卦的道理,寫一部關於工商管理的《易經》著作,行政管理、報業管理都可以寫,寫下來就是《易經》的解釋,就是這麽回事!看多了哈哈一笑,反正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下面爻辭,看來頗為討厭,可是前面我告訴大傢學《易》的方法,並不是那麽艱澀和難懂,介紹給大傢方法,以後照着去研究,差不多在這一套法則上,都可以走得通的。
站穩腳跟待機而動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
賤,大得民也。”
屯卦的第一爻,為陽爻,假如卜卦這一爻是動爻,又假如卜卦的目的是問為了創一個事業,那麽他是“磐桓,利居貞,利建侯”,亦都不錯,做生意將來一定發財。再看下去,《彖辭》,孔子看這個卦所說的,這是一個新的政治局面開創的大卦,看文字就懂了。現在再加上進一步研究,什麽叫“磐桓”?現在的文字,一句或幾句合起來是一個思想,古代的文字,一個字代表了好幾個觀念。磐是大石頭,桓是草木,這個現象,是一塊大石頭壓在土地上,這土地就不能利用了,但土地的草木怎麽辦?從石頭的旁邊長出來了。桓則是草木虯結的現象,這樣的草木從壓着的大石旁長出,就是磐桓的現象。後來在文學上,描述老朋友見面,陪着玩幾天,就說“磐桓幾日”,就是表示友情虯結不清,逗留一番。在這裏是說初九這一個陽爻,代表生命的生發之根在下面,上面雖有那麽多陰爻像大石頭一樣壓在上面,可是這個要生發的根,永遠是壓不住的,終於要磐桓出來。這種現象是好事情,可是需要時間,需要等待,不可急。利居貞的居,就代表站穩在那裏,慢慢地等待,很正地等待,不能動歪腦筋,不能走邪路,等到石頭外面的草木成林了,變成觀光石頭,可以供遊人野餐了,更大一點可以利用了。所以孔於說,雖然是虯結不清,但以整個卦象來講,中心思想是純正的,行為是純正的,那便沒有問題,不正就成問題了。但是如果這個卦象,以人生政治的道理來講,以貴下賤,這是很難做到的。中國歷史上做領導人的有四個字“禮賢下士”,對人有禮而謙下,嚮不如己的人請教,就自然得到群衆的擁護,自然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大得民心。何以叫“以貴下賤”,在《係傳》裏講過,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這個屯卦,是陰爻多,陽爻少,衹有兩爻,物以稀為貴,而這個時候,最怕傲慢,所以說建侯的事業,革命的事業,要以貴下賤,便大得民也。這是孔子的《彖辭》,對文王爻辭所作更進一步的解釋。
屯如辶亶如 前程茫茫
“六二,屯如囗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乘則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這些文字更難解釋了,不曉得說些什麽?小時讀《易經》,遇到這些地方,簡直想把它燒掉,照文字表面看,“屯如”--屯就屯,下面放個如字幹什麽?“如”--在抖動?“乘馬班如”--騎了一匹斑馬?“匪寇”--土匪來搶了?“婚媾”--土匪來搶親?“女子貞不字”--這被搶走的女人硬不答應他?“十年乃字”--等過了十年,總算被他感動了,嫁給他了?這是一部搶婚強盜小說了,這些到底是什麽鬼話?而且根據什麽來說的?又不是在城隍廟前摸骨:“先生命好,長的是猴骨。”花了兩百元還被駡成猴子。我們再看孔子怎麽說法廣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六二這爻是有睏難的,在睏難中成功。“十年乃字,反常也。”十年嫁人是反常,這也不通。以現代的情形來說,大學裏的女同學,一排一排地坐在那裏讀博士,還沒有嫁人,如果照《易經》這裏說來是“反常也”,那麽正常的該幾時出嫁?照過去看到女孩子十四歲就出嫁,男孩子十六歲就結婚,是平常的事,難道二十五歲不嫁就反常嗎?這是沒有標準的,那麽到底講些什麽?如果做國文老師,看到學生寫出這樣的文章,一定用紅筆批上“不通”兩字,是要給零分的。
現在我們研究《易經》的道理,慢慢看六二,屯卦的第二爻,這就要看整個卦的圖案了。第二爻的下面初爻是陽爻,上面是陰爻,在前面一排都是陰爻,或者勾畫一個圖畫,前面是成列的森林,後面陽爻是一部開山機,欲嚮前推動,在這情形之下,仔細一看,便發現文章寫得很好了。“屯如”,如是“像那個樣子”,是白話文中的“似的”意思。如“胖了一些似的”、“瘦了一些似的”等等。“屯如”就是“屯積在那裏似的”,“囗如”即“好像有一條很綿長的道路要我們去走似的”。“乘馬班如”,佛教中有大乘小乘之分,這個乘宇在梵文中,原來是車的意思,西方譯成英文就是車字,一點味道都沒有,工具改了,將來豈不要譯成大飛機、小飛機,還是中國人高明,譯成乘字,乘車、乘船、乘馬、乘飛機、乘太空船都可以,是人乘着交通工具,於是把真正的意義表達出來了。這裏說乘馬,為什麽說乘馬,不說乘車或乘牛,在《說卦傳》中說,震卦為雷的符號,而在動物中,震也是馬的符號,屯卦的內卦為震卦,所以進一步到了第二二爻為乘馬。孔子也在《彖辭》中解說“乘剛也”,因為在下面初爻為陽爻的力量在推動,陽為剛,是乘馬。至於“班如”這兩個字很討厭了,看了古人好多傢的解釋,改成斑點的斑,說了很多,非常囉嗦,其實班如就是班如,前面一排陰爻,就和站班似的,又何必亂加解釋?所以我常常感嘆,有人做學問一輩子,變成書呆子,書呆子者廢物之別名也。實際上這種古書衹要研究它本身的文字,不必多加註解,千萬不要改為斑點的斑而成為斑馬,我們中國古時是沒有斑馬的,不要搞錯了。“匪寇,婚媾”,又哪裏來的一個土匪?而且還要搶親?照古人的解釋多得很,越解釋越糊塗,要變成神經病的。我們在本卦上看,《易經》明明告訴了我們,並不需要我們去作那麽多的解釋,從本卦上看,衹要把陰陽的道理抓住,知道它是一種影射的、象徵性的比方,就知道匪寇的來歷。因為初九以後,都是陰爻,到了第五爻有不正之象,為什麽說婚媾?因為交互卦的內卦,變成了坤卦,坤者純陰屬女,乾卦屬男的,這個圖案上就看到,在半路上第五爻跑出一個小人要搶婚,坤卦代表女子,這個卦本來是兩個男人,在很多女性的中間,其中一個看到女子就搶,可是這個女於本性堅貞,因為坤卦本身雖然是陰性,但至中至正,所以不字。這個“宇”,在古代的《易經》,不是“字”而是“孕”,我看了很多古代的《易經》,認為“不字”應該是“不孕”,後來印錯了,便將錯就錯成“貞不宇”。字是解作出嫁的意思,如真研究古禮的話,字的意思並不是出嫁,而是定婚為字,所謂男娶女婚,婚纔是出嫁,所以這裏該是貞不孕,十年乃孕,是十年之中不懷孕的現象,因為這裏都是陰爻,中心沒有東西,所以用女人懷孕,另一個新生命産生的道理來說明,十年以後纔懷孕,所以孔子說反常。孔子說反常是有道理的,不能說沒有道理,因為孔子研究過,“六二之難”不要忘記研究這個卦的本身,人生步步有艱難,六二的艱難是乘剛也,後面有剛,等於在西門町,前面有六個女的像排班一樣在走路,後面有個太保在追,十年乃孕反常也。
