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後西遊記   》 第七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      佚名 Yi Ming    天花才子 Tian Huacaizi

  詩曰:
   聖人何事欲無言,蓋恐因言失本源,
   清淨禪心非月指,糊塗佛法是風幡,
   但談果報何其妄,止望施財豈不冤,
   萬派千流徒浩渺,曹溪一滴是真源。
  
  話說大顛師,欲明佛法,別了韓愈,竟上長安,不一日到了,要尋個庵兒歇腳。此時,長安佛教正盛,各庵觀寺院巴不得有個老僧在內居住,或是講經,或是說法,皆可興旺山門。見了大顛人物奇古,言語清爽,皆殷勤接待,留他居住。大顛師看見繁華鬧熱,全沒僧傢氣味,轉不肯住,卻尋至城西,見一個小庵上寫“半偈庵”三字,門前一灣流水,幾株松樹,甚是幽僻,因步了入去,荒荒涼涼佛堂中,竟不見一人。立了一會,又不見有人出來,衹得穿入佛堂後面,叫一聲:“有人麽?”衹見香積廚走出一個老和尚來,看見大顛,忙迎到佛堂中問訊道:“老師何來?貧衲因廚下炊爨,有失迎接。”大顛道:“這等,驚動了!貧僧從潮州遠來,尚無棲止,欲藉寶庵一蒲團地為挂衲之所,不識老師肯容否?”那老僧笑道:“佛門庵院,凡是佛傢弟子都有分可住,怎說個容不容?衹是我看老師這等道貌,自是禪林尊宿,何不到洪福寺、化生寺這些大叢林安享,卻來此受寂寞?”大顛道:“寂寞正僧傢之習,安享非佛門所宜,故不敢去而願來此。”那老僧又笑道:“這乃是小僧疏懶人的念頭,怎麽老師不遠千裏而來,也是這般說?既是這等,請裏面坐。”遂邀大顛到他房裏,忙去取了茶來吃。茶罷,那老僧方纔問道。“老師大號?”大顛道:“小僧法名大顛。就問老師大號?”那老僧道:“小僧賤號懶雲。”大顛道:“長安寺院盡皆富盛,老師寶庵何獨冷靜如此?”懶雲道:“要寺院富盛,須得主師會講經募化。不瞞老師說,小僧雖做和尚,其實不通佛法。又性情疏懶,又不會募化,又不會講經,故此淡薄。”大顛道:“當今法師不知推尊何人?”懶雲道:“第一要算法門寺生有法師。他人物生得齊整,又口舌利便,問一答十,今上憲宗皇帝十分寵愛。前日因迎佛骨入大內,僧俗混雜,不成朝廷體統:惱了一位大臣叫做韓愈,上疏極諫,甚言崇佛之非。憲宗大怒,將韓愈貶為潮州刺史。生有法師因奏道:‘韓愈毀謗佛法者,皆緣天下人之不明佛法也;天下不明佛法者,皆緣不曾聞得我佛求來的這三藏大乘經文。也乞陛下敕天下寺院,皆敦請有道法師開壇講解。使天下佛法大明,則在朝自無異議之人也。’憲宗信以為然,遂降旨着天下寺院皆延法師講解。如今,長安城中大小寺院皆要立壇講經,此皆生有法師請的旨意有功,佛門所以推崇他為第一。”大顛道:“可知幾時講起?”懶雲道:“聞說明年元旦講起。”大顛道:“原來如此。”自此,遂在半偈庵住下。心下想道:“佛教今已盛極,若再令天下講經,這些俗講師定以果報施財為正解,豈不令我佛萬善妙法轉為朝廷治世之蠹?我既出山,豈容坐視!”恐怕不確,又到各處去訪問,人人皆如此說,方知是真。遂寫了一道表文,親自到朝門煩黃門官轉奏。
  此時,天子正然信佛,黃門見是和尚,不敢攔阻,遂接了,傳達進禦。憲宗皇帝衹道又是講經說法之事,忙展開一看,衹見上寫着:
  
