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北京地理之名傢宅院   》 曾經文人薈萃      佚名 Yi Ming

  雖然這所老宅以紀曉嵐故居命名,最初的主人卻並非紀氏,而是雍正年間的權臣、嶽飛第二十一代孫嶽鐘琪。但讓老宅告別默默無聞的卻是一代名臣紀曉嵐。他的一部《閱微草堂筆記》被魯迅贊為"雍容淡雅,天趣盎然",並因此奠定了這所老宅今天的名望和地位。紀曉嵐在此宅中前後共居住過六十餘年,
  直到1805年去世。之後,其子孫因在珠巢街還有宅院,便將此宅"割半賃"與黃安濤,此後屢易主人。上個世紀30年代,這裏是中國河北省委的秘密聯絡點和經費轉送地-劉公館。之後,著名的京劇科班富連成紮營於此。1958年10月1日,晉陽飯莊在此開業,此後再未有變遷。2001年10月,閱微草堂舊址修復工程開工,到2002年11月30日,修復一新的紀曉嵐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如今懸於門上的匾額即由紀曉嵐第六代後人紀清遠先生題寫。
  當代與紀曉嵐故居有着莫大淵源的還有數位偉大作傢,如老捨、曹禺、臧剋傢、張中行等,他們或曾在此祝壽、賦詩,或欣賞美景、品嚐佳餚,老捨就曾興之所至在此留下"駝峰熊掌豈堪誇,貓耳撥魚實且華,四座風香春幾許,庭前十丈紫藤花"的詩句。但老捨和諸位學者所熟悉的紀曉嵐故居與現在的這個故居卻又並不相同,那是呈倒"凸"字形,前三後五、前出廊的硬山頂式建築,前三間中間為門廳,左右兩間各以隔扇相隔為"耳室",後五間就是"草堂",東西通間,進深兩間。而現在的故居,西廂房已被拆除,東廂房也被改建成很有"現代氣息"的旅社,故居現存的衹有兩堂一園,面積不足原來的1/3,即便老捨先生重歸故地,恐怕也無從辨認。

    新京报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平淡裏涌出了波瀾壯闊之美彈劾嚴嵩的陣地鬆筠畫社的搖籃公車上書的開山之地
感悟北京思想的審美遠勝視覺的衝擊人頭攢動的"明星"老宅曾經文人薈萃
如今遊客如織感悟北京從"隱於朝"到"隱於潮"晚清文人理想曾在這裏激蕩
老屋墻上不見青磚也曾俯瞰萬日風雷會館裏的鄉土情誼感悟北京
宣南會館裏散發的文化味道屋寒瓦陋難掩盛門氣質宅院兩次目睹歷史開的"玩笑"老宅院裏也曾天翻地覆
梁啓超書齋感悟北京走近文化名門的幽深底藴在滿院墨香裏回首文豪走過的路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