推開卦與不卦的問題不說,衹講這一段文字就有很多的人生哲學,這又是另一個觀念,所以做學問要有自己的智慧,東方文化的教育,不是教人認識一件事情而已。西方現在講啓發教育是最新的教育,其實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是這一套啓發教育,古今中外都是一樣,都是啓發的,沒有教人把知識灌進去的,這裏就啓發自己有很多人生哲學的道理。譬如“屯如囗如”,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這四個字,人生的起步都很難,誰能夠知道自己的人生前途?每個人生都是處境艱難,而前途茫茫,不知所以。“乘馬班如”,得意的時候,風雲際會,“匪寇,婚媾”,到處都會上當、受騙、結合,所以“女子貞不孕”,人要像女人守貞節一樣,自己要站得正,有時候一等待,十年不嫁人,所以孔子說六二之難乘剛也,要至剛、至中、至正,從這些可以看到另一面的東西。
以後的卦研究起來,都是很麻煩的。xxxx
窮寇勿追 見機而作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捨,往吝。象曰:即
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捨之,往吝,窮也。”
這個卦講到這裏又不同了,又像武俠小說了。先就字面上解釋,“即”是半虛半實的字,鹿是頭上有角的獸,這是大傢都知道的,有些後來的《易經》,說這個字是山麓的“麓”,說是山腳下的一排森林,好多傢都在爭論這個字。虞,是古代的官名,虞人是農林部的管理員,近似現代美國的天然動物公園的園長,或農林畜牧廳長。這裏敘述的,等於一幅打獵的畫面,一隊獵人到了山邊有一排森林。我們中國武俠小說常寫道:“逢林不入,窮寇莫追。”追敵人追到樹林裏了,不要追進去,恐怕裏邊有埋伏。這裏是說打獵到了山腳的樹林邊,沒有山林管理員帶路,不能追進去。“君子幾”,有知識的人,碰到這種情形,自己要有智慧,要機警了,不要硬闖,鑽進去了說不定要送命。“”像電氣開關,一進一退,要在一念之間下判斷,所以要“”,不要進去了。“往吝”,如果進去了,一定倒楣。據我的研究,還是“鹿”字對,誰教我們加一個“林”在上面?就是打獵,看到一隻鹿,拼命追到山邊一個樹林中鑽進去了,何必加上一個“林”字,自找麻煩。“即”就是追趕,“即鹿”就是追趕鹿,趕到一個地方,像部隊作戰一樣,地區地形一點都不熟,沒有嚮導,結果這一隻鹿鑽到樹林裏了,這個情況更不利,與其這樣,就應該知機警惕,不如放棄它。這就告訴我們,在人生中看到一個獵物,本來可以拿到的,可是衹差那麽一點點就拿不到,而這一機會跑掉了,情況不明,如果還拼命去抓,不必用《易經》的道理,試想它的後果,不要周公、文王、孔子,不必靠鬼神,一個有智慧的人就知道,勉強地前進,最後便很難說了。吝就是慳吝,不是好現象,艱難困苦都來了。
我們看這個卦象,前進是陰爻,黑暗的;退回來有陽爻,是光明,這就是孔子在乾卦中告訴我們的,人生最大的哲學是在“存亡”、‘“進退”、“得失”這六個字,一個最高明的人,就是在這六個字上做得最適當,整個歷史的演進也是在這個字之間,該進的時候進,該退的時候退,如果在這些地方搞不清楚,就太沒有智慧,太不懂人生,也太不懂做事了。照上面我們的觀念來看孔子的彖辭,便完全通了。“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就是打鹿沒有嚮導。“以從禽也”,飛的為禽,走的為獸,中國文字並不是呆板的,古文裏“禽”與“擒”有時候固然通用,但古人硬把這裏的“禽”字解釋為“擒”的意義,在此並不十分恰當的,禽就是禽。“以從禽也”,讓它飛掉,不是很簡單嗎?又何必著書立說、硬討論一番?為了這一個字,有幾百字的文章加以註解,可以拿博士學位,東抄西拉的,千古名言,由孔子說起,說到將來的世界,都抄上去了,這樣似乎教人不忍心不給他學位;但如果真給了他學位,又覺得對不起上帝,因為這些說法太不像話了,為什麽不好好做人,去找這麽一個東西去分析,這也太可憐了,像這樣的著作太多了。
這裏我認為“以從禽也”就是讓它飛了的意思,因為孔子說過“鳥獸不可以同群”,欲高飛的讓它高飛,欲奔走的給它奔走。我是一個人,既不想高飛遠走,衹守住人的本位這麽做,這是孔子在《論語入上說過的,把那個觀念和這裏一配,就很平淡。“君子捨之,往吝窮也”,孔子說碰到這種情形,衹好放棄,勉強的前進一定不好,結果弄到自己窮途末路。我們見到許多朋友做生意、做事業,往往因為不信邪,非要奮鬥不可,其實沒有道理的硬闖不叫作奮鬥,最後“往吝”,發生睏難,睏難以後,還不回頭,遂造成了窮途末路。
風雲聚會 萬事隨心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六四爻到外卦來了,“乘馬班如”,已經解釋過了。“求婚媾,往吉,無不利。”這就是《易經》告訴我們,六爻是人生的六個階段,在某一階段遇到的現象要倒媚,在某一個環境裏會發了財。是得志?是倒媚?到了另一階段時,都有所改變而不同;如果到了天理、人情、國法都相合的情形下,便大吉大利了。乘馬班如這裏也是騎馬,而且班如,後面還有一群人跟着,這樣的派頭去求婚,一定成功,沒有不好的,因為到了這一爻,前面是陽爻,光明擺在前面,這個時候可不能退後了。那麽孔子在《彖辭》中說,“求而往明也”,前面是陽爻,光明在望,陰陽相合,所以有婚姻在動的現象。這是解釋這一爻的好處,最好用男女結婚來比方,如果以人事來比方,便是與長官意志相投,就是這種現象,無往而不利!不要呆板地看成衹是結婚的現象,因為陰陽的相合,最好的比方,就是人生男女的結合。