  潮州府淨因庵臣僧大顛,謹奉表奏為請正佛法事:竊聞,我佛之教,蓋以清淨為本,度世為宗。清淨則宜無為,度世則宜愛衆。即太宗皇帝求來三藏經文,恐亦是清淨度世之意。近日,僧人貪愚者多,不識我佛清淨之心,惟以莊嚴外相為尊榮;奉佛信士,又不知我佛度世之理,惟以施財焚誦為信心;登壇說法,都又不達經文微妙之旨,又惟以延年獲福為引誘。流行既久,訛以傳訛,幾令我佛為貪財好佞之魁首,豈不冤哉!
  仰見陛下,心心是佛,念念慈悲。但惜庸僧不能靜宣德意,默沛皇仁,遍啓叢林,緻令清淨法門裝成喧闐戲局,甚非正道。今又聞降旨令天下講經,固陛下闡揚佛教盛心,但恐講解不明妙義,終以延年獲福為詞,則三藏大乘真經又演作小乘之法矣!諒我佛造經,與太宗皇帝求經流傳中國之意,當不如是。伏乞收回成命,漸謝外緣,使我佛正教與陛下聖道同耀中天,則天下幸甚!倘必欲講明大法,亦須敕使訪求智慧高僧,若耳目前俗習之徒,臣僧大顛未見其可也!
  
