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老俗事   》 第8節:平民之傢做年菜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平民之傢做年菜
  北京的家庭主婦,大都心靈手巧,且能安之若素,一日三餐,崇尚節儉,一嚮講究物美價廉,即使是春節期間的年菜,亦不求奢靡,總以好吃又不貴為原則。
  主婦們自動磨練出來的一雙巧手,每逢春節便越發有了用武之地,花錢有限,而做出的菜餚卻是雕飾各樣兒,樣樣兒漂亮,樣樣兒清香,樣樣兒可快朵頤。
  以甜涼菜論,當以"辣菜"、"芥末墩"、"玫瑰棗"、"糖醋酥魚"為絶妙之品。辣菜是用芥菜頭切片,大蘿蔔切絲,煮熟後連湯倒進小壇兒裏,密封使不透氣,經三四日即成。食用時佐以香油米醋,其味辛辣鑽鼻沁肺,湯味兒尤美,大有健脾開胃去油膩之功效,老少咸宜,無不喜食。
  芥末墩本係滿族小菜兒,以其味美而漢族競相效仿。將葉兒多、幫兒嫩的白菜心切成一寸厚小段兒,以沸水焯之半熟為度,撒以烘烤後的芥末面及白糖、高醋,俟涼透後食之,香甜而酸辣,清涼而爽口,佐酒下飯皆宜。
  玫瑰棗以含糖量極高之密雲小棗為主料,洗淨後去蒂,拌之以糖桂花煮之,其色紫紅而油亮,味奧甜並有濃郁的玫瑰香味。
  糖醋酥魚非野生的小鯽魚莫屬,其味之鮮全在一個"野"字上。僅去其內臟,洗淨置於沙罐中,調以蔥、薑、蒜、醬油、米醋和白糖,微火燜三數小時,則鱗刺皆酥入口即化,甜酸適口,風味鮮美,實乃魚中之佳品也。
  主婦們製造的"白內",葷而不膩,與衆不同。其名又稱"白片肉"或"白煮肉",本是滿族人祭祀及平時常吃的風味菜餚。漢族人亦多喜食之。主料選豬腎尖,切成大塊入鍋以清水煮熟,泡於湯中,待涼撈出,切成薄片,佐以蒜泥、醬油、韭菜花、辣椒油食之,其味香嫩適口而遠勝於燉肉。滿族興盛時,除夕必煮白肉兩三鍋,除祭祀所用少許外,其餘皆贈予親友及鄰居品嚐、分文不取而衹重在聯絡感情,蓋古之遺風也。
  "豆兒醬"與"炒鹹什",是製造頗為繁瑣的兩道年菜,其名稱與內容,已漸漸被人遺忘,而知其做法者,已寥寥無幾矣。
  豆兒醬之用料,有豬爪尖、薫豆腐幹、青豆、黃豆、蠶豆、花生仁、甜杏仁、核桃仁、紅鬍蘿蔔丁、腌水芥丁以及蔥白、薑片、花椒、大料、醬油、料酒凡十六種,以鐵鍋或銅鍋先後煮之合為一體,熟而不糜為度,貯藏於盆內,涼後凝結得十分筋刀(北京土語,謂食物有韌性),以鐵鏟切取入盤中,色彩斑斕誘人食欲,味道之美難以言傳。如今市場所售之"肉皮凍"與豆兒醬相比,當棄之垃圾筒也。
  炒鹹什者,即將醬瓜兒、醬蘿蔔、醬疙瘩等十樣鹹菜細切成絲,以涼水拔去鹹味兒,加香油、芝麻、白糖、香菜芥用火文炒之可也。味道極其清香爽口,亦為滿族傳與漢族之絶妙年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1)第2節:序(2)第3節:'書春'的筆墨生涯
第4節:新春話年畫第5節:北京人買年貨第6節:北京人年關搪賬
第7節:門神挂錢窗戶花兒第8節:平民之傢做年菜第9節:佳餚美酒醉除夕
第10節:爆竹聲中一歲除第11節:迎春福、祿、壽(1)第12節:迎春福、祿、壽(2)
第13節:探親訪友話蒲包第14節:北京人吃餃子第15節:北京"雜拌兒"
第16節:新春逛廠甸(1)第17節:新春逛廠甸(2)第18節:新春逛廠甸(3)
第19節:新春逛廠甸(4)第20節:晚清官場拜年習尚第21節:侗族春節習俗
第22節:春節話青田年糕第23節:漫話"初五開市"第24節:元宵之夜燈如畫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