練達人情與食古不化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這裏又是一個畫面,如作字面上講,“屯其膏”就是囤積原油。“小貞吉”不過不大發財,稍稍賺一點。“大貞兇”囤積多了犯法。假如在街上擺一個卜卦攤,作這樣的解釋也通,但真正研究《易經》則不是這樣。膏是脂膏,屯也可以說是囤積,也是草。屯卦本身就是草木萌芽的現象,草木到了第五爻,已經長大了,顯得又光滑又茁壯,但是還不是大成功,看《易經》要註意,凡大吉大利,一定有個貞字,要走正路,不走正路終於要亡的!天地間沒有真正的大吉大利。六十四卦都要人走正路,擺得正,走得正,則樣樣好,偏差了終歸出毛病,所以小吉中間還要貞--一正;但“大貞兇”,這裏問題又來了,難道大正就不對?什麽都死死板板的很正,像學理學的人,在這個時代,還是言行呆呆板板,矯枉過正,並不是好事,所以大貞則兇,也就是說人生要通達,不通達就不對了,演什麽角色就是什麽角色,於文化事業就是文化事業,做生意就是商人,不知道變則是大貞兇。所以《彖辭》說:“屯其膏,施未光也。”是說第五爻的陽爻,在外卦的正中,前後都是陰爻,還露不出頭,等十點火的膏脂,還囤積在那裏,還沒有放出光明來。這也是一個人生現象,好比上面被一個東西壓住廠,自己的理想、計劃,不能實現,或如一個幕僚長,有很好的抱負,可是他的長官硬是說不通,也衹好“屯其膏”了。
泣血漣如 不可長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要註意的是,這個卦裏有三次騎馬,而且騎馬都帶領了一批馬隊,闊氣得很,可是這次很慘了,哭了,不到傷心不淚流,一定碰到傷心的事情纔哭廠,哭到最後,眼淚都幹了,哭出血來了,而且是連綿不斷的“漣如”。我們研究一下,“乘馬班如”已經講過,大傢都懂了,那麽這個“血”從哪裏來的?“坎為血”,自坎卦來的,連着F面,連綿不斷的陰爻下來,這一爻到了卦的盡頭了,假使卜卦動爻在屯卦上六這一爻,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如果硬做,有痛哭流涕的現象,還要泣血,還要受傷。《彖辭》說:“何可長也。”萬事不能成功,不能長久。
研究《易經》大概是這樣的方式。
這裏還有一個大問題:前面要大傢背誦《易經》六十四卦的次序是:乾為天,天風女後,天山遁的分宮卦象次序,一直到雷澤歸妹為止。可是《周易》的卦序,並沒有照分宮卦排列,為什麽作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這樣的排列而以“未濟”一卦放在最後?這是什麽道理?到現在還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答案,看完了古今的著作,都各有一套理由解釋,仔細一看,但都不能滿意。孔老夫子在《序卦傳》裏,也有他的一套解釋,我們對孔老夫子的解釋,很敬重,敬仰他解釋得對,但是我還是沒有同意,夫子是夫子,我還是我,因為理由不充足。我老實告訴大傢,關於《周易》的次序,為什麽要這樣排列?古今人物的解釋,我都沒有同意,現在正在找它的原因,嚮各方面尋找,這是《易經》上的一個大問題呀!
對於《周易》卦序的排列,希望大傢熟讀《上下經卦名次序歌》,更希望大傢動腦筋找出它作如此排列的理由來。
蒙卦
屯卦的後面接着是蒙卦,這是怎麽來的呢?我們把水雷屯卦倒過來看,就變成了山水蒙卦。蒙卦是屯卦的綜卦,在開始的時候,即曾要求大傢特別註意,要懂得綜卦。《易經》告訴我們要客觀,天下事立場不同,觀點就兩樣,現象也就變了,這是《易經》告訴我們大哲學的道理。近幾年有人用黑格爾的邏輯--正反合來講《易經》,我告訴他們不要鬧笑話,黑格爾的正反合,怎麽夠得上來談中國《易經》呢?那不過是以三段來看事情,中國《易經》是八面玲瓏,看八方十面的,如屯、蒙兩卦,就已經一正一倒是兩段了,屯卦的錯卦,為人風鼎卦,又是另一個現象,它的交互卦,是剝卦,又是一個現象,而且還可以再交互下去,所以要把這許多道理瞭解以後,纔可以研究《易經》八卦,如果連這些道理都馬虎過去,就沒有辦法來研究卦了,等於前面說的:“君子幾,不如捨。”還是聰明一點吧!不如退下來,不必再去研究了。
蒙卦在中國文化中,嚮來把它用在教育方面,現在小孩初入學是進托兒所,進幼稚園,以前則叫作“啓蒙”,也叫作“發蒙”,小孩讀書的地方叫“蒙館”,就是由此來的。這個蒙卦是教育的卦,因為根據《易經》的內容所說,教育上常常用到,還有司法上用到蒙卦,中國過去司法、刑法,都是屬於禮的範圍,中國人的司法,法律哲學的最高點,是在蒙卦裏,也就是教育,而並不是擺殺人的威風。所以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一個執法的人,判决一個人去服刑,在位的人都要感覺難過,認為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夠,是自己的責任,沒有完成教育的任務,纔使他愚昧不懂而犯法,所以古代司法的道理,同教育連在一起,這些也都在蒙卦裏邊。
我們知道蒙卦是水雷屯卦的綜卦,水雷屯卦倒過來看就是山水蒙卦。任何一卦,從這面看了,也要從那一面看,我們學了《易經》,對這一點要特別的註意,處理任何事情,對任何一個人,要多方面地看,不要太主觀,沒有那麽簡單的,對於相反的立場是怎樣?需要搞清楚,正如屯卦,翻過來就成了蒙卦。
蒙卦的來源我們知道了,這個蒙卦,如果我們卜卦時卜到蒙卦好不好?卦辭說: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
貞。”
“亨”,是好的,以“亨”開始,下面最後有兩個“利貞”。乾坤兩卦,有四個性能:“元、亨、利、貞”都是好的,到蒙卦的時候,好的成分衹有三個了,而且很痛苦的好。
由宗教而教化人生
