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王曉峰博客文集:文化@私生活   》 第8節:從無知者無畏到物質者無所謂(3)      王曉峰 Wang Xiaofeng

  那時候的大衆文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都像孫悟空出世,都是橫着蹦出來的,突然蹦出個崔健,突然蹦出個王朔,突然蹦出個汪國真……而且今天看來還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看上去這些當年的文化人物都跟前後文化沒什麽關係。80年代的大衆文化衹要對了消費者的路子,肯定是大賣,這酒要是好了,你這巷子哪怕是九麯回腸,他也不怕深。不像現在,好東西你就是白送他他都起疑心--你想幹嗎?從某一方面講,今天的商業文化讓人們對文化的判斷變成了對商品真假的判斷。
  80年代,我們是剛剛開放,什麽都不知道,又什麽都沒見過,瞧什麽都新鮮。1981年,內地引進的第一部香港電視連續劇《霍元甲》讓人們看得如醉如癡,但同時人們非常不習慣劇中人物的打扮和對白,甚至更無法理解為什麽這部電視劇拍得跟史實完全沒關係卻大受歡迎。之後,隨着《上海灘》、《射雕英雄傳》,以及《血疑》、《加裏森敢死隊》、《阿信》、《卞卡》等海外電視劇的播出,人們纔有點醒悟,敢情這東西也可以鬍編亂造,而不是像拍《紅樓夢》一樣,你稍微跟原著有點出入,就會招來一批紅學家和紅學友的抨擊。那時候,我們都特真誠。
  我們就這點真誠,在不經意間被外來的大衆文化擊得粉碎。90年代是個轉折點,市場經濟逼迫着文化藝術的創作者必須適應市場和商業操作,靠市場來求生存。在經過幾年的轉型和鎮痛後,人們逐漸適應了市場經濟下的大衆文化製造,文化也好,藝術也罷,在市場面前都接二連三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大衆文化真的出現了。
  當年王朔在寫《我看大衆文化、港臺文化及其他》時,他對大衆文化的接受還是有點心理矛盾的,一方面他很鄙視港臺的沙漠文化,另一方面他又很想投入操作這種文化背後的商業動機中,換言之,他想當婊子,但是他希望別人看到的還是他的淑女狀。其實他這種矛盾的心態一方面是還端着文人的架子,另一方面他身處其中,尚未看到大衆文化的實質。商業的力量可以把他認為的任何高尚的東西碾得粉碎,他沒有想到,後來的電影還可以拍成《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後來的文學還可以抄成郭敬明這樣;後來的歌麯還可以寫成《老鼠愛大米》這樣;後來的電視還可以弄成超女這樣;後來的名人還可以變成公衆消費的産品這樣……大衆文化從那個無知者無畏的懵懂年代,進入到物質者無所謂的赤裸年代。王朔當年自詡的無恥,甚至都不如現在一個在網絡上曬照片自戀的網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第2節:惡之花開(1)第3節:惡之花開(2)
第4節:惡之花開(3)第5節:想變成人的貓第6節:從無知者無畏到物質者無所謂(1)
第7節:從無知者無畏到物質者無所謂(2)第8節:從無知者無畏到物質者無所謂(3)第9節:從無知者無畏到物質者無所謂(4)
第10節:北京到底有沒有文化?(1)第11節:北京到底有沒有文化?(2)第12節:星巴剋與認同文化(1)
第13節:星巴剋與認同文化(2)第14節:星巴剋與認同文化(3)第15節:沒有性生活的雞(1)
第16節:沒有性生活的雞(2)第17節:開頭與結尾第18節:把韓寒拉出去斃了
第19節:給你自由過了火(1)第20節:給你自由過了火(2)第21節:王朔:"飛"越瘋人院(1)
第22節:王朔:"飛"越瘋人院(2)第23節:王朔:"飛"越瘋人院(3)第24節:王朔:"飛"越瘋人院(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