  憲宗看了一遍,又看一遍,心下沉吟道:“朕興佛教,凡是和尚皆交口贊揚,怎麽這個和尚轉勸朕清淨?”然細思其言,亦似有理。欲待批準,又念數年崇佛,豈可因一言而廢;欲待罪他,又念他也是為正佛教,一時狐疑不定。一面令黃門官傳旨令大顛暫退候旨;一面遣中使召生有法師入見。大顛得旨,自回半偈庵不題。
  卻說生有法師承召入見,憲宗即命賜坐。隨說道:“今日有一僧上本,勸朕以清淨奉佛,不知是何意見?特宣法師商酌。”就將大顛的表文付與生有觀看。生有纔看得兩行便顔色改變,及看完了,早不覺紅了臉皮。怒說道:“此佛門之敗類也,陛下不可聽信。”憲宗道:“何以見其敗類?”生有道:“齊梁異代奉佛之事,遠且莫論;衹就本朝太宗皇帝到今二百餘年,誰不以焚修莊嚴為奉佛之善。彼獨欲以清淨反其道,非敗類而何?窺其意必有所圖。”因又將表文細看,忽看見“潮州府”三字,復謂憲宗道:“陛下看出麽?”憲宗道:“朕未看出。”生有道:“此僧潮州人,韓愈為佛骨新貶潮州。此僧突然而來,二人朋比為姦可知矣!”憲宗低頭想了半晌道:“韓愈儒臣,此僧釋子,道不同也,焉肯朋比他人而自毀其教?法師還須原諒。”生有道:“若非朋比韓愈為姦,必是見臣等遭際聖思,欲反其說以為進身之階。”憲宗點首道:“此或有之,待朕加察,法師且退。”生有辭出。憲宗遂叫了一個老成內臣分付道:“你可細細去訪察那個大顛和尚的行藏來奏我。”內臣領旨去訪察不題。
  且說生有法師回到洪福寺,深恨大顛破他佛教,欲要暗暗害他,又怕皇帝精明,不敢動手,衹得悄悄分付幾個心腹徒子法孫,去引誘他那些貪嗔淫欲之事,並察他破綻。
  卻說自大顛上表之後,滿長安皆轟傳其事,以為奇談。有一等佞佛指望庇祐的,笑駡以為鬍說;有一等正直光明的士夫,皆驚異道:“如何佛教昌熾之時,忽有此不染高僧?”都來拜訪,又見他沉靜寡欲,盡皆欽敬。一日,忽有兩三個少年沙彌,一個叫做慧眼,一個叫做聰耳,一個叫做廣舌,都生得俊秀非常,來拜見大顛道:“弟子輩聞老師道高德重,為聖天子欽敬,願侍法座,早晚受教。”大顛道:“子自有佛,何必來求老僧?老僧有何道德?敢為子之師。”廣舌道:“聞得皇上深信老師之言,不日就要拜老師為天下大都綱。總統釋教,富貴過於王候。弟子若蒙老師收留座下,便可少分寵榮。”大顛聞言大笑道:“此言一發差了!為僧既入空門,且無一身,何有官職?況乎富貴?況乎寵榮?”廣舌又道:“老師雖以清淨為宗,不慕富貴,似這樣衹身蕭寺,獨不畏寂寞乎?”大顛笑道:“老僧清淨中開眼見聖,合眼見佛,天地萬物盡現吾心,應接不暇,何為寂寞?”三沙彌無言可說,再拜而去。
  一日,忽又有兩三個和尚,一個叫做傳虛,一個叫做了言,一個叫做玄言,來見大顛,慌忙報道:“老師,禍事來了!法門寺生有法師奏稱,老師毀謗佛法,阻撓善事,朋比韓愈,譏刺天子。皇上聽信其言,早晚間將加大罰於老師。弟子輩念老師孤立於此,特來通知老師,須早為之計。”大顛又笑道:“死生夢幻一視久矣,三師獨不聞乎?”傳虛道:“聞是聞的,但思老師孤雲野鶴,何不早早遁去,斬斷葛藤。”大顛笑道:“老僧若遁去,豈不令我佛為逋逃主耶?”三和尚恐嚇他不動,衹得去了。又有化生等寺俱來迎請他,說道:“這小庵非老師駐錫之處,還須到大叢林去有體面。”大顛笑道:“同一佛地,有何大小?”决不肯去。又有送他袈裟、衣帽的,都拒絶不受。這些光景,那內臣都打聽的確,一一奏報憲宗。憲宗暗羨道:“這方是真正佛門弟子。”就要批準他的表文,當不得左右近侍都與生有法師相好,忙將此信報知生有。生有着了忙,遂邀各寺有名講師共有數十人,又求了五、七個寵用大臣,一齊到殿上懇求道:“佛法雖以清淨為宗,若皈依佛法者也一味清淨,何以見闡揚佛教之意?必須焚修莊嚴,方祈求我佛慈悲,延年永祚。就是講經未必盡臻微妙,畢竟令天下講解互相發明,方斯有悟入;倘置之高閣,不講不解,豈不令我佛真經竟成無用之物乎?況聖上從前許多善果,俱我佛鑒知,定降福壽,豈可因一人妄言,盡弃前功!伏望聖慈垂察。”憲宗聽奏,沉吟不語。衆大臣又代為委請道:“講經之旨,已頒行天下,天下善信已傾耳久矣。今若反汗,未免失崇佛信心之望。”憲宗心下雖尚躊躇,卻撇不過衆人面皮,衹得批旨道:“講經仍遵前旨,但敕大顛任意各寺糾聽,有不合佛旨者拈出,奏聞改正,以全善果。”生有並衆僧得旨,方謝恩退出。心下一喜又還一憂,喜的仍舊講經,憂的是大顛糾察,不題。正是:
  
  好佛本來求定性,為僧何苦反勞心?
  總然講出西來意,終帶長安名利音。
  
  卻說唐三藏與孫悟空,正在長安城中尋訪求真解之人,忽聞知大顛上表,又講經糾察之事,不勝驚喜道:“這和尚哪裏來的?倒有些意思。”訪知在城西半偈庵挂衲,遂仍舊變做兩個疥癩和尚,到庵中來觀看。此時大顛正在庵中合眼打坐,唐三藏與孫悟空入來。看見他:
  