這個卦辭,以現代觀念從字面上看,不知道它亂七八糟說了些什麽?大傢對《易經》的觀念,一種是很神聖的看法,一種是很討厭的看法,總之都不知道它說些什麽。現在我們要把握住一個原則,這是我們上古文化,人生不可知的那一面--任何一個人,無論智慧怎樣高,對於宇宙不可知的一面始終不懂,譬如說,我明天吃幾碗飯,我也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我們希望知道未來究竟是怎麽一回事,於是古今中外,有許多方法。《易經》原來是研究卜卦,透過了這個方法而想得先知,的確有這回事。後來人文文化的發展,到周公、孔子以後,透過了這個神秘色彩的卜卦,而加進去人生哲學的瞭解,結果這兩樣東西分不清楚了。所以《易經》不像西方文化,老實說外國的宗教,它們的教主並不跟人講道理,衹是教人盲目的信。我們文化的《易經》是從宗教的性質來的,後來要講道理,不可盲目的信,因此這些加起來的東西,現在我們看起來頭痛,它說這個卦是好的,怎麽個好?它下面把道理講給你聽。
那麽它說,這個蒙卦的現象,不是我求童蒙--例如辦幼稚園,教育的性質,不是我為了學費,像技生意一樣,把你傢的小孩弄來,而是小孩來求我教育他。如果仔細研究這兩句話,看這個卦所表現的狀態就知道了,山水蒙,蒙卦上面是山,下面是水:早晨水蒸氣上來,一片大霧茫茫,前路看不見,如小孩子一樣,走在路上找不到前途,想找一個老前輩問問路,指引迷津,於是把這個狀況變成教育的目的,也變成政治的目的。不是我去找他,而是對方來找我,但有一個條件,像求神拜佛卜卦一樣,要很誠懇,最初來問的時候,就告訴了答案,如果告訴的答案不相信,又一次兩次三次再問,這就是褻瀆--開玩笑了,既然是開玩笑的態度,就不答復了。透過這些話,就看出一個道理,人要至誠,對待人也是一樣,當我們第一次很誠懇嚮人請教時,一定得到答復,如果故意開玩笑去問人,一定得相反的效果。所以宗教的精神也好,長官部下的相待也好,朋友相處也好,家庭相處也好,都應該是這種精神,所以中庸之道,講究誠。最後結論說這個卦是好的--利貞。可是這利貞是怎樣來的?是要最誠懇,不要開玩笑。當我們以謙虛的精神,像小孩子去找老師求教一樣的誠懇端莊,這就亨通、有利,這樣看起來,不必要卜卦了,以謙虛的精神、誠懇的態度去做人做事,又何必去求菩薩呢?所以《易經》是透過宗教的迷信性質,來告訴人生的道理。
中國文化的教育精神
“象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這要有智慧,有險的地方要止步,不要再亂闖,如果還不信邪,不止步,衹有死路一條,這是蒙卦的現象。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
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孔子解釋上面的卦辭說:卜到蒙卦是亨通的,因為行為思想,把握了時間,得其中道,不偏,自然亨通。這個卦為什麽是“行時中也”?因為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這個蒙卦是陽卦,六爻中衹有兩陽爻。以男女為喻,一群女孩中,衹有兩個男於,其中一個上九是老頭,另一個是九二爻,還很年輕,又得其中,正在坎卦的中爻,像二十幾歲的青年,最剽悍的時候,而且亦得其位。位就是空間。《易經》告訴我們,任何東西得其時,得其位,當然是亨通的。至於“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孔子說是“志應也”,意志、思想、感情相通。從卦象上看,上下交互相連都是好的,所以上下相通是好的。“初筮告,以剛中也。”初筮告,是因為下卦坎卦的陽爻得其中,陽剛得中,誠誠懇懇,爽朗、坦白,當然得到答案。“再三讀,讀則不告”,把九二爻另外放到任何位置都不對,最後孔子作結論:“蒙以養正,聖功也。”所以中國文化的教育思想、政治思想,都取用這個蒙卦。所以中國古代的教育,以人格的教育為主。現在不同了,現在是生活的教育、技術的教育,古代教育的目的在“養正”--完成一個人格,這是聖人的事業,是一種功德,不是今日動輒講“價值”所可比擬的了。
中國文化的教育哲學思想,蒙卦裏包含了很多,但不是全體,而且蒙卦的教育思想哲學,不屬於現代教育思想哲學的狹窄範圍以內,中國文化蒙卦的教育思想,包括政治也是教育,中國古代是政教不分的,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這就是政教不分的道理。全國的領導人就是大傢長,就有教育全民的責任,這是中國古代觀念的一個重點。尤其在蒙卦中還看到,中國古代不但政教不分,而且還包括了現代的法治,就是所謂“刑教”,包括了法律的管理,刑教不分。譬如犯了法判罪,罪有輕重,在《易經》蒙卦的思想,判刑也是一種教育,如傢裏孩子犯了錯,衹好責打幾下,這也就是蒙以養正的《彖辭》觀念。
行到有功方為德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這個卦的現象,上面是艮卦,下面是坎卦,如畫圖勉強解釋,上面是高山,下面是湖水。至於蒙,如杭州的西湖,或者湖南的洞庭湖,早晨起來,一片水蒸氣上來,蒙蒙的把山都遮住了,這就是蒙的現象。這是物理世界的自然現象,以這樣來看蒙卦,就叫作“象”。這裏《彖辭》不說湖沼,說山下出泉,泉水從地下冒上來,我們研究卦象,先暫不看卦而在腦中構成一個景象,山水蒙,那麽景象是一個山,下面出水,透過了這個現象,對人文文化得了一個概念,效法這個卦的精神--果行、育德--這是兩個觀念,行為要有好的成果,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行為要有結果為果行。讀書人經常說:“救國救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衹講理論不行,要問有沒有做,有沒有事功,沒有則不算果行。那麽蒙卦的果行是什麽?是育德,教育,養育,對於人,對於萬物,要施給,養育得到成果,上古時“德者得也”,德字的意思也是好的成果,就是透過這個卦象,牽到人文文化上來,人要效法蒙卦的精神,做到果行育德,如大禹治水,就是果行育德。
