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王晓峰博客文集:文化@私生活 》
第8节:从无知者无畏到物质者无所谓(3)
王晓峰 Wang Xiaofeng
那时候的大众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都像孙悟空出世,都是横着蹦出来的,突然蹦出个崔健,突然蹦出个王朔,突然蹦出个汪国真……而且今天看来还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看上去这些当年的文化人物都跟前后文化没什么关系。80年代的大众文化只要对了消费者的路子,肯定是大卖,这酒要是好了,你这巷子哪怕是九曲回肠,他也不怕深。不像现在,好东西你就是白送他他都起疑心--你想干吗?从某一方面讲,今天的商业文化让人们对文化的判断变成了对商品真假的判断。
80年代,我们是刚刚开放,什么都不知道,又什么都没见过,瞧什么都新鲜。1981年,内地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让人们看得如醉如痴,但同时人们非常不习惯剧中人物的打扮和对白,甚至更无法理解为什么这部电视剧拍得跟史实完全没关系却大受欢迎。之后,随着《上海滩》、《射雕英雄传》,以及《血疑》、《加里森敢死队》、《阿信》、《卞卡》等海外电视剧的播出,人们才有点醒悟,敢情这东西也可以胡编乱造,而不是像拍《红楼梦》一样,你稍微跟原著有点出入,就会招来一批红学家和红学友的抨击。那时候,我们都特真诚。
我们就这点真诚,在不经意间被外来的大众文化击得粉碎。90年代是个转折点,市场经济逼迫着文化艺术的创作者必须适应市场和商业操作,靠市场来求生存。在经过几年的转型和镇痛后,人们逐渐适应了市场经济下的大众文化制造,文化也好,艺术也罢,在市场面前都接二连三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大众文化真的出现了。
当年王朔在写《我看大众文化、港台文化及其他》时,他对大众文化的接受还是有点心理矛盾的,一方面他很鄙视港台的沙漠文化,另一方面他又很想投入操作这种文化背后的商业动机中,换言之,他想当婊子,但是他希望别人看到的还是他的淑女状。其实他这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是还端着文人的架子,另一方面他身处其中,尚未看到大众文化的实质。商业的力量可以把他认为的任何高尚的东西碾得粉碎,他没有想到,后来的电影还可以拍成《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后来的文学还可以抄成郭敬明这样;后来的歌曲还可以写成《老鼠爱大米》这样;后来的电视还可以弄成超女这样;后来的名人还可以变成公众消费的产品这样……大众文化从那个无知者无畏的懵懂年代,进入到物质者无所谓的赤裸年代。王朔当年自诩的无耻,甚至都不如现在一个在网络上晒照片自恋的网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 | 第2节:恶之花开(1) | 第3节:恶之花开(2) | 第4节:恶之花开(3) | 第5节:想变成人的猫 | 第6节:从无知者无畏到物质者无所谓(1) | 第7节:从无知者无畏到物质者无所谓(2) | 第8节:从无知者无畏到物质者无所谓(3) | 第9节:从无知者无畏到物质者无所谓(4) | 第10节:北京到底有没有文化?(1) | 第11节:北京到底有没有文化?(2) | 第12节:星巴克与认同文化(1) | 第13节:星巴克与认同文化(2) | 第14节:星巴克与认同文化(3) | 第15节:没有性生活的鸡(1) | 第16节:没有性生活的鸡(2) | 第17节:开头与结尾 | 第18节:把韩寒拉出去毙了 | 第19节:给你自由过了火(1) | 第20节:给你自由过了火(2) | 第21节:王朔:"飞"越疯人院(1) | 第22节:王朔:"飞"越疯人院(2) | 第23节:王朔:"飞"越疯人院(3) | 第24节:王朔:"飞"越疯人院(4) | |
| 第 I [II] [III] 页
|
|