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   》 第八回 宋高宗金陵即位      熊大木 Xiong Damu

  卻說嶽飛次日部領衆軍,在李固渡平川間排下陣勢,遙望見金傢一座軍營,緊靠河邊屯紮,沿河俱列旗幟,,各有營寨,衹不見金兵來往,不知何意。嶽飛曰:“此金將知我軍來,按兵不動,待我兵過了渡,卻舉暗號,那時人馬方出,與我敵對。
  爾等且照各營守禦,待我對敵之時,隨機應變。”嶽飛號令未畢,忽沿河甲光映日,旗影翻天,早有一員金將,一匹馬跑出營來。飛視其人,黑臉剛須,睜開環眼,乃金將完顔帖木兒,大叫一聲:“宋傢不怕死的,敢來爭我李固渡?
  守陣者出馬!”衹見宋陣門旗開處,一將當先,乃嶽飛副將吉倩出馬。吉倩更不打話,舉槍直刺。完顔帖木兒拍馬舞刀來迎。
  二騎相交,戰不到十合,完顔撥馬望本陣逃走。吉倩見金兵陣動,勒馬從後趕去。將近金營,完顔放起信炮,衹見四下伏兵盡起,把吉倩圍在垓心。吉倩見氣勢不利,撥回戰馬突圍而出,直奔回宋營。完顔率金兵亂殺將來,正遇嶽飛救應軍到,阻住金兵。嶽飛怒氣激烈,大駡曰:“羯奴不順天道,興兵侵我中國,苦我生靈,今日早早席捲而退,萬事皆休。如不然,立教爾輩身膏草野,命沒黃泉!”完顔帖木兒大怒曰:“爾宋傢有甚強將,敢出大言!”舞刀直奔嶽飛。嶽飛舉槍來迎,戰上數合,嶽飛賣個破綻,虛掩一槍,往東南便走。完顔帖木兒不捨,一 直趕來。嶽飛看其來得近,按住金槍,綽起鋼鞭,望金將當門打下。完顔帖木兒措手不及,翻身便倒,衹見眼睛突出,腦髓迸流,死於馬下。嶽飛既打死完顔帖木兒,驅動衆軍亂殺,殺死金兵僵屍數裏,奪得輜重牛馬無算。嶽飛鳴金收軍,遣人報知康王,請車駕過李固渡。
  卻說康王得嶽飛捷音大悅,重賞其功,轉升飛為成中郎,下令大軍過了李固渡,進大名府屯紮。忽羽書馳報,東京圍困將危,作急會兵來救。康王聞此消息,與衆將議曰:“目下大軍尚未來到,東京求救仍緊,爾衆人有何高見?”劉浩出曰:“臣願先領兵救東京之圍,大王可會集軍馬,隨後赴應。”康王曰:“必須得一智勇之將副之乃可行。”言未畢,班將中轉過一人出曰:“臣雖不纔,願與劉浩同往。嚴康王視之,見其人身長七尺,腰大數圍,面如傅粉,唇若抹朱,鼻似懸膽,眼相刀裁,端的智勇並兼,武文皆會。此人是誰?乃是成中郎嶽飛也。康王一見大喜,曰:“得君同往,寡人無憂矣。”賜酒三杯,着與劉浩齊救東京。以嶽飛為前部先鋒,劉浩為前部主將,點起馬步精兵一十萬,即日起行。
  劉浩二人領命,辭康王,出離大名府,部衆軍分作三隊,望東京進發。將到渭州,紮下營柵。劉浩謂嶽飛曰:“將軍可乘我戰馬,帶領百餘騎,往黃河邊境上哨探金兵聲息如何,然後我這裏方好進兵。”嶽飛即辭別主將,率領人馬,前到黃河北岸。暫將人馬休息片時。彼時黃河已凍,金兵忽然大至。衆人驚恐,便欲勒馬奔回本營。飛謂衆曰:“金兵雖衆,不知我之虛實。我若回走,使賊人知我兵少勢虛,乘衆來追,我等死無葬身之地。今趁他人馬纔過黃河,隊伍未定,偶然遇我,不知我有多少人馬,爾等紮住了陣腳,各下馬蘇歇,觀我殺之,必然取勝。”嶽飛言畢,騰身上馬,單刀匹馬,衝入金傢營裏來。正遇一員梟將,舞刀而前,望嶽飛面門砍下。嶽飛大怒,更不打話,用神力將刀直砍將去,衹一下,不想正中虜將的刀,入刀有一寸多。正在搖拽之間,那嶽飛再展神力,把刀拽出來,衹一橫,剛過去把虜將的頭連甲帶頸砍落塵埃。鬍兵見殺了主將,各亂散逃走。嶽飛砍了首將,見其陣亂慌,催動戰鼓,衆將一齊嚮前,殺得鬍兵屍橫曠野,血流成渠,衆軍願倒戈納降者聲震山嶽。於是,嶽飛鳴金收軍,奪得馬匹輜重不可勝數。
  回見劉浩,具以破賊之事說遍,且將衆軍功勞逐一記之,犒賞已畢。劉浩將嶽飛功勞奏聞康王。康王大喜,升嶽飛為秉義郎。
  於是移前後軍馬,屯紮於濟州,不提。
  話分兩頭。卻說金國遣吳開、莫儔入京,集百官議立異姓。