這個人文思想和這個卦象有什麽關係?這是三代以後把這種人文思想套上去的,因此山高水深、源遠流長、飲水思源等等都是這觀念來的。
可是與《彖辭》比較,又完全是兩回事,這中間就有考據問題了;不管考據,也是兩個不同意義,或者深度不同的兩重意義。
再看爻辭,並沒有一個係列,不是一個係統,歷來對《易經》的註解,都有“《易經》是對的”觀念為前提,即使《易經》上解釋不清楚,也想盡辦法找理由附會上去。
刑法與教育功能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就是刑教、刑法。“發蒙”這兩個字很有道理,因為山下有水,凡有水就有水蒸氣,接下來“利用刑人”,不知扯到哪裏去了?這個現象是拿來講政治法律的道理。人犯的錯,沒有辦法教化,衹好用刑。這個“利用刑人”的“利用”一詞,不是現代觀念的“利用”,現在說“利用某人”是一句很壞的話,至少在道德上犯了罪。在《易經》上常有“利用”這兩個字,並不是壞意,這兩個字要分開。《易經》上的“利用”,意思是用得對人有利。如“利用刑人”,是說用刑法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但是有利。因為人類中有些人不聽好的教化,打他一頓就聽了,但是與第一爻的發蒙有什麽關係呢?當然古人的解釋,拼命設法拉關係,我們不去管古人的註解,先看原文:“用說桎梏”。“說”也是《論語》“不亦說乎”一樣“悅”的意思,人受了桎梏,還有什麽快活?因為這是教化,就是蒙以養正,犯了罪受懲罰後。因此教化過來,就是很高興的事,“以往吝”卜到這個卦,是倒媚的,不必去做了。
蒙卦一推到人文文化上來,變成了這樣,這個爻辭是文王作的,在當時和現在廟裏的簽詩一樣。這個現象是一個人在中間,上下都是睏難,都是陰,到了二爻上去是震發、開發的現象,再往前,處處都是坷坷坎坎,不順利,因此爻辭是這樣一個說法。如詳細研究,要看焦贛作的《易林》。後來假藉邵康節作的河洛理數的卦辭,他所講的這一爻,不用這個東西,所以古人很高明,推翻了《周易》,自己獨創一格。據我的研究,他們早有發現,這個卦的爻辭,欲作什麽解釋,都有理由,但是古人對於聖人,一輩子很恭敬,不敢說一句反對的話,因此衹有自己創作,但也是根據《周易》的係統來,可是解釋不同。大傢拼命在講易學,其中有沒有改革的創作,沒有註意到。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唐宋以後,將犯人拿去殺頭,執行死刑叫作“正法”,這個名詞是《易經》這裏來的,但是這裏的“正法”並不是指殺頭處死刑。正是正,法是法,當人有不對的地方,犯了錯的時候,應該處罰的則處罰,以法來糾正人的錯誤,是教育的意思,同蒙卦的本身原理並沒有錯。這卦的現象,用來站在教育的立場,來講刑法為所謂“利用刑人”,是使人得正的方法。這是蒙卦第一爻,來得那麽兇,等於以刑法治世,主張法治的精神。如果斷章取義說蒙卦初爻主張以法治天下,沒有錯,但整個卦說起來,問題就大了,到第二爻說法又變了,係統不同了。
易理的平淡與神秘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剋傢。象曰:子剋
傢,剛柔接也。”
如果卜卦卜到這一爻動,大吉大利,是討老婆的好卦,不但討到好老婆,而且生得好兒子,將來大振傢聲,前途無量,後福無窮,就是這樣好,這和上面第一爻剛剛相反。當然這一爻是陽爻,代表男性,前面四個陰爻,有四個女的等他,自然討到好老婆,就是這麽個道理。說《易經》是大學問,其實就像小孩玩耍,但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學問,都是小孩子在玩的。我發現一個道理,任何人的一生,沒有離開他幼年幻想的範圍,如周歲的小兒,在一堆玩具中,喜歡取刀,長大則為武人,或說這是迷信,但剝開迷信的外衣,其中有高深的學理,這是下意識地表現了他的稟性。總之,最高深的學理,都是小兒玩的,佛學裏對於世界上的學問,稱為“戲論”--兒戲之論。假使從這個觀點看《易經》,也衹是“戲論”而已。所以我們研究學問,也並不需要“高推聖境”,對聖人的東西先把他崇拜起來,然後從那崇拜的路上,自己蒙蔽了自己的智慧,硬往那裏湊,就劃不來。研究這些東西,頭腦科學,不崇拜古人,也不輕視古人,如蒙卦的包蒙,這裏內卦為坎卦,在後天卦裏,離卦是陽性,坎卦是陰性,如以陽卦多陰而論,坎卦又為中男,前面又有許多陰爻在,包蒙就是陽爻被包在陰爻裏,所以吉,子剋傢,因為是中男,《彖辭》是解釋“子剋傢”這句話,因為是剛柔相接,陰陽相合。另一說,交互卦的接法,這一陽爻與上兩交接,變為震卦,是長子。
秋鬍戲妻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
不順也。”
說到這一爻,想起古人中一位大傢了,就是宋代有名的朱熹朱夫子,那是不得了的人物,在專製時代,如果像我這樣隨便批評朱熹,就早應該殺頭了。在明朝以後正式規定考功名要以朱熹的註解為標準。朱熹研究一輩子《易經》,他對這一爻的解釋妙得很。他說,如果卜到這個卦,不可以討太太,至於“見金夫”,他說是秋鬍戲妻的那個樣子,這個女人的後面有一個情人,就是她的前夫,真不知朱熹這個話從何說起?何以叫作“見金夫”?套用起來,牽強附會的多了。我們知道坎是西方之卦,西方屬金,夫是由第一爻是陰性,陰性的後面是陽性這裏來的,所以從後面跟了一個男人,這樣的太太去娶她幹什麽?這個男人是西北人,或者是她西邊的鄰居,像這樣的解釋還可以勉強上去,一定說拿了黃金做情人,在法律上罪證不足,該是不起訴處分,這種解釋是不成為理由的。“不有躬”如果勉強討這個太太,連命都不能保住,躬者就是身體,命都保不了,無攸利,沒有什麽好處。
這個解釋不知說些什麽?明明是山下有水叫作蒙卦,卻出來那麽多的故事,每一爻都不同,每爻來編一個不同的故事,看看蠻有味道。宋朝一個儒傢楊萬裏,也是一個詩人,就用歷史的事情來解釋《易經》,看來也蠻好玩(楊萬裏字誠齋,著有《誠齋易傳》二十捲)。
《彖辭》的“勿用取女”這句話,是說這一爻隨便怎麽走都不順,坎坷很多……
“六四,睏蒙,吝。象曰:睏蒙之吝,獨遠實也。”