  頭頂中露一點佛光,面皮上現十分道氣。體結青蓮,骨橫白法。兩眉分靈慧之色,雙耳垂大智之容。布納塵中,雖尚是中國僧伽;蒲團物外,已知是西方佛器。
  
  唐三藏與孫悟空看見大顛有些根器,十分歡喜。又見他合眼默坐,因上前大喝道:“如來將為人嚼死,這和尚好忍心,不去糾聽,卻躲在此處打瞌睡!”大顛聽了就如驚雷一般。急開眼看時,衹見兩個疥癩僧人立在面前。心知有異,忙起身禮拜道:“小僧何敢忍心打瞌睡?正在此代世尊敲牙拔舌,不期二位佛師降臨,有失迎候。”唐三藏與孫悟空相顧而笑道:“好好好!雖敲拔不盡,也要算你救主之功了。”大顛道:“敢問二位法師大號?有何因緣飛錫於此?”孫悟空道:“此位傢師,號大壯,弟子乃吾心侍者。若問到此因緣,卻是特來尋你。”說罷,又與三藏相顧而笑。大顛見二人言語俱有妙旨,知是異人,因再拜道:“弟子雖有志佛門,卻托身遠土,未遇明師;尚淹肉體,未具神通。幸遇二位佛師,望發慈悲。”三藏又笑道:“要我發慈悲,不如還是你自傢努力。”大顛道:“敢不努力!但努力無路,所以求二師慈悲。”三藏道:“有路,有路!衹是到臨期不要推諉。”說罷,遂同孫悟空大笑而去。大顛急要留時,已去遠不可追矣!正是:
  
