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圓通的人際關係 》
不反對並非贊成
曾仕強 Ceng Shijiang
中國人的基本立場是不偏不倚,秉持既不反對也不贊成的態度,在徵求中國人意見的時候,中國人基本上說的都是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的話。因為事情總是不盡如人意,所以衹能贊成一部分而反對另一部分。任何事情,總是不斷地演變:原本可以贊成的事情,演變到最後,令人不得不反對;而原來應該反對的,也可能愈變愈應該贊成。這些都是中國人不願意公開說贊成還是反對的原因。
當把一切弄清楚,而且保證不再改變的時候,中國人自會當機立斷,給你一個準確的答復。但是,就算如此,警覺性特別高的中國人,也盡量避免公開表態。一旦你明確表示贊成,那些不希望你贊成的人就會給你施加壓力,相反,你反對的話,那些不希望你反對的人也會頻頻阻撓,徒增許多麻煩。所以,最後養成中國人凡事都含含糊糊的,“這件事嘛,呵呵呵……”。
中國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贊成或反對就像下賭註一樣,萬一押錯寶,後果慘重。衹要保證他的安全,要中國人表明贊成或反對的立場,其實並不難。古時候,大臣要說一些可能冒犯皇帝的話時,總會先請皇帝饒他不死。這就是在尋求一種安的狀態。
如果有人直接問你這種問題:“你贊成領導關於這件事的處理嗎·”那他可能是不懷好意,挖了陷阱讓你跳。你說“贊成”或“反對”,都會對自己不利,不是被利用,便是被嘲笑。
碰到這種情況,中國人不可能直截了當地表明態度,而是會反問:“你認為如何·”然後兼顧贊成及反對雙方面的看法,適當地表述自己的意見。而被反問的人也是同一態度,或者采用“我也不反對”或“我也不贊成”來應付,因為中國人明白,“贊成”、“反對”不是“二分法”,“不贊成”並不代表“反對”,“不反對”也並不代表“贊成”。
也許有人認為中國人不實在,見風使舵,虛情假意,而且缺乏膽識,不敢擔當。其實,我們說既不贊成也不反對,事實上是贊成之中有反對,而反對之中也有贊成,並不是不分是非,糊裏糊塗或者怕惹事端。先贊成後反對,先反對後贊成,對方比較容易接受,這種“攻心”術是中國人的獨特手法。例如:“我畢業後馬上出國留學,你贊成嗎?”如果你不贊成,最好回答:“我不贊成你馬上出國,但是如果你準備得十分周全,知道自己所要學的是什麽,將來學成之後要做什麽,我當然不會反對。”
既不說贊成的話也不說反對的話,一方面保證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對方的責任,凸顯聽者的自主性,使其更加重視自律和自動。一旦表示贊成,聽者受到很大的鼓勵和支持,可能大意失荊州,造成陰溝裏翻船的慘劇。而一旦表示反對,聽者受到挫折,可能因而放棄,或者缺乏信心。不贊成也不反對,聽者纔會面對現實,用心地研究判斷,自己做最後的决定。
中國人相信,公開表示贊成或反對,事實上都不一定可靠,不如采取觀察、試探、測試、迂回打聽等方式來加以判斷。若是因為怕得罪人,吞吞吐吐,既不敢贊成也不敢反對,那就是心術不正,終將被別人厭惡,自己也不會有什麽好前程。合理的贊成加上合理的反對,纔是正當的行為。
當然了,在人際交往中,圓通的人也不應該直接問別人是否贊成或反對,以免給人別有用心之嫌,一般衹問“你有什麽看法”之類的語氣較弱的問題。
看清楚之後,合理地表達反對或贊成的意見;尚未看清之前,千萬不要冒冒失失地說出“我贊成”或“我反對”,以免被利用,或被人看不起,令自己騎虎難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 |
|
|
引言 | 中西方的人際關係大不相同(1) | 中西方的人際關係大不相同(2) | 人際關係需要倫理道德規範 | 首先要瞭解中國人的特性 | 聽話不如“看”話 | “隨便”並不隨便 | 不反對並非贊成 | 先弄清對方是誰 | 小心纔不會上當 | 凡事都追求合理 | 圓通而不圓滑 | 遇事先求自保(1) | 遇事先求自保(2) | 就怕吃虧上當 | 衹愛占小便宜 | 自私又愛面子 | 正視自己 | 確定自己要做什麽樣的人 | 處理好自己和自己的關係 | 以實實在在為做人的準則 | 善待他人 | 待人需要誠心 | 待人需要友善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