為什麽是睏蒙?時間不同,位置不同,一個程序一個程序來,六爻的變動,就告訴我們一個人生,所以到了六四,睏蒙,受睏了,上下都不好,都是陰氣,等於山水之間在起蒙霧了,萬事不通,都不好。所以《彖辭》說,睏蒙這一爻是不對的,因為陰陽不能調和均衡,上面的老陽夠不到,下面的陽爻也隔開了。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面看到各爻,先受刑罰,後又娶太太生兒子,在中間還有個女人,還有姘頭,還有走不通的路,到這裏生出孩子來了。這一卦有利於年輕人,大吉大利。但要註意,老頭碰到這一卦,不大對頭,因為不童蒙了,要童蒙纔吉。《彖辭》的解釋,童蒙之吉,是順利得很,因為這一爻動,陰變陽,上卦就變成龔卦了,所以順以巽。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當土匪去搶別人不行,別人當土匪去防禦他則有利,如果打仗,主動去攻擊不行,衹能防禦攻擊。別人來打擊,他必敗,去打擊別人也會失敗。是這樣的現象要安靜不動,要防禦,不能攻擊。《彖辭》解釋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上下順,在象上防禦的工事都做好了。
現在回轉來檢查,蒙卦的《彖辭》和《彖辭》有矛盾,並不完全一致,六爻的解釋有那麽多不同的東西,不成係統地湊攏來,所以我們須知《易經》在最古老的時候,是沒有這些詞句的,就衹是一橫為陽爻、兩橫為陰爻的圖案,用來卜卦。上古的人文文化不發達,欲想求知不可知的一面,用這占卜方法,流傳久了,宗教迷信就成為人類文化的起源,人類任何文化都是這種宗教迷信--現代稱為神秘學為起源。中國到了夏、商、周三代以後,形成了人類文化,把這套東西拿來作如此解釋,這是研究學術的一個路綫。
需卦
第三卦需卦,第一卦是水雷屯,現在上卦是水,還沒有動,下面乾卦,水天是需卦。需字,用卦名本身的這個需字,來研究說文,上面在下雨,下面是一個而字,古代的象形字,“需”上面雨下來了,下面也在下雨,一層一層的雨下來,就像這需字一樣,為什麽叫需?人類於日光、空氣、水,一樣缺不了,當然需要,需的文字本身,就是這樣解釋,尤其農業社會,有形的東西,水最重要,可是這個卦名,是誰替它定的,則不知道。甚至卦名是在哪一個時代定出來的,也是問題,這是我們要註意的。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乾、坤兩卦的“元、亨、利、貞”四個字,到了後面的卦,“元”字都去掉了,最好的是“亨、利、貞”三個字,乃至有的卦,衹有其中兩個字或一個字,這個卦還和屯卦一樣有“亨、利、貞”三個字,那麽“有孚”的意義是什麽?古人講易理的解釋“孚者信也。”有信,言而有信,古人這個解釋不通。所謂“孚信”,孚字原來就是“老母雞孵小雞”的意思,孚字上面是雞爪,下面一個兒子,小雞快出來了,為有孚,有信用了,所以後人藉用這個字,意思就是信,後來又加卵為孵了。“光亨”光當然亨通,光一亮,什麽都看見了。“貞吉”正就大吉,有利沒有利?有限度的利,要過河,過黃河,過長江,出海過海洋有利,假使組織航運公司,卜到這個卦會發財,做交通事業也會發財。為什麽這樣說?外卦是水,水在外面,天在內(這個天是抽象的),那麽水就有利了。
“象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睏窮矣。需,有孚,
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需的意義就是需要,我們看了孔子的《係傳》就知道。這一卦險在前,平面來講,前面是坎卦,坎也是坡坎,也是大水,但是“剛健而不陷其義”,本身陽剛之氣太多了。後面乾卦,三爻是陽爻,而坎卦本身中間亦是陽爻,雖然有危險的現象,因為剛健不會跌倒,以這個意義來講,不會受國走絶路。為什麽有孚、光亨、貞吉?因為這是一個好卦,後卦是前卦的天,海闊天空,而坎卦的陽爻,得其中位。“利涉大川”衹要涉,往前面去,就有很好的成果,這是《彖辭》對卦辭的解釋。
《彖辭》、《彖辭》的矛盾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這與《彖辭》不同,而說雲上於天是需,畫面兩樣。《彖辭》解釋前面是一片水的平面圖,《彖辭》的畫面是立體的,天上面都是雲霧,它說這個卦是叫我們上館子,不但上館子,還要作樂。我們就發現《彖辭》、《彖辭》是矛盾的,對聖人不好意思說他矛盾,姑且說是兩重意義,這樣兩重不同的意義該怎麽辦?這且暫時擱在這裏。
需卦爻辭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
無咎,未失常也。”
需於郊,是根據《彖辭》“雲上於天”下雨,夏天熱得要死,希望下一場雨,結果下了,可是“及時雨送(宋)江”,下到外面去了。需於郊就是雨下到郊外去了,引用這個現象來講人文文化哲學,則“利用恆”要恆心,萬事要用恆心,卜到此卦,表示有消息,但慢慢來,要有恆心去做,最後有好結果。“無咎”,沒有毛病,沒有過錯,《彖辭》對於爻辭,用人生哲學的道理來解釋的。需於郊是要有恆心慢慢來,“勿犯難行”,遇到特別的睏難,不要浮躁去衝破,知道不對退回來,等機會。“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怎樣說無咎是因為未失常,這個卦初九爻動,動得很正常,假如卜卦初九爻動,就變成了水風井卦,現象變了,初步有受睏之象,但是不壞。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
言,以吉終也。”
第二爻,這陣雨下到沙灘上去了,立即幹了。卜卦的意思,是有口舌,是非多,但小事沒有關係,別人誹謗、批評,不用怕,最後是好。《彖辭》說:“需於沙,衍在中也”,一陣雨,下到沙灘裏,就漫衍開了。“雖小有言”,人傢的閑話像下雨一樣,滴滴答答,囉嗦,但最後還是好的。為什麽最後是好的?因為第二爻動了,變成水火既濟卦,所以卜卦有時取其動,有時取其不動,其間如何取法?則在各人的智慧,如夜入黑房要開燈則取動,天氣轉冷了需關上冷氣,則取不動的靜象了。
“九三,需於泥,緻寇至。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緻寇,敬
