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融股票 》 解析華爾街崩盤的基因:華爾街戰爭 》
第8節:大崩盤(7)
羅慰年 William Luo
吳垠 Wu Yin
突然有了回光返照。雷曼兄弟從歐洲央行獲得了一筆藉款,這筆藉款至少有一部分是通過其在法蘭剋福的業務部門獲得的,因此沒有引起市場的廣泛註意。當然,雷曼兄弟也不希望市場註意它的藉款行為。至少,那不是一個什麽光彩的行為。
與此同時,市場對雷曼兄弟財務狀況惡化的憂慮一直在不停地擴散。9月初,雷曼兄弟持有股份的倫敦大型對衝基金GLG Partners越來越對雷曼兄弟感到擔憂。而福爾德就一直沒有閑着。他像一個遊方僧到處化緣求貸。臨近9月5日時,雷曼兄弟從韓國産業銀行(Korea Development Bank)融資的努力宣告破滅。9月9日,這一消息透露後,雷曼兄弟的股價暴跌了45%,為有史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9月10日清晨,雷曼兄弟召開了投資者電話會議。在此一天前,一匿名對衝基金客戶開始從雷曼兄弟撤出資金。這時,雷曼兄弟的債券評級依然很高,不過,摩根大通卻越來越感到擔憂。作為雷曼兄弟的“清算行”,摩根大通充當着雷曼兄弟及其客戶之間的金融中間人。
次日,電話會議繼續召開,披露重組計劃。有些銀行傢建議雷曼兄弟不要舉行電話會議,他們警告說,市場上有很多有關雷曼兄弟公司金融狀況的公開質疑,開會可能把這種質疑變為一種公開的認可。當然,固執的福爾德沒有聽別人的忠告。福爾德在雷曼兄弟財務緊急的情況下,仍然剛愎自用。早在2008年9月11日前,雷曼兄弟信用違約掉期(CDS)的價格——1000萬美元債務損失的5年保險成本,從5月底的每年21.9萬美元飆升至80萬美元。客戶開始打電話、發電子郵件給雷曼兄弟要求撤資。雷曼兄弟努力滿足他們的要求,以免暴露自己的疲弱之態。
作為雷曼兄弟及其客戶之間的中間人,摩根大通比大多數外人更瞭解雷曼兄弟的睏境。9月11日,摩根大通旗下投行的首席執行長史蒂文?布萊剋午飯後就致電福爾德,他說:“為了保護公司自身以及其客戶,摩根大通要求雷曼兄弟提供50億美元的額外抵押。”而就在5天前,摩根大通嚮雷曼兄弟提出的50億美元抵押品尚未支付。福爾德說服布萊剋將價碼降到30億美元,而此前50億美元的要求仍然懸而未决。布萊剋派了摩根大通的兩名投資銀行傢前去討論融資計劃。摩根大通上門討債,剝下了雷曼兄弟偽裝強大的畫皮。
2008年9月12日,周五。當天下午,信用評級公司嚮福爾德警告說,如果雷曼兄弟沒有籌集到新的資金,它們周一將下調該公司的債務評級。這不啻為火上澆油,把雷曼兄弟放到火上烤,而且想把雷曼兄弟烤死。與此同時,在雷曼兄弟內部,恐慌情緒好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不斷加劇。雷曼兄弟公司的電話響個不停。太多的客戶打電話要求撤資,以致於雷曼兄弟手忙腳亂,無法適當地處理這些請求。公司的現金管理係統無法應付激增的撤資要求。理論上,雷曼兄弟公司的現金管理係統每天從倫敦等分支機構收回現金,次日重新發放出去。雷曼兄弟的紐約業務部門無法恰當地把錢轉入倫敦的賬戶上,使得該公司位於倫敦的主要歐洲分支機構2008年9月8日前基本陷入癱瘓。普華永道受聘幫助分析雷曼兄弟業務上出現的這一問題。普華永道分析,本應轉入雷曼兄弟倫敦分公司或其交易對手的50多億美元沒有按時到賬。這又反過來加劇了雷曼兄弟債權人的擔心和不滿。正所謂,倒起黴來,喝水都塞牙縫。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出版社 |
|
|
| 第1節:戰火紛飛的華爾街 | 第2節:大崩盤(1) | 第3節:大崩盤(2) | 第4節:大崩盤(3) | | 第5節:大崩盤(4) | 第6節:大崩盤(5) | 第7節:大崩盤(6) | 第8節:大崩盤(7) | | 第9節:大崩盤(8) | 第10節:大崩盤(9) | 第11節:大風暴(1) | 第12節:大風暴(2) | | 第13節:大風暴(3) | 第14節:大風暴(4) | 第15節:大風暴(5) | 第16節:大風暴(6) | | 第17節:大風暴(7) | 第18節:大風暴(8) | 第19節:海嘯襲來(1) | 第20節:海嘯襲來(2) | | 第21節:海嘯襲來(3) | 第22節:决戰華爾街(1) | 第23節:决戰華爾街(2) | 第24節:决戰華爾街(3)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