  語有機兮言有鋒,相逢一笑已成宗;
  若從字句求靈慧,尚隔千重與萬重。
  
  卻說唐三藏見了大顛有些道行,可充求解之人,滿心歡喜。與孫悟空商量道:“求解之人倒有了,衹是當今講經正盛,盡自道微妙,誰肯回頭去求真解?”悟空道:“這不難,待他臨講之時,我與佛祖同現舊日原形,顯個神通,將他經捲封起,使他欲講無經。然後,將我佛木棒一喝,不怕他不回心去求真解。”唐三藏大喜道:“必須如此方妙。”不幾時,到了元和十五年元旦之期,各寺俱奉講經之旨,搭起法壇,皆延有名法師,互相爭勝。惟洪福寺乃生有法師親身登壇,常恐天子臨幸,百官聽講,故比他寺更加興頭。闔寺僧先在大殿上誦過經文,做過法事;將到巳時,方幢幡鼓樂迎送生有法師登壇。壇下聽講僧俗諸人,挨擠不開。生有法師正要開談,忽人叢中有人叫道:“那和尚休得鬍講,污辱了我佛大乘妙法真經,辜負了我師徒求經善念。”生有聽見,着了一驚,忙低頭看時,卻是兩個疥癩僧人,手執木棒在壇下吆喝。因怒答道:“我奉聖旨講經,你是何處狂僧敢來毀謗?”唐三藏道:“你既奉旨講經,我且問你,經是何物?為甚要講?”生有道:“經乃我佛靈文,不講何以宣揚善果?”唐三藏又問道:“善果必待講經宣揚,則未講之先與既講之後,經何在?善果又何在?且三藏經文從哪裏講起?若說一言可賅,則經何須三藏?倘必三藏盡宣,則今日之講無乃挂漏?”生有一時答應不來。唐三藏因大喝一聲道:“妖妄野狐!還不下來?”將手一舉,那條木棒雖未離手,早不知不覺照生有劈頭一下,打得生有魂膽俱無,忙滾身下壇,拜伏於地,連稱:“不敢,不敢!”許多徒子法孫看見生有如此不成模樣,忙來扯他道:“法師請尊重。”生有纔待爬起,被孫悟空又喝一聲,依然伏地道:“不敢,不敢!”衆僧無法,衹得飛奏憲宗道:“法師正登壇講經,不知哪裏走了兩個疥癩僧人來,手拿着一根木棒將法師亂打,攪亂講席,欺滅聖旨,特特奏聞。”憲宗大怒道:“何物妖僧敢如此大膽?着錦衣衛火速拿來。”許多校尉領旨,忙同衆僧作眼來拿。到了洪福寺,看見兩個疥癩僧人,欲待上前拿他,不知何故,衹是不能近身。因說道:“奉聖旨拿你二人,快去見駕。”唐三藏道:“我二人奉佛旨也正要見駕。”遂大踏步走入朝來,衆校尉但遠遠圍繞。
  到了殿前,看見憲宗,唐三藏合掌當胸,將身一控道:“貧僧問訊了。”憲宗大怒道:“你是哪裏來的兩個野僧?如此大膽!”唐三藏道:“我們是西方極樂世界來的。”憲宗道:“若是西方佛地來的,必知禮法,怎麽見朕不拜?”唐三藏道:“若論為僧,見駕自當禮拜,但貧僧與陛下不同。”憲宗道:“有甚不同?”唐三藏道:“貧伯曾蒙先朝太宗皇帝賜為禦弟,又有求取真經之功,今又忝在西方我佛會下,故乞陛下優容。”憲宗笑道:“野僧一味鬍說,朕聞得賜禦弟及求經,乃陳玄奘法師之事,今已二百餘年,坐化成佛久矣!你兩個疥癩僧人怎敢妄扯為己事來蒙蔽聯躬?況陳玄奘法師的聖像,我太宗皇帝俱有畫下的,藏在禦苑。”隨命,“取來一對,叫他兩個死而無怨。”唐三藏笑道:“真金不怕火,就取來對一對何妨!”憲宗道:“這經就真是你求來,今日聯在此命高僧講解,也是成全前人善果,你為何倒來攪亂?”唐三藏道:“我佛造經,與太宗命我求經,皆度世婆心。衹因經到之日,限於藏數,要繳還金旨,不及講解,故世上止有真經,井不識真解;以致後來這些愚僧,鬍言亂語,將我佛大乘妙法弄做個騙詐良方;哄得天下愚民焚頂燃指,不惜身命。不獨將佛門敗壞,且令陛下的國體損傷。故我佛慈悲,命我貧僧將這一條木棒打盡天下邪魔,一張封皮封起三藏經文,免得衆生漸漸墮落。”憲宗聽了,聳然道:“經文遍滿天下,如何封得?”唐三藏道:“待貧僧封與陛下看。”正說不了,幾個內臣已在禦苑捧了唐三藏的畫像來,懸於殿上。憲宗手指道:“法師遺像,你二人可自看一看,象也不象?”唐三藏道:“怎麽不象?陛下請看。”口裏一面說,身子早與孫悟空已現原形。唐三藏,毗盧帽,錦襴袈裟,腳踏蓮花起在半空;孫悟空火眼金睛,手執木棒侍於左側。憲宗與滿朝文武看見,盡皆驚喜非常,忙走下竜座來瞻仰。唐三藏從從容容於袖中取出一張金字封皮,付與孫悟空道:“快去,將天下經文盡皆封了。”孫悟空接了,將身一縱,早已不知去嚮。憲宗忙舉手嚮天道:“俗僧講經固非傳經之意,佛師封經不講又恐非求經之心,還求佛師開一綫人天之路。”唐三藏道:“既陛下心心在道,不消求我;衹須再遣一人,如貧僧昔年故事,歷萬水千山,重到靈山去求真解來,那時再解真經,自保陛下國泰民安也。”方說間,孫悟空早已飛至唐三藏面前復命道:“奉旨,天下經文俱已封閉。”憲宗君臣看見這般靈顯,俱倒身下拜道:“願求真解。”唐三藏合掌道:“陛下保重,貧僧要繳金旨去了。”說罷,一朵祥雲冉冉騰空而去。正是:
  
  若非佛祖呈慈相,哪得凡夫肯信心。
  
  不知憲宗果遣人上靈山求真解否,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西遊記
第一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
第二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三回 力降竜虎 道伏鬼神
第四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五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
第六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第七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
第八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第九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
第十回 心明清淨法 棒喝野狐禪第十一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傢
第十二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十三回 缺陷留連 葛藤挂礙
第十四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第十五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
第十六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十七回 小行者力打截腰坑 老魔王密鋪情欲塹
第十八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十九回 唐長老坐睏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
第二十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傢第二十一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
第二十二回 唐長老逢迂儒絶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二十三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