慎不敗也。”
到了第三爻變討厭了,雨下在泥土地上,都是爛泥地,路都不能走。這個卦有危險的現象,如果在前方作戰,擔心敵人要來攻擊了;如作小偷的,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泥濘會睏人,所以土匪在這時行劫。《彖辭》解釋說:“需於泥,災在外也。”為什麽說災在外?因為第三爻動了,內卦變成兌卦,水澤節,水上加水,要節制了。“自我緻寇,敬慎不敗也。”有敵人來攻擊,也是自己內部問題,把敵人引過來,所以要敬慎處理,不會失敗,但不敬不慎還是要失敗的。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卜到這個卦,有流血的事,在哪裏出血?大部分在耳朵,因為坎為耳,這是外卦坎卦的初爻動,所以《彖辭》說“需於血,順以聽。”怎麽是順以聽?第四爻動後,外卦倒過來就是巽卦,另一觀念看,這一爻蠻牽強的,可是古人研究《易經》,把這些牽強的當寶貝,當真理,拿來打轉,轉了一輩子五六十年,精神心血都轉在裏面。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在九五爻就好了,有酒食,有人請吃酒筵,大吉大利。《彖辭》說:“酒食貞吉”,是因為九五爻,在中正之道,這一爻是陽爻,前後都是陰爻,是外卦的中位,重卦的第五位,至中至正的位。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象曰:不速之客來,
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這個卦很妙,古書上很多人,早晨卜到這個卦,都叫傢人準備,有不請自來的客人將要來訪,可是對於這三位客人,對他恭敬客氣,就大吉。《彖辭》的解釋是說,上六爻動了,雖然不當位,但本身是水天需卦,沒有離開坎卦的本位,所以也沒有大錯。但這三個客人從哪裏來的?既不是先天卦,也不是後天卦,這三人到底從哪裏來?是下卦的乾卦跟着三個陽爻。
從這裏看,《易經》就是這樣,沒有什麽了不起,可是許多人不管《易經》的本文,衹在六十四卦的象數上去發展,也是有他的道理,至於本文會了以後,姓張的可以寫“張易”,姓李的可以寫“李易”。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我們要對於卦辭、爻辭作進一步的研究,可以參考一本書--《易林》,焦贛著的,商務印書館出的一個版本比較好。他對於六十四卦卦辭和爻辭的內容,又有不同的說法,這是他把《易經》研究通了以後,真正照文王的觀念而來的一套思想。有些人卜卦,比較正確的,也用《易林》的內容,鬍適對《易林》也作過考據,文字亦很美很妙,大傢可以參考。
學《易》與用《易》
至於我們要對每一卦、每一爻作再深一層的研究,據我現在所瞭解,便不是那麽簡單了,必須研究中國古代天文學,也叫作星象學--天文現象,二十八宿星的躔度,同每一個卦所代表的星座,每一星座在某一躔度上和其他星座所發生的關係,構成了一個現象。譬如說北斗七星,那七顆星如何像一個鬥?是人類觀察天文,把那七顆星連起來,畫出來像一個鬥。如西方人講天女星,是神話的構想像一個天女,實際上沒有,衹是把一些星星連起來的虛綫,大概像一個天女,那就如《易經》所說的“象”。現在西方的天文學那麽發達,也離不開星象,這個星象學和現代的太空學分兩路了。一路是實際研究追查每個星球在天體裏的相互關係,是天文走到太空方面去了;一路是研究追查星座和地球發生的影響關係,而構成抽象性的對人類活動的作用,這就變成星象學。星象學有印度的、埃及的、中國的、西洋的,各個係統不同,但大致上原則還是一樣的。可知《易經》每卦每爻的意思,是由星象學來的。漢朝有名的《京房易傳》,把這個要點藏在裏面,沒有明指出來,等於對後人留了一手。後來到了宋朝《易經》的大傢邵康節,所謂能“前知五千年,後知六萬年”,就是從這個星象係統來的,所以他敢吹這個牛。那麽我們知道中國的天幹、地支、五行、八卦,都是歸納了非常復雜的星象學,化繁為簡變成一般人都能懂得的抽象東西。因為一般人不知道天幹、地支、五行、八卦的來源是星象學,就認為是江湖術士,實際上江湖術士的這一套,基本上有其最高深的中國文化作背景。
所以不要看了《周易》的各種解說,就衹在《周易》上轉圈子,我個人認為這樣毫無用處。近幾年來研究《易經》又是一窩蜂,在我看來,衹這樣打圈子,研究死了也沒有用,對國傢、對文化不會有貢獻。唯一的用途,退休的人沒有事做,鑽進去蠻舒服,要真正有用,要有科學精神,而不是以現代的自然科學硬套上去,這是我個人到今天為止,很深切的體會的。易學是高深的,欲真的把它變成為有用的,必須如此。沒有做到實用,還是抽象化的偏重在思想方面,換言之衹是偏重於哲學方面,是虛玄的,實際無用。所以研究《易經》,千萬不要鑽牛角尖,古人也如此,《易經》的著作本身,是了不起,可是有沒有用?此身都不能飽,如此而已。除非把古人的書都看懂了,都記得,然後推開,再找本文,或者有一點用處。至於講道理,像宋朝以後理學家們講《易經》的道理,我素來不大註重,如剛纔說的那一些,每一個爻辭拿出來解釋,都可以寫一本書,可是有什麽用?有時候還會誤人,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乃至寫一點小東西,一個字都不敢亂寫,寫出來是快意,但是如果偏差了,那個後果就不堪設想,所以不敢輕易下筆。古人著書就這樣嚴謹,現在的人不管這些,發表了再說,後果如何不考慮,這是古今不同處。
卦序的問題