  執僉書樞密院事張叔夜、御史中丞秦檜,以去時推立異姓,衆莫敢出聲。久之,計無所出。王時雍問於開、儔二人,微言敵意在張邦昌。時雍未以為然。適宋齊愈至自金營,書”張邦昌“三字示之,時雍乃决,遂以張邦昌姓名寫入議狀。張叔夜不肯署狀,且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因移書金師,請立天子以慰民望。金執置軍中,太常寺主簿張瀎、開封寺開曹趙鼎、司門員外郎鬍寅,皆逃入太學中,不書名。王時雍諭衆以立邦昌意,衆唯唯,獨太學生難之。範瓊恐阻折,遣歸學捨。時雍先署狀,以率百官。御史馬伸乃與御史吳給,約秦檜共為議狀於金師,極言願復嗣君以安四方。且諭張邦昌當上皇時事宴遊,黨附權姦,蠹國亂政,社稷傾危,實由邦昌。金人怒,執檜去。
  丁酉歲,金人奉册寶至,邦昌北嚮拜舞,受册即位,國號大楚。
  遂升文德殿受賀,遣閣門傳令勿拜。王時雍率百官遽拜之,邦昌但東嚮拱立。閣門捨人吳草率內執事官數百人,皆先殺其妻子,焚所居,降舉義木金門。範瓊詐與合謀,令悉棄兵仗,乃從後襲之,殺百餘人,捕革並其於皆殺之,又擒斬十餘人。是日天日無光,百官慘然。邦昌亦變色,唯吳開、莫儔、範瓊等欣然以為有佐命之功。邦昌心不安。唯時雍每於邦昌前言事,必稱”臣啓陛下“,邦昌斥之。時雍勸邦昌坐垂拱殿以見金使,呂好問曰:“宮省故吏,驟見禦正衙,必有不憤之意。倘有不測,奈之何哉。”於是邦昌心中疑懼,恐生後患,尊哲宗廢後孟氏為元佑皇后垂簾聽政,遣使奉迎康王於齊州。先是,呂好問謂邦昌曰:“相公真好立耶?抑姑塞敵意而徐為之圖也?”邦昌曰:“是何言也?”好問曰:“相公知中國人情所嚮乎?
  特畏女真威耳。女真若去,能保如今日乎?大元帥在外,元佑皇后在內,此殆天意。盍亟還政,可轉禍為福。且省中非人臣所處,為今計者,當迎元佑皇后,請康王早正大位,庶獲保全。”癸卯歲,邦昌乃尊元佑皇后為宋太後,入禦延福宮,而遣人至濟州請康王。好問又謂邦昌曰:“天命人心皆歸康王,相公先遣人推戴,則功無在相公右者。若撫機不發,以致他人聲罪緻討,悔可追耶。”邦昌乃復遣謝剋傢往迎。康王不允,謝剋傢曰:“張邦昌知天命人心皆歸大王,遣臣迎大王往金陵即大位。”王意未决。將帥中轉過副元帥宗澤曰:“張邦昌陰與金人結交,而即偽位。今日此賊恐天下共誅之,故有此請,其言未可深信。伏望殿下開府於南京,其金陵乃祖宗受命之地,取四方之中,容易漕運。”王允其請,就命宗澤部領各營將士,護駕南行。以辛彥宗為先鋒,統製丁順副之。祁超為前軍,統製王澈副之。張瓊為左軍,統製孔彥威副之。張瀎為中軍,統製趙俊副之。苗傅為右軍,統製劉浩副之。範實為後軍,統製張換副之。復命楊惟中都統製,即日整點人馬起行。次日,康王大軍正行之際,鄜州路經略使張深、陝州守臣劉光世領兵從陳州來會。二人拜見康王。康王大悅,即封光世為都提舉。車駕到虞城,西道都總管孫昭遠等領兵相會。
  五月癸未,康王兵到南京應天府。次日,王詣鴻慶宮朝見諸臣,各依序而列。有徐秉哲等送法服冠冕乘輿車駕到,張邦昌亦到,朝見康王,伏地號哭請罪。康王撫諭久之,因曰:“卿之事,吾已知矣,不必再敘。”邦昌拜謝。衆臣復進議勸康王即位。康王因見衆臣力請不已,以是年五月庚寅朔旦即皇帝位於南京,廟號高宗皇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斡離不舉兵南寇第二回 李綱措置禦金人
第三回 師中大戰殺熊嶺第四回 金粘罕邀求誓書
第五回 宋徽欽北狩沙漠第六回 宋康王泥馬渡江
第七回 嶽鵬舉辭傢應募第八回 宋高宗金陵即位
第九回 李綱奏陳開國計第十回 嶽飛與宗澤談兵
第十一回 嶽飛計劃河北策第十二回 李綱諫車駕南行
第十三回 宗澤約張所出兵第十四回 宗澤定計破兀朮
第十五回 黏沒喝京西大戰第十六回 宗澤大勝兀朮兵
第十七回 高宗車駕走杭州第十八回 苗傅作亂立新君
第十九回 張瀎傳檄討苗傅第二十回 韓世忠大破苗翊
第二十一回 洪皓持節使金國第二十二回 鬍寅前後陳七策
第二十三回 嶽飛破虜釋王權第二十四回 兀朮大戰竜王廟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