上次說到屯卦時,引發了《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為什麽要這樣排?這是一個大問題,我是一直到現在認為還沒有得到最圓滿的答案。這裏在講下一個卦之前,必須先把《序卦傳》提出來討論討論,這個《序卦傳》,就是古文上常說到的孔子贊《易》--這個“贊”就是參贊,幫助《易經》的研究。--孔子贊《易》有“十翼”,就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十種著作,稱為“十翼”,包括《彖辭》(隨經分上下)、《彖辭》(隨經分上下)、《文言》、《係辭》(上下傳)《說卦》、《序卦》、《雜卦》等十種著作。古人傳統的說法認為都是孔子作的,《序卦》就是卦的次序,這一篇很重要,但與象數的關係較少,和中國文化哲學思想的關係卻大了。過去大傢都忽略了這一點。我之所以再三提到《周易》的卦序為何這樣排列,因為這是一個大問題,千古以來有不少人在研究,而在我認為那些答案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時我們也看過孔子對序卦的說法,也衹講了《易經》的理,沒有講象數。孔子的《序卦傳》以人文思想講卦名的理,講為什麽叫“屯”?為什麽叫“蒙”?但要註意到,當伏羲畫八卦的時候,還沒有文字,那麽孔子所講的易理,對於為什麽這樣排列的理由,似乎也並不充分,所以這也是一個大問題。
推開《周易》,對於邵康節的道傢易那個係統,關於六十四卦的排列,我也很滿意。乾為天,天風女後,天山遁,一路排下來,非常有道理,可是《周易》不是照這個順序來的。《周易》的係統到底怎麽來的?並沒有解决,這個係統的基本問題沒有解决,拿來亂套學問,我認為不成其為學問,所以內心一直對《周易》認為是個問題。
六十四卦在上古的排列,道傢另有一個排列方法,可是我研究的結果,也不準確,但它的用法蠻對,它是把一年十二個月,配合十二闢卦,每卦代表一個月,一月三十天,六十四爻相配合,以每月初一的早晨配屯卦,晚上配蒙卦,初二的早上是需卦,晚上是訟卦,這樣依《周易》的卦序次序來配,六十四卦除了乾、坤、坎、離四卦不用,餘下六十卦,每日兩卦,依照《周易》的次序配下去,這是道傢關於象數排列的方法。後世推測天文地理,未卜先知的方法,都是由這一套方法來的,用起來還是蠻對的。但是照道理,我還是不大同意。用起來代表天文一個星象的符號,變化行得通,理由可講不通。人類的文化都是這樣,如科學是講現實,現在發展到理論科學,就變成哲學了,哲學講理。反正事上對,理上不對,所以我常告訴大傢,天下事常常有其事不知其理,有的時候又有其理而無其事,那就是經驗還沒有到,要事理合一纔是真學問,所以卦序的問題值得大傢研究。
黑格爾的辯證歷史觀
講到這裏,我們先討論一個三十年代很時髦的問題--黑格爾的辯證歷史觀。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亦即所謂的“辯證史觀”,以觀念,批判歷史的發展。在幾十年前,我們受他這個歷史哲學的影響很大,現在它在西方的影響還是很大。現在全世界,包括歐美各大學,在歷史係新開一門歷史哲學的課程,把黑格爾的這一歷史哲學,算作歷史哲學中一門參考的思想,還沒有完全認為它是正統。因為歷史哲學在世界人類學術思想文化上面,還是在剛開步走的階段,它的目的就是在探討有了天地萬物人類,為什麽人類歷史會鬧成這樣?比如歷史上有幾個大問題,政治上民主也好,君主也好,獨裁也好,自由也好,無政府主義也好,各種各樣都實行過,可是哪一種能使人類永遠的太平?沒有見到過。以上這些主義在理論上都對,但事實上都不對,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又如經濟方面,為什麽貨幣有了以後,從貝殼到現在的鈔票,每一出來,一直衹有貶值,永遠沒有漲回去的時候,這是什麽原因?這是歷史哲學上的經濟問題。人類社會為什麽不能太平?為什麽不能平等?現在回頭來看,歷史哲學我們早就有了,《易經》就說過,而且比別人講的好多了。可惜沒有一個人去發揮,如果有人能把西方的唯物史觀和我們的歷史哲學研究到真的內涵,然後對世界的經濟政治發展融會貫通了,應該可以寫一本很好的書,那就對人類思想影響太大了。
現在再看我們的歷史觀,也可以說是孔子的歷史觀,包括了西方的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是心物一元,非常高明。但是要加以發揮,衹憑古文,現在這個時代懂的人不會多,這一點是需要大傢繼續努力的。
孔子這裏說的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次序,為什麽要這樣排列?這是我們要深思的。
孔子說創世紀的開始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
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第一句話就很妙,“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很自然,中國人說話,這樣就夠了。以文化來比較,這就是中國文化的不同之處。我們強調我們的老祖宗,像孔子思想的高明之處,這裏就衹說有了天地就有了萬物這麽一句話,沒有過問到宗教哲學,宗教哲學要討論到天地是誰造的?萬物又是誰造的?宗教傢說有個主宰造的,可是中國人不講這一套。假如說有個主宰造天地萬物,那麽這位主宰又是誰造的?中國人不談這個永遠沒有結論的問題。過去人傢說中國人沒有哲學,實際上不是沒有,而是非常高明,這等於佛學裏說的,釋迦牟尼講學說法,有四種方式,其中一種為“置答”,就是某一問題不需要討論,先放在一邊,孔子這裏的第一句話,就是置答的方式,不是不懂,第一句話就是從人文文化開始,這就是我們文化的特色。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就是充滿天地間的為萬有,古文中稱萬物。要註意,我們上古時代所用的“物”字,並不是專指現代唯物思想的物,而是有了“東西”,而“東西”也是包括心物一元,是抽象的,充滿天地之間的,就是萬物。這裏開始就是乾坤兩個卦,乾、坤代表了天、地。乾坤以後就是屯卦,因為屯的意義就是“盈”,是充滿了,第二個意義“物之始生也”,前面說過,屯字的象形,是草下面長了根,上面剛剛出頭,萌芽的現象,表示萬物開始生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部份 | 第二部份 | 第三部份 | 第四部份 | 第五部份 | 第六部份 | 第七部份 | 第八部份 | 第九